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可惜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創作詩詞了,即使有人寫,也多是玩票。這么好的東西沒落很遺憾,歷史的進程無人可以阻擋,不過,我還是想系統地學習一下中國古代詩歌,以便能更好地欣賞前人留下的文化財富。我先從格律詩入手,近來在再讀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現將自己的筆記整理出來,與大家一同學習。
在詩歌分類上,以前我一直存在一些誤區,比如以為今體詩就是五四以后的白話詩。看了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才知道,今體詩是指唐以后形成的格律詩。在《詩詞格律》一書中,詩分為古體詩跟今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約束的都是古體詩。唐以后,格律逐漸定型,嚴格按照格律來寫的,叫今體詩,也叫近體詩。
1、律詩
律詩是近體詩的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1)每首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2)押平聲韻;
3)每句平仄都有規定;
4)每篇必須有對仗,且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2、長律(排律)
超過八句的律詩,叫長律。長律須遵循律詩的格律,所以也是今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會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共三百六十字。
長律除首尾兩聯外一律用對仗,所以也叫排律。
3、絕句
絕句只有四句,分為律絕跟古絕。
古絕可以押仄韻,即使押平韻也為遵守律詩的平仄規則,所以是古體詩。
律絕完全遵守律詩的平仄和押韻規則,只是不必對仗,相當于律詩的一半,是今體詩。
4、樂府
樂府是產生于漢代的配樂詩歌,唐以前,樂府自然是古體詩,唐以后,文人摹擬這種詩體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已經不再配音樂了。文人摹擬的樂府,有按照格律來寫的,算是今體詩。
總之,古體詩跟今體詩的區別就在于是否遵循格律,遵循格律的就叫今體詩,不遵循格律的就叫古體詩。古代詩歌還有一些其他的形式,不過在《格律詩詞》一書中王力先生并沒有詳細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