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象身上騎滿了人。
以市值大小把上市公司劃分為兩個對立陣營,這是一種二元割裂思維,經歷短期踩踏后,市場仍將回到以基本面、成長性為錨。
大而不倒有一種安全感,但世界上還有小而不倒,細分龍頭地位不會在下行周期動搖,長期盈利能力足以穿越雨霧。
考慮到國內支付天花板不高,醫藥領域誕生巨象的機會寥寥,一家企業最甜蜜的成長期多半是從小市值到中市值的膨脹階段,業績的邊際改善帶來的彈性最大。
一群小象踩著泥濘孤獨遠行,我們隨機從臨床CRO、中藥創新藥、仿創藥、乙肝臨床治愈、消化內鏡耗材選擇代表性公司進行剖析,見證艱難時期小而不倒的韌性。
01
臨床CRO:枕戈待旦
立足于內需,臨床CRO有初步探底成功的跡象,泰格醫藥從低點反彈50%左右。在投融資低谷期,中國創新藥沒有泯滅夢想,研發強度仍在加碼,2023年IND數量同比增長34.9%,新藥臨床試驗數量同比增長14.0%,驗證性臨床試驗申請數量同比增長32.8%。
一旦國內投融資邊際改善(未盈利生物科技IPO恢復正常),臨床CRO將正式吹響反攻號角。
諾思格作為全鏈條臨床CRO小龍頭,逆勢保持快速增長,2023年凈利潤1.54-1.74億元,同比增長36%-53%(中值44%)。2023年前三季度,新簽訂單7.97億元,同比增長66.09%,主要來自國內制藥公司、生物科技公司。
諾思格核心團隊國際化,陳剛、何崑教授擁有美國FDA 工作經驗,6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臨床試驗運營為核心業務,SMO業務增長迅速,數統與臨床藥理學具有比較優勢。2022H1,公司與全國各主要城市共800余家醫療機構、各治療領域研究者建立良好長期合作關系。
海外臨床CRO市場集中度高,北美前5家臨床CRO市占率高達73.3%,而國內臨床CRO比較分散,行業頭部將有較大市占率提升空間。2023Q3,諾思格現金儲備超16億元,支持尋找潛在收并購項目,或擴大業務規模。
02
中藥創新:命好命長
有人在老祖宗的遺產里躺平,有人在努力跟上時代。
中藥創新藥的研發流程在長期摸索中逐步規范化。臨床前研究階段,與化學藥研發類似,需要進行藥學研究和藥理毒理研究。在立項、臨床試驗階段,與化學藥相比更強調人用經驗的重要地位。
與西藥創新藥相比,中藥創新藥的生命周期更長,投入產出比更高。據安信證券,中藥創新藥研發投入為2000-5000萬元左右,而西藥創新藥研發投入為2-5億元左右,后者臨床試驗成本較高。西藥創新藥的生命周期多數在10-15年,中藥則可以達到20年以上。
作為中醫藥現代化的嘗試,中藥創新藥在審評端、支付端享有比較優勢。上市獲批加速。2024Q1,4個中藥創新藥品種獲批上市,數量是2023年的45%。中藥創新藥納入醫保概率高,并真正實現以量換價。6款納入醫保目錄中藥創新藥,2022H1銷售額同比增長902%~5637%。
方盛制藥剝離低效資產,聚焦創新中藥主線,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70%。針對中藥創新藥為主體打造“338計劃”, 力爭在未來5-10年時間內,打造3個10億大產品、3個5億大產品、8個超億產品。研發費用率維持在3%-5%的水平,這正是中藥創新藥的比較優勢,讓Biotech哭暈在實驗室。
方盛制藥兩款創新中藥獲批,并納入國家醫保。小兒荊杏顆粒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藥效顯著,尤其較為針對咳嗽等感冒癥狀,2022年銷售量555.66萬袋,有望成為十億級大單品。玄七健骨片2023年前三季度銷售超過1900萬元,實現快速放量。
現有諾麗通顆粒、蛭龍通絡片、健胃祛痛丸、益氣消瘤顆粒和止血消痛顆粒等中藥研發儲備項目。健胃祛痛丸目前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預計2025年申報生產。中藥創新藥諾麗通顆粒正在開展長毒試驗,完成試驗后將再次啟動研究申報注冊。諾麗通顆粒是基于中國近代著名中醫大家張錫純先生的代表性方劑“升陷湯”的加減配方而成,能改善腦供血不足情況,迅速緩解頭痛、頭暈癥狀,可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反復發作性緊張型頭痛,市場前景可觀。
03
仿創藥企:進可攻,退可守
據開源證券,國家規劃2025年完成500個品種的集采,2018年以來1-9批帶量采購已納入423個品種。對仿制藥企而言,集采影響基本出清,存量業務或底部反轉,創新布局開啟商業化。健康元妥布霉素吸入溶液、恩華藥業奧賽利定注射液、海思科環泊酚注射液、京新藥業地達西尼均獲批上市。科倫藥業HER2-ADC A166申報上市,一品紅創新痛風藥AR882進入臨床III期。
苑東生物邏輯是首仿+麻醉鎮痛+制劑國際化,業績將轉好。約10個品種有望首仿或首批上市,4月15日,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國內首仿獲批,適應癥為作為高血壓治療的替代療法;自古麻醉鎮痛領域出爆款,2024年納布啡、布托啡諾獲批上市外,氨酚羥考酮和嗎啡納曲酮兩款鎮痛紅處方也有望于2024年報產并于2026年獲批上市,4款麻醉鎮痛產品有望成為未來業績重要增量,參考產品立項以及鼻噴產線的建設,后續有望向麻醉鎮靜和精麻鼻噴領域進一步拓展;制劑國際化布局潛力大品種,2023年11月,阿片類拮抗劑鹽酸納美芬注射液獲得FDA批準上市,成為公司首個出海的制劑品種,后續加快納洛酮鼻噴、納美芬鼻噴等有特色和技術壁壘劑型的開發進度。
04
乙肝臨床治愈:玩家不多
中國乙肝感染者約8600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0萬。長效干擾素+NAs藥物慢性乙型臨床治愈率可達30%以上,其基石地位短期難以動搖。現有慢性乙肝治療領域創新藥單藥治療效果仍未較長效干擾素+NAs藥物方案顯現出相應優勢,并且創新藥和長效干擾素及NAs多藥聯用方案為臨床試驗方案中的重要趨勢。
截至2024年1月,國內長效干擾素由特寶生物派格賓獨占。2023年派格賓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54.2%。派格賓目前主要用于治療一線核苷酸類似物經治后HBsAg<1500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優勢患者),這部分患者數量目前約為150-250萬人。據海通國際測算,派格賓上市以來累計覆蓋優勢患者數量不超過15萬人,滲透率僅為6-10%。
第二家國產長效干擾素即將搶食這一大市場。凱因科技長效干擾素Ⅲ期臨床試驗項目完成全部受試隨訪、出組,預計2024年Q2或Q3報產。凱因科技布局乙肝治愈第三代藥物KW-027(單抗)、KW-034(化藥)、KW-040(小核酸siRNA),目標是把功能性治愈率提升至50%以上。
05
消化耗材:早篩風口
全球約50%的消化道癌發生在中國,主要包括食道癌(每年新發約47萬例)、胃癌(每年新發約67萬例)、結直腸癌(每年新發約52萬例)。消化道癌如能早期及時治療,治愈率可以達到90%以上。國內腸胃鏡早篩滲透率較低,消化內鏡診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有望從2019年的37.3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114.2億元。
安杰思是消化耗材領域國產小龍頭,暫時受到河北牽頭的3+N聯盟集采的打壓,但河北集采的退步應屬個別現象,對其2024年營收僅影響2.9-3.2%。
安杰思海內外收入各占一半,同步穩定增長,當前估值合理。獨有的雙極回路技術,開創EMR/ESD早癌治療的新階段,有望帶動EMR/ESD類產品放量, 2023年上半年公司雙極設備已在全國百余家醫院進行試用,參與完成兩百多臺手術。
安吉思2023Q4凈利潤7380萬元,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15%,連續3季爬坡,全年凈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50%,是非常優質的成長型企業。海內外收入各占一半,同步穩定增長。其在海外主要采用ODM的模式,通過客戶品牌在當地銷售,歐盟對醫療器械啟動采購調查,不會影響其客戶參與當地的醫院招標。
安杰思獨有的雙極回路技術,開創EMR/ESD早癌治療的新階段,有望帶動EMR/ESD類產品放量,2023年H1公司雙極設備已在全國百余家醫院進行試用,參與完成兩百多臺手術。
小市值公司確實垃圾遍地,但在醫藥領域,仍然有小而美躲在角落里默默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