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貴州省軍區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收到了一封信件,當他們打開信件以后,立刻被里面的內容所震驚!
這封信是他們的老戰友孔憲權寫來的,當年在參加婁山關戰役的時候,他不幸被敵人擊中了雙腿,沒有繼續參加長征。
老戰友們還以為他犧牲了,沒想到時隔那么多年,竟然再次聯系上了他,不過他在信中所寫的內容,也讓人對他的處境感到唏噓不已!
楊勇
原來,孔憲權負傷離開部隊以后,由于雙腿上的傷很嚴重,所以他很多工作都干不了,無奈去當了瓦工,生活的窮困潦倒!如今新中國建立了,他希望黨組織能夠幫一幫他,幫他找個工作。
楊勇、蘇振華在得知這個請求以后,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因為孔憲權是長征時期的重要干部之一,還參加過遵義會議,他的故事極其精彩,被譽為“打不死的程咬金”!
那么這位孔憲權同志都曾經歷過哪些精彩的故事呢?他受傷以后的這些年都是怎么過來的呢?國家又會怎樣給他安排一個職位呢?
孔憲權
打不死的程咬金
孔憲權是湖南瀏陽人,他出生于1911年的瀏陽農村,原名叫做孔權,憲是他的輩分。他出身于貧苦的農民家庭,小的時候連衣服都穿不起!只能靠穿別人穿剩的衣服。
經歷過人間疾苦的孔憲權,格外的期盼幸福生活的到來,他為了養活家人,干過很多工作,從放牛娃到工廠苦力,只要能賺錢養家,他就都從試過。
在打工的這些年里,孔憲權受到了不少壓迫與剝削,翻身做主人成為了他最大的夢想。
孔憲權
1928年,瀏陽當地來了游擊隊,孔憲權知道這是打地主、分田地的部隊,能夠為農民帶來幸福生活,所以他二話不說,就加入了我黨的游擊隊。
從那以后,孔憲權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1930年2月,他轉而加入了中國紅軍,開始在井岡山上大展拳腳,和國民黨的部隊展開了交鋒!
這一年年底,孔憲權參加了在江西永豐縣展開的龍岡戰役,而這一戰也成為了他的高光時刻。
張輝瓚
他和弟兄們和國民黨的部隊斗智斗勇,經過一番激烈的交鋒,最終活捉了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孔憲權在這場戰役中,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聰明機智,都被上級看在眼里,他的職務一升再升,從班長趕到了彭德懷傳令排長,后來一口氣干到了團長,在接下來的幾次反圍剿戰爭中,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黃克誠是孔憲權的上級領導,他對這個苗子感到十分滿意,在他的大力推薦下,孔憲權在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入黨的時候,黃克誠還叮囑道:“以后你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帶領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
黃克誠
這樣的夢想是每個黨員都期盼的,孔憲權經歷過那黑暗的舊世界,格外關注勞苦大眾的艱辛生活,他點頭保證一定會聽從黨的政策,為人民做貢獻。
在他入黨以后,又跟著我軍打了好幾次大勝仗,孔憲權在前線多次受到了炮火的洗禮,經常炮彈就在他的身邊炸開,但是他每次都能幸運地躲開一劫,時間一長,大家就稱呼他為“打不死的程咬金”。
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對我蘇區駐地發動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由于我軍指揮不當,因此這場戰爭以我軍失敗而告終。
第五次反圍剿
戰爭失敗以后,我軍無奈開啟了萬里長征,此時孔憲權已經是我軍紅三團四師司令部偵察參謀了,別看他以前一天書都沒讀過,可他在上了井岡山以后,奮發圖強,飽讀兵書,已經是個經驗豐富的指戰員了。
1935年對孔憲權來說是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的一場戰斗中,他不幸和大部隊分離,從“打不死的程咬金”變成了“活著的紅軍菩薩”,那這其中發生了哪些變故呢?
婁山關不幸負傷
1935年,在參加完遵義會議以后,毛主席重新確立了指揮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這危急時刻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
毛主席重新拿到指揮權以后,為了躲避國軍的追擊,毛主席立刻下令渡過赤水河。
在當年的2月,毛主席認為盤踞在貴州的王家烈是一個“紙老虎”,他的雙槍兵看上去英勇無比,其實不堪一擊。
于是毛主席在到了云南扎西以后,揮師向東,又一次回到了貴州境內,這就是二渡赤水。在部隊重新到了貴州以后,一場不可避免的桐遵戰役就這樣爆發了。
王家烈
在這場戰役中,孔憲權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抓住了敵人的幾個偵察兵,為攻取婁山關獲得了重要情報。
得到這些情報以后,毛主席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在2月26日,向婁山關發動了猛攻。
在婁山關南側的黑神廟,有敵人一個旅的指揮所,孔憲權的主攻方向就是這里。
不過這里的敵人相當的狡猾,他們趁著孔憲權的軍隊立足未穩,決定先發制人。當時我們的戰士們剛到此地,就遭到了敵人的圍攻。
孔憲權和戰士們利用大樹當做掩體,打死了數百名敵人,但是敵人的攻勢如潮,一波接一波地上,根本不給我們喘息的機會。
孔憲權
而且孔憲權手下只有一個先行突擊隊,人數上陷入了劣勢,最終敵人發起了猛烈的沖鋒,殺到了陣地上來。
孔憲權見狀就拿出身后的大刀,帶領戰士們和敵人短兵相接,互相砍殺。但是,其中有個狡猾的敵人看出來孔憲權是指揮官,他對著孔憲權就是6槍。
孔憲權剛砍死一名敵軍,身上就不幸中彈!孔憲權忍著劇痛翻滾到了旁邊的水溝里。敵人一看他倒在地上,趕緊就想拿刀把他砍死。
孔憲權
好在孔憲權眼疾手快,他掏出身旁的手槍,“砰砰砰”就是幾槍,周圍圍過來的敵人全部倒地身亡。孔憲權以水溝作為掩護,向外面的敵人開槍射擊,直到自己的子彈全部打光。
子彈沒了以后,孔憲權原本想聽天由命,放棄了抵抗,就在這時,我軍的幾個營沖了過來,將敵人全部擊退,救下了孔憲權。
孔憲權見到我們的人極其激動,他那一刻真的以為自己要命喪于此了!
四渡赤水
但即使絕境,孔憲權依舊想著戰斗,戰士們把他抬到了附近的一個教堂,結果到了教堂以后,孔憲權夜里睡不著覺,一直做夢大喊道:“殺!給我殺!”
當時他的鄰床是才18歲的胡耀邦同志,胡耀邦被飛濺的彈片,插到了胳膊里,所以在教堂養傷。后來胡耀邦回憶這件事的時候,還笑著說道:“當時孔憲權喊了一夜,弄得我們傷員一夜睡不著覺!”
在婁山關戰役結束以后,原本孔憲權是可以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的,可是每次看到給自己抬擔架的六個弟兄,他就覺得很不是滋味。
婁山關
在被抬了兩個星期以后,孔憲權隨大部隊來到了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讘棛嗟淖笸鹊酱罂瓒加袠寕?,而且一直不能愈合,所以最終思來想去,孔憲權決定退出紅軍隊伍,不再給組織添麻煩,在當地養養傷。
很多同志雖然都想帶著他繼續前進,可無奈孔憲權堅決不肯,最終大家把他留在了當地地主宋少前的家里養傷,還給了他一些生活費。
宋少前對紅軍印象很好,他覺得紅旗是吉利的象征,所以孔憲權去了他家以后,就被他精心保護了起來。
左一孔憲權
不過當時大部分的地主都很討厭工農紅軍,我們的戰士為了避免宋少前對孔憲權圖謀不軌,臨行前還特意說道:“我們已經給你家的房子拍好照了,以后還會回來檢查的!要有差錯,唯你是問!”
就這樣,孔憲權在宋少前家中,度過了兩年時光。
活著的紅軍菩薩
1936年西安事變以后,全國上下呼吁統一戰線,一起抗戰,此時貴州省省長也響應號召,他對全省發出了通知:凡事藏匿于百姓家中的紅軍,不要在繼續隱藏,一律按照無罪赦免,并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
紅軍
孔憲權知道以后,就決定去陜北找大部隊,此時他的傷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可以自由行動了。
宋少前卻在此時不愿意了,他說:“你要是走了,紅軍一回來檢查,發現你不在這里,那我不得擔責任嗎?”
在宋少前的勸說下,最終孔憲權打消了回部隊的念頭,可是一直寄人籬下,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孔憲權實在是過意不去!
紅軍
于是他沒有繼續住在宋少前家,而是搬了出來,自力更生,從此孔憲權開始了新一輪的打工生涯。
雖然孔憲權骨頭愈合了,不過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10cm,所以行動起來極其不便。
為了生存下去,孔憲權挑著扁擔,四處給人送貨,后來就上街賣東西,從麻線到針頭,他都有賣過。
再到后來,有人給他推薦,讓他去做了瓦匠,孔憲權做瓦匠做得相當認真,學了沒多久就出師了,手藝很好,當地人都親切地稱他為“瘸子瓦匠”。
瓦匠
這些年里,孔憲權一直默默無聞,給村民家里修瓦,價格也不算高。后來宋少前一宣傳,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位紅軍戰士,從那以后就尊稱他為“活著的紅軍菩薩”。
甚至有迷信的老百姓,還會把孔憲權穿過的草鞋當做藥品,燒成灰給受傷的人喝。這樣的做法在今天來看很不科學,但在當時,卻有不少人信這個。
孔憲權在貴州的這些年,靠著瓦匠手藝,也算活了下去,直到1950年,他無意間看到了一份報紙,也正是因為這份報紙,他才能重新回到了部隊。
楊勇、蘇振華
國家安排工作
1950年,楊勇、蘇振華調到貴州軍區擔任司令員的消息被刊登在了報紙上。
恰好孔憲權看了一眼報紙,一下子就發現了這個消息。楊勇和蘇振華都是孔憲權的老戰友,他們以前出生入死,一起革命,如今來到了貴州做官,讓孔憲權非常激動。
而且孔憲權現在的生活情況很差,他家里很窮,以前認識的人現在該走的走、該散的散了,在貴州的他舉目無親,想回老家又沒有錢,所以萬般無奈之下,他給楊勇、蘇振華寫了信,希望能得到二人的幫助。
蘇振華
當楊勇、蘇振華收到孔憲權的信以后,激動地別提有多么高興了!他們直接給孔憲權說道:“沒想到你孔憲權還活著!”隨后,二人立刻把這個情況匯報給了黃克誠同志,讓他來做定奪。
黃克誠收到孔憲權的消息以后,也感到十分的高興!當年他跟大部隊走散以后,黃克誠一直就擔心他的狀況,只可惜由于戰亂,之后的十多年都沒能聯系上。
如今重新有了聯系,黃克誠自然極其高興,他認為孔憲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雖然身體有殘疾,但還是能做很多事的。
黃克誠
在黃克誠的申請下,國家給孔憲權恢復了黨籍,遵義有關部門知道以后,立刻對孔憲權進行了考察,發現他的家庭狀況確實困難,而且他的學識也能夠勝任很多職務。
因此孔憲權被任命為第七區副區長,恰好在遵義,有一個項目正在進行。
原來,遵義會議結束以后,這片會場就遭到了國民黨的破壞,建國以后無法確認位置了。
如今遵義當地想建立遵義會議紀念館,可都找不到具體位置在哪里!想讓有關領導來看看,但總覺得這點小事,實在沒必要麻煩那些領導。
遵義會議紀念館
孔憲權知道以后非常樂意幫忙,因為他當年就參加了這場會議,經過孔憲權兩年的考察,在1952年,遵義會議的具體地址被他給找到了,紀念館也成功建立了起來。
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一共就21個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紀念館當年建造的時候非常麻煩,因為此前沒有過先例,大家不知道該怎么樣做。
最后都是孔憲權一手操辦的,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根據當年的建筑外觀,給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可以說遵義會議紀念館有孔憲權的不少心血在里面。
孔憲權、謝振華
而且紀念館完成以后,孔憲權還去了貴州各地搜集有關紅軍的資料,有的人提議把他的東西也算進去,可他卻表示自己的故事都不算什么。
在孔憲權的努力下,遵義會議紀念館完成得非常成功,期間雖經歷過多次修繕,但直到今天都在投入使用。
孔憲權對這個紀念館作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他也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第一任館長。
鄧小平
1958年,鄧小平同志知道遵義會議紀念館建得不錯,所以就過來看了看。結果,鄧小平非常的滿意,他拉著孔憲權的手,說道:“你真是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的最佳人選!”
1964年,毛主席又來到了這里,參觀了遵義會議紀念館,對孔憲權的工作表示相當的滿意,當天的毛主席極其高興,他大筆一揮,寫下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遵義會議紀念館也成為了全國唯一一個被毛主席親筆題過字的紀念館。
遵義會議會址
英雄的落幕
要問孔憲權一生最好的朋友是誰,那毫無疑問就是胡耀邦,兩個人的老家挨著,參加紅軍以后就在一起工作,關系及其的密切。
后來在長征期間,二人還一起戰斗,一起養傷,日夜相處,留下了不少好玩的故事。
1958年,胡耀邦在北京,聽說老朋友當上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以后,他極其地高興,切好當年有帶著青少年團建的活動,胡耀邦就選擇了這里當作目的地。
孔憲權
當胡耀邦來到遵義,見到老兄弟以后,那可是相當的激動,二人手拉著手,敘敘舊,聊聊這些年的故事,不禁有諸多的感慨。
隨后他倆就帶著小朋友們一起植樹造林,美化山川環境,在這個過程中,胡耀邦還打趣地說道:“你以后可別變成孔老二!”
孔憲權也不甘示弱,說道:“我變不成孔老二,我反倒怕你變成胡宗南!”兩人仰頭大笑,讓不少小學生感到很奇怪。
胡耀邦
后來在八十年代以后,孔憲權就被胡耀邦叫到了北京來工作,此時的孔憲權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不過他還是繼續工作在一線。
在北京的孔憲權,主要負責和外賓交流,來自各國的大使、富商,好多都被孔憲權見過,孔憲權向他們講述了中國革命,著重講了中國長征。
由于長征的故事特別豐富,還有外國人專門找到了孔憲權,還根據他的話,寫了一本書,也算讓長征走向了全世界。
孔憲權搜集的資料
1988年,孔憲權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在他去世以后,老友胡耀邦非常的悲痛,給他發去了唁電,表示自己的深切哀悼之情,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也去了他的家中,表示對老同志家屬的慰問。
后來,孔憲權的女兒繼續著父親的事業,她去了父親曾戰斗過的婁山關紀念館,當起了一名普通的導游,和父親的工作一樣,為游客們講述紅軍的故事。
孔憲權一生的身份發生過許多變化,可不管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付出。回想那些在長征路上的故事,至今想來都熱血沸騰,都在激勵著無數的后輩,向先烈學習,為國家的事業而奮斗。
孔憲權后代
孔憲權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紅軍的故事,而紅軍的精神也將永遠地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