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
2024年廣東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線路
(春、夏季主題)名單,我市申報的
“綠美汕尾美食養生”--汕尾春季美食之旅
榜上有名
線路包含了城區、海豐縣、陸河縣、陸豐市等
四個縣市區,不僅有美景風光,
更有薄餅、海豐鼠葛綿粿、陸豐碣石菜頭丸、陸河南萬鎮的咸菜雞、水唇鎮的艾茸粄等特色傳統美食
行程路線
第一天
晨洲蠔鄉旅游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二馬路-蓮花村生態旅游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兩山民宿
城區晨洲蠔鄉旅游區
海豐蓮花山度假村
陸河南萬花海旅游區
第二天
陸河螺溪谷旅游景區(歐田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螺洞世外梅園旅游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安鎮石寨古村落-玄武山旅游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淺澳村—甲子待渡山
陸河螺洞世外梅園
陸豐玄武山旅游區
陸豐淺澳村
沿途美食
艾茸粄
水唇鎮石下壩艾茸粄在清朝咸豐年間已經產生。每年春節期間,石下壩村里家家戶戶都要做艾茸粄,逐漸成為春節人們饋贈親友的禮品,成為獨特的客家文化小食。
制作艾茸粄過程比較講究,需把糯米打成粉,然后通過手工把糯米粉加適量的水,再加上制好的艾茸后揉捏,制成韌性非常好的粄胚,然后把花生、芝麻、糖等做成餡,最后用制作好的胚把餡料包在中間,用粄模制成各種形狀的艾茸粄。
碣石菜頭丸
菜頭丸(蘿卜丸)是碣石鎮的風味小吃,主要是把蘿卜剁碎,混上淀粉,再揉成球狀,再在皮面加上幾顆花生米,在鍋上蒸熟,或再經煎過后香味十足,配上辣椒或蠔油更是香辣可口。純齋的蘿卜原料契合碣石人年初一早上吃齋的習俗,因此菜頭丸也成為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備的一道美食。
陸河擂茶(七樣菜茶)
年初七吃“七樣菜茶”是陸河重要的年俗之一,顧名思義,“七樣菜茶”就是要湊齊七種菜。
在陸河的年俗中,向有“七不出八不回”的風俗,意指年初七不可出遠門。因此,舊時陸河人一般不會選擇于這一天出遠門,家里也很少有客人來。吃完“七樣菜茶”后,代表“年”已過得差不多了,要出遠門的話可以于次日(年初八)啟程了。
“七樣菜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凈茶(咸茶),以焙炒過的綠茶、生芝麻、炒花生等制作而成。二是油茶,將各種新鮮野菜,如:鮮艾葉、軟樟葉、紫蘇、珍珠菜等,通過合理搭配后制作而成。
甜粄(雨水)
每逢正月初十和正月二十這幾天,陸河人民都會吃甜粄作為“補天穿”。“補天穿”是陸河一個很古老的民間習俗,是對古代中原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風俗可上溯到晉朝。甜粄制作流程為在糯米粉中倒入熬成糖漿的紅糖,攪拌均勻并不斷揉搓。隨后,在蒸籠中鋪上一層蕉葉或粄帕,再將揉好的生甜粄鋪上。鋪好后,還要用手掌或者鍋鏟不停拍打生甜粄的表面,使之更加平整、堅實。最后,將之抬入鍋中,蓋上鍋蓋,用柴火慢慢蒸三到四個小時。
薄餅(清明)
汕尾人有清明吃薄餅的習俗。薄餅過去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后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薄餅首先需要制作薄餅皮,用面團在足夠熱的鍋鼎上快速抹過,拿起就是一張薄而韌的薄餅皮。制作咸薄餅一般先把豬肉絲、蝦仁、香菇絲、豆芽、蔥白等配料炒熟調好味道,再用醬料涂在做好的薄餅皮上,鋪上餡,將其卷成圓卷,即可以進食。甜薄餅則是把豆酥、紅豆沙、春花酥、貢糖酥等敲碎,鋪在薄餅皮上卷起來即可。
鼠葛綿粿(清明)
鼠葛綿粿也叫做鼠殼龜,是海豐赤坑、可塘、陶河等地的歲時節日粿點,在清明期間做“鼠殼龜”粿用于祭拜祖先或作為節日的特色食品饋贈親友。“鼠殼龜”的粿坯含有植物纖維的鼠殼草,吃時富有韌性,同時又帶有鼠曲草獨特的香味,再加上香甜的半流質餡料,慢慢咀嚼,回味無窮。現鼠葛綿粿已漸漸變成了人們平時常吃的粿點,成為海豐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
碣石水晶包
碣石水晶包的皮薄而透,內里肉末、魷魚、蝦仁、沙葛等餡料清晰可見。一口咬下,海鮮的鮮與肉末的香還有沙葛的清香直沖味蕾,再加上紅薯粉為主料制成的皮,口感層次分明,唇齒留香。
這份美食路線有打動你的心嗎?
快來汕尾開啟你的“逛吃逛吃”之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