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場雨,把一抹抹綠色涂在了你我的夢里,柳絮翻飛,桃紅謝后滿山翠。這時候正是上春山的好時節,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小紅書,到處都洋溢著上山打野的快樂,有挖竹筍的,有在人跡罕至的山林間尋野菜的,春的樂趣,就這樣在山林奏響。
其實除了那山間野味,那菜園子里的一畦春韭最是不能錯過了,就連唐朝的詩圣杜甫都回味無窮。
贈衛八處士
杜甫〔唐〕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最美人間四月天,除了滿山開遍的映山紅,還有人間春風里的那一茬茬的韭菜。春韭和竹筍、香椿都是春天里最應季的鮮味。韭菜并不是舶來品,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種植韭菜,我們閑人很早就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經驗之談。我們常吃的韭菜炒雞蛋,《禮記》里早就有了類似的食譜:“庶人春存韭……配以‘卵’”。看來春日吃韭菜早已是刻在我們中國人骨子里的飲食習俗了。
春韭也是每位游子記憶里家鄉的味道,韭菜南北都可種植,生命力頑強,茬茬割,茬茬新。四月時節,就屬第一茬青翠欲滴的韭菜最是鮮美,不管是韭菜炒蛋,還是包一籠韭菜包子或韭菜豬肉餃子,或是想一下就流口水的韭菜盒子…這每一道菜都能喚起味蕾的記憶,一下子就能回到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邊圍繞著的兒時光陰。
顯然,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是也是愛韭菜的,以至于在詩詞里特別濃墨重彩寫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佳句。安史之亂后,盛唐的繁華在一夜之前崩塌,作為底層文人的杜甫曾被叛軍關押,后冒死出逃,孤身一人千里迢迢趕赴靈武追隨唐肅宗,也終于得到左拾遺一職。后來因為疏救房琯,得罪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失意落魄之余,杜甫便回洛陽、偃師探親,后返回華州。這首詩就再返回華州路上的奉先縣所寫,衛八處士是杜甫少年時期的好友,如今一別二十載,戰亂之時,朝不保夕,再見故人,自然感慨萬千。
戰亂年代,兵荒馬亂,能在路上再見少年好友,再疲憊滄桑的面容里也會露出喜色。“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對于杜甫而言,他年少時家境優越,自己也風流瀟灑,曾結識眾多好友,中年赴長安科舉卻屢屢碰壁,還沒等來黑夜后的黎明,安史之亂就來了,國已亂,家已散,曾經的舊友一多半也都已不再人世了。在此飄零之際,能再度相遇故友,彼此間的寒暄是多么珍貴啊。兩人少年分別,二十多年未曾謀面,都已變了摸樣,身后也都各自有兒女,彼此記憶里的那副少年意氣早被歲月侵蝕得面目全非了。
而對于衛八處士,故友到訪,人生幸事。還沒等介紹完家人和如今境遇,便馬上安排孩子準備酒菜,自己更是連夜冒著雨割上園子里鮮嫩的春韭,端上煮熟的黃米飯,拿出珍藏的好酒,痛飲一番。亂世中,難得故友對面相坐而飲,把珍重和祝福倒入酒杯,徹夜開懷。只是這酒初喝時開心熱烈,酒濃時則感慨惋惜,因為明日兩人又要分別,相隔山岳,國破流離,何時能再見啊!
故人,就是這樣,平時或許無暇掛念,但重逢之時,依然濃情似舊。當王昌齡路過襄陽拜訪孟浩然時,兩人也是如此,孟夫子更是不顧舊疾復發,與好友盡享酒肉之歡。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逢故人,自然要端上最美的佳肴,盡酣美酒。誰知此別之后,還會在哪個路口彼此回眸。當然,這個春日,不管故友是否來訪,何不割上一畦春韭,為最愛的人炒個雞蛋,包個韭菜盒子呢?
作者 | 素心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來自花瓣網,侵權聯系刪除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