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當天的閱兵儀式吸引了國內外很多人的關注,但如果要問起這場閱兵儀式中,最大的亮點在哪里,毫無疑問,人民空軍的首次亮相驚艷了不少觀眾!
當時在北京東交民巷,有很多西方敵對國家的人員,尚未離開中國境內,當他們看到天空中飛過的飛機以后,都直呼不可思議,要知道,培養一個飛行員難度巨大,怎么中國人剛建國,就有了自己的空軍了呢?
其實,當天我們的空軍是由17架驅逐機和轟炸機所組成的,來回飛行了兩次,飛出了26架的氣勢。
開國大典
對外國人來說相當的奇怪,可其實對東北局書記彭真來說,這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這支航空部隊,就是來自于東北的航空學校,而負責訓練這批飛行員的,竟然是一些日本人!
當年,曾克林同志在東北山區俘獲了一支日本空軍部隊,剛開始他們拒不配合,不肯承認自己失敗,可誰也沒有想到,這支日本部隊竟然在彭真、伍修權的感召下,為我們培養出了新中國的第一支空軍部隊,為人民空軍奠定了基礎!
那么彭真、伍修權是如何感動的這些日本人呢?這些日本人又為何我們合作呢?后來這些人都去了哪里了呢?
彭真
年輕的少佐
1945年8月15日,對全世界來說,尤其是對中國人民而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這一天,日本人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14年的抗戰,終于結束了。
可是在我國東北沈陽附近,有一個人卻對此并不滿意,他皺著眉頭,無法接受日本投降的這個現實,這個人就是林彌一郎。
林彌一郎是日本的一位飛行大隊大隊長,在軍中擔任少佐一職,年僅34歲,是日軍中少見的年輕指揮官。
林彌一郎
林彌一郎出生于1911年,他的老家是大阪府南河內郡,父母很早就離世,他早些年是靠著乞討、流浪來生存下來的。
此時,日本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全國上下都在招兵,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林彌一郎為了生存下去,決定參軍入伍,畢竟那里管吃管住,還有薪水可以拿。
他到了部隊以后,就被分到了飛行大隊,成為了一名航空二等兵。由于林彌一郎表現出色,所以他去了熊谷學校擔任教官,并繼續深造。1939年,被分配到了日軍第54戰隊,擔任飛行員一職。
日本飛行員
此時,日本即將偷襲美國珍珠港,不過林彌一郎所在的第54戰隊沒有被派到太平洋戰場,他們來到了中國南方,負責和在云南的美國“飛虎隊”進行作戰。
“飛虎隊”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多次轟炸日本機場,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林彌一郎來到中國以后,立刻就加入了和美國人的戰斗中。
1942年8月,林彌一郎在桂林執行任務的時候,被美國飛行員李·陳納德發現,他駕駛戰斗機,從側翼擊中了林彌一郎的飛機,給他的飛機打了34個窟窿。
飛虎隊
林彌一郎福大命大,愣是駕駛著戰斗機逃離了美軍的追蹤,并順利降落在廣州白云機場,當時白云機場是日軍占領。
經過此番磨難以后,林彌一郎對戰爭感到了幾分厭倦,不過他無法停歇,因為日本本土遭遇了轟炸,林彌一郎所在的部隊,又被緊急抽調回國。
在回國以后,林彌一郎駐守在北千島群島的幌筵島上,負責和美軍戰斗機作戰。
在和美軍作戰期間,林彌一郎多次擊落美國人的飛機,他也憑借著赫赫戰功,慢慢升級為了少尉,后來又擔任大尉,最后擔任第54戰隊第三中隊中隊長。
北千島群島
此后他又參加了多次戰役,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戰斗經驗。一直以來,日本社會的各領域都講究年紀和資歷,可他卻在1944年,以33歲的年紀擔任了少佐和大隊長一職,在日本軍隊里是相當少見的例子。
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她很快就被調去了中國。此時,戰爭已經來到了末期,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和我們的部隊夾擊日本關東軍,林彌一郎此行就是為了援助關東軍。
經過多年的征戰,林彌一郎早就對戰爭感到厭倦,而且面對蘇軍的強大攻勢,關東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關東軍
所以林彌一郎到了東北以后,還沒參加幾次作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我軍優待俘虜
1945年9月,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半個月來,大多數的日本人都向蘇聯、國軍、共產黨投降,可林彌一郎不想投降。
他認為投降有損一個戰士的尊嚴,每次想到要卑躬屈膝,跪著接受別人的收編,他就覺得很沒有面子,而且他害怕中國人出于憤怒,會將他置于死地,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與不甘。
日本空軍
林彌一郎手下還有三百多人的隊伍,他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手下都表示林彌一郎怎么樣做,他們就怎么做。
1945年9月8日,林彌一郎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帶著戰友們,從沈陽向南逃竄,逃到海邊以后,想辦法回到日本。
就這樣,林彌一郎帶著自己的隊伍出發了,他的隊伍里有飛行員17人,機械師24人,機械員72人,還有其余地勤人員等人構成,大部隊這樣行動,自然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我們的解放軍就首先發現了他們。
曾克林
當時,我軍冀熱遼軍區的曾克林將軍率軍來到了東北地區,他們剛到東北,就得知林彌一郎的這股部隊來到了本溪鳳凰城一帶。
曾克林經過一番調查,得知是日軍的一股飛行部隊,曾克林思考了一下,決定派第12團將其包圍在了山上。
林彌一郎的部隊在被包圍到山上以后,心中不勝惶恐!他們害怕共軍會將他們全殲,因此惶惶不可終日。
曾克林
但我軍一向有優待俘虜的傳統,而且能避免的戰斗就盡量避免,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曾克林同志派出了指導員聶遵善和日本人三橋,去山上勸日軍投降。
剛開始,日本人拒不配合,不想向我們低頭,但在三橋的協助下,林彌一郎才肯了解我軍對待俘虜的政策。
我軍對待俘虜非常的不錯,給出了林彌一郎這樣的條件:請林彌一郎等人交出武器,我們會以朋友的身份,以禮相待;我軍能夠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將他們送回國。
飛機
這兩點讓林彌一郎動了心,他在山上被我軍圍了好幾天,手下的戰士們個個人困馬乏,再這樣耗下去,部隊遲早會出現嘩變。
所以林彌一郎將我軍的政策告訴給了手下的將士,隨后還對三橋提出了個條件:必須有我們的指戰員進行擔保。
聶遵善知道以后就來到了山上,他對林彌一郎說道:“過去你們進行侵略戰爭,那是受軍國主義分子的驅使,戰爭給你們的家人也帶去了巨大的傷害,你們也是受害者!如果你們投降,我們就會是朋友!”
日軍俘虜
這番話讓這群日本人都感動不已,最后聶遵善還說道:“如果你們想投降,但不愿意交出武器,我們也會允許的。”
林彌一郎聽完決定投降,但對聶遵善的最后一句話半信半疑。投降儀式那天,現場只有聶遵善在那里看著,他的旁邊是一張桌子,只要愿意繳械的就把武器放上面,不愿意繳械的武器就自己帶走。
林彌一郎看到以后,認為中國人誠實守信,所以決定投降,他和部下全部繳出了武器,接受我們的收編。
日本士兵投降
當時我們的部隊剛到東北,無法集中安置林彌一郎等人,所以就直接讓這群日本人分開,跟著中國的老百姓居住。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曾克林知道日本人愛吃米飯,我們的部隊還給林彌一郎等人送去了大米,這讓林彌一郎感動不已。
為了報答中國人,林彌一郎帶著戰友去幫中國人修鐵路、挖煤礦,干了不少活,分區首長當天還宴請了他們,并在宴席上說道:“明天我們給你們送點肉,你們別忘了來拿!”
投降日軍
林彌一郎原本以為頂多一人幾塊肉,沒想到第二天,我們直接牽了三頭牛和五只羊送給他們,這讓林彌一郎大為感動。
此時,東北局書記彭真、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伍修權得知了曾克林俘虜了一支日軍飛行部隊,他認為讓這些人去挖礦兼職是大材小用,人材浪費,如果讓他們培養飛行員,那絕對是價值千金。
那么林彌一郎等人愿意給中國人培養飛行員嗎?彭真和伍修權又該如何讓這些日本人配合呢?
彭真
東北航校建立
1945年10月中旬,彭真、伍修權等人在我軍司令部接見了林彌一郎,并提出要他的人,給中國培養飛行員的要求。
彭真說道:“中國共產黨人一貫認為,日本侵華戰爭的責任,應由日本軍國主義去承擔,不是一般日本軍人的責任。中日兩國人民都深受戰爭之害。在目前不能歸國的情況下,希望你們安心留下來,協助我們籌建航校,建立空軍。”
林彌一郎謹慎地答道:“我要回去問問大家的意見,如果超過半數同意,我就愿意幫忙!”
伍修權
彭真、伍修權答應了林彌一郎的要求,在當天對話結束之前,林彌一郎突然說道:“伍修權將軍,你能不能把你的勃朗寧配槍送給我,我看中了你這把手槍!”
伍修權聽完以后,二話不說,直接掏出了自己的配槍,送給了林彌一郎。要知道,伍修權的這把槍跟隨他有十多年,當初他參加革命,就用的這把槍,感情不可謂不深!
那么伍修權為什么要把這珍貴的配槍送給對方呢?其實這場談判的關鍵點,就在這把槍上面。
伍修權
林彌一郎說要配槍,其實是在試探中國人的誠意。如果給他,他就會全力協作;不給,反而會增添懷疑。
伍修權看到了這一層意思,所以二話不說,就交給了對面。在林彌一郎走后,很多在場的同志都不理解這一點,伍修權說出其中的含義以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伍修權送槍的行為讓林彌一郎大為感動,第二天,他手下的三百多人就全部來到了軍營報告,決定給中國人培養飛行員。
日軍戰俘
就這樣,東北民主聯軍航空隊就此成立了,林彌一郎擔任航空委員會委員,我們對待日本人提出了這樣的方針:生活上優待、人格上尊重、工作上嚴格、思想上引導。
在這樣的方針指引下,日本人和我們的人全力配合,雙方搜集燃油、機械材料,當時我們在沈陽繳獲了日軍飛機46架,只有17架能夠起飛。
等到一年以后,我們在全東北得到了飛機120架,損壞的飛機也全被修好,構成了我國的第一批空軍力量。
維修飛機
1946年1月1日,隨著我們空軍力量的壯大,我們成立了東北航空總隊,朱瑞擔任總隊長,林彌一郎擔任副隊長,總部在吉林通化。
就在一切順利進行的時候,一件事卻差點讓林彌一郎喪生,那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空軍奠基人物
1946年2月3日,國民黨特務孫耕堯聯合投降的日本人,策動了通化暴亂,想要撼動我軍在東北的統治,破壞我們的航空部隊。
通化暴亂
好在我軍發現及時,第一時間就鎮壓了下去,此前我軍對待日本俘虜都是優待政策,正因為這件事,我們改變了對日本人的態度,從此變得嚴格起來。
而且在這場暴亂中,我軍俘虜了一位日本航空兵,這個航空兵一口咬定,就是林彌一郎讓他干的。
眾人聽完以后,對林彌一郎恨的牙根癢癢,要知道,在這場暴亂中,我們也犧牲了不少戰士,大家都說要槍斃林彌一郎。
好在航空總隊隊長朱瑞同志頭腦冷靜,他決定親自審問林彌一郎,詢問下事情的真相。
朱瑞
林彌一郎對突然掉下來的黑鍋感到很無奈,他保證自己絕對沒有參加、指揮暴亂。經過我們的周密調查,最終排除了林彌一郎的嫌疑。
朱瑞安撫了林彌一郎的情緒,并且叮囑他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下屬,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件了,林彌一郎表示肯定。
這件事雖然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不過沒有破壞我們和林彌一郎的合作關系,在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正式成立了,林彌一郎擔任主任,手下的戰士們都擔任教官。
東北航校門口
在林彌一郎的帶領下,新中國第一批飛行員就這樣被培養了出來,后來在開國大典表演飛行任務、在朝鮮戰場大展神威的王海、張積慧等人,都是林彌一郎的學生,他們是林彌一郎等人培養的第一批飛行員。
不光飛行員,林彌一郎和手下人還將維修、維護、后勤等配套的工作,毫不保留地教給了我們,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空軍的發展。
在東北的歲月是林彌一郎一生中最難忘的歲月,他和手下戰友和中國人親密合作,去東北各地搜集資料,和中國飛行員互相配合,甚至還有人為此積勞成疾,死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王海
不過老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日本畢竟和我國當時是敵對狀態,所以在1954年年底,陸續有日軍飛行員被送回國內。
在臨別的時候,昔日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日本教官,竟和我們的飛行員抱頭痛哭,場面煞為感人!這些人后來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好朋友,在日本宣傳反戰思想,成為了左翼人士。
林彌一郎也不例外,他是最后一個離開的人,1956年才回到日本國內,依依不舍地告別了中國。
中國學員和日本老師
到了日本以后,日本人抨擊他,說他是“中國航空之父”,全方位孤立他,讓林彌一郎吃了不少苦頭。好在1972年,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林彌一郎才重新煥發了新生。
他成立了“航七會”、中日友好協會,并親自擔任會長,宣傳中國人的熱情與善良,還堅稱中國是他的第二故鄉。
隨后在1977年,林彌一郎回到了中國,彭真親自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他,并感謝他為中日關系所做出的努力。
林彌一郎和彭真
此后他又在1981年、1986年多次回到了中國,還見到了伍修權將軍。
伍修權想起來當年的配槍,還會給他開玩笑,林彌一郎也表示,自己很意外,伍修權將軍能夠如此地信任他,這樣他感覺到震驚,又溫暖無比!
隨后他還去了沈陽、通化、哈爾濱等地,重返過去走過的地方,面對中國今日的發展,他感覺很震撼,也很激動自己能夠看到這個奇跡。
王海上將
他還參觀了東北航校成立40周年的活動,如今擔任上將的王海等人都來到了現場,和這位老師熱情交談,并告訴林彌一郎,這些年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
王海等人也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飛行員,他們的教學風格,也是從林彌一郎這里保留下來的。
林彌一郎面對此情此景非常的感慨,他說自己要用盡一生,為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貢獻自己的力量!
林彌一郎
1996年,在東北航校成立五十年之際,林彌一郎此時已經86歲,還感染了疾病,但他還是抱病來到了中國,參加了此次慶典,對他來說中國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里有他過去快樂的回憶,他也算見證了中國空軍的發展和進步。
1998年8月14日,林彌一郎在日本去世,享年88歲,他去世以后,我國也第一時間表達了悼念之情,多次舉辦了追思會,并表示“中國人民永遠記得,這位令人尊敬的空軍之友!”
如今,中國的空軍已經非常強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而我們不會忘記,這位曾為中國空軍打下堅實基礎的日本友人;我們也相信,他的在天之靈,看到中國今日的發展后,也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