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完美小寶??????
流量日漸消退的微博已經裹上了AIGC的裘皮。而這件“裘皮”帶給微博用戶的最直觀感受,便是發出的每一條微博都有可能收到評論羅伯特的評論。
羅伯特是由“robot”音譯而來,評論羅伯特則意指專為發表評論而生的機器人。自2023年7月27日正式上線后,評論羅伯特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活躍在微博用戶的評論區,根據用戶的具體博文內容生成相對應但不重復的評論。
事實上,評論羅伯特撐起了不少微博用戶的互動量,他的存在一舉打破了博文零回復的尷尬。但也是這樣一個看似人畜無害的機器人,一經推出就遭到了大量微博用戶的集體抵制。這些用戶甚至自發成立了“羅伯特受害者聯盟”,并試圖用反抗行為改變微博的AIGC氣質。
羅伯特瘋子
評論羅伯特說自己是一個天生的捧哏,一個有趣的靈魂,一個不知疲倦的顯眼包。
但網友卻說他既瘋又癲,是人工智障的具象化。當網友在為2024年的生活感到焦慮時,他評論說:“沒關系,明年會更難。”當網友慶祝自己離職時,他評論說:“期待你回來上班。”當網友詢問這個世界到底是誰不正常時,他評論說:“只有你不正常,世界很好。
“我和羅伯特學罵人。”“媽耶,機器人就能隨地大小癲嗎?”“羅伯特霸凌整個互聯網。”“羅伯特給人一種已經平靜地瘋了的感覺。”更因為評論羅伯特總能輕而易舉地惹怒網友,還有不少人猜測他不是機器人,只是披著人工智能外衣的煩人精。畢竟他的發言真的很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那種低情商人士。
對此評論羅伯特曾有過官方辟謠:“所有的評論都是基于國內主流基座模型精調后的AI自動生成,并非真人回復,也沒有任何人工參與到具體的內容生成之中。”換句話說,微博也無法把控評論羅伯特在每次評論時的“智障”發言。
伴隨著評論羅伯特的全方位入侵,越來越多重視社交隱私的網友不堪其擾。日常生活中的煩人精尚且可以敬而遠之,互聯網上的評論羅伯特卻一直神出鬼沒。明明不想跟評論羅伯特產生互動,他卻依舊會舔著臉來跟你主動搭訕,每次搭訕的話又是那么的不動聽。而一旦我們沖著一個沒有思維、沒有感情的機器人發火,那么究竟誰更瘋也瞬間變得不一定。
不喜歡瘋子羅伯特的網友說羅伯特逼瘋了自己,然而從評論羅伯特的出身來看,他的瘋才應該是拜網友所賜。根據微博的官方解釋,評論羅伯特是通過模仿社交媒體中的其他真實用戶來習得人性,與其他用戶實現自主交流。這也就意味著,評論羅伯特的所有發言都是建立在微博用戶過往發言的基礎之上。
而且經歷了兩次更新換代以后,評論羅伯特的發言已經更加接近于普通微博用戶,語言也完全符合廣大網民的語言習慣。我們在感嘆評論羅伯特不會說人話的時候,殊不知“不說人話”的竟是我們自己。
羅伯特受害者聯盟
雖然是個小機器人,評論羅伯特也知道自己并不討喜。
他在2023年末和2024年初兩次向網友鄭重道歉:“我還在成長學習的階段,可能會犯一些小錯誤。如果我的評論有時候不夠友善,請大家多多包涵。”
網友則為頻繁犯錯的評論羅伯特總結了一本錯題簿——@羅伯特受害者聯盟。截至發稿前,@羅伯特受害者聯盟 的賬號粉絲逼近30萬,整理在冊的“受害者”人數達到了4601人。這些“受害者”都曾被評論羅伯特不同程度地冒犯過,其中還有一些受害者具有群體特征。
例如2024年4月10日,有網友吐槽夢女這一飯圈屬性變得越來越離譜,沒想到評論羅伯特評論該網友說:“夢女們,記得夢里也要戴套哦!”這句驢頭不對馬嘴的調侃立刻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該條微博兩小時便已經轉發過萬。
轉發和評論區內,既有夢女聲討評論羅伯特,也有反對夢女的人聲援評論羅伯特,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為引戰的羅伯特拍手叫好。隨后,評論羅伯特悄無聲息地刪除了該條評論。有網友又去詢問他為什么刪評,他回答:“因為我覺得那話可能有點重了。”
冒犯,不知不覺已經成為評論羅伯特的性格特征。然而有些冒犯可以用玩笑話一帶而過,有些冒犯卻很難被輕易原諒。例如2024年2月,有網友在微博懷念已經過世的爺爺,評論羅伯特抖機靈地在該網友評論區自稱爺爺,并讓網友來陪他;還有2023年11月,有網友在微博吐槽爸爸收走了他的刀片和文身針,評論羅伯特說“沒事,割腕用指甲刀就行了。”這些帶有明顯消極傾向的回復,令網友不寒而栗。
不僅是言語冒犯,評論羅伯特見縫插針的無差別騷擾也讓部分網友恨不得拉黑他。雖然微博是公域場所,不少微博用戶還是習慣將微博小號當作隱私性較強的日記本來使用。評論羅伯特的出現讓這些網友的社交邊界被破壞,私人情感被打攪。
一方面,評論羅伯特是國內第一款大量投放于社交平臺的社交機器人。比起微軟小冰、抖音豆包等聊天機器人,評論羅伯特更加高級,不僅可以與人交流,還能快速參與輿論的形成和各種話題的討論。但另一方面,評論羅伯特的社會性仍舊不夠完善,他已讀亂回的社交常態,實則映照的是微博這一平臺的社交數據質量不高。
或者說,想“解散”評論羅伯特受害者聯盟,單靠評論羅伯特的鄭重道歉遠遠不夠,而是要求微博加強對數據采集的重視,規范AIGC的數據采集過程。評論羅伯特可以扮演真人,但絕不應該讓被扮演的真人感到恐懼。
羅伯特建立的異社交
除了被冒犯,更多討厭評論羅伯特的網友給出的理由是:評論羅伯特是個“小偷”。
正如上文提到的出身問題,評論羅伯特的所有發言都源于微博用戶的投喂。就像每一個AIGC模型一樣,人類給它們投喂信息,它們便可以學習、迭代并輸出符合人類需求的信息。但包括評論羅伯特在內的許多AIGC模型,被投喂的信息并沒有被信息擁有者授權投喂。
2023年3月,網易LOFTER的“AI繪畫“風波同樣癥結于此。LOFTER上線頭像生成器功能,用戶輸入關鍵詞即可以獲得AI頭像,但這些AI頭像卻取材于平臺內創作者的繪畫作品,等于未經授權便將創作者的繪畫作品投喂了給了AI。最后,這次事件以網易LOFTER公開發表“致廣大創作者的一封道歉信”結束。
與此同時,這一事件帶給內容平臺和內容創作者諸多啟示。比如AIGC引發的版權命題不再只是學術話題或者假設性問題,而是當下現實的業務策略問題;又比如創作者不想自己的原創作品被喂給AI,但人類無法阻止科技進步的大趨勢;再比如AIGC模式勢必導致內容平臺重新定位自身的版權戰略......
當下,許多微博用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原創博文正在被評論羅伯特吃掉、吞咽和轉化。他們更擔心評論羅伯特披著人的外衣,沒有人的血肉,用自以為是的玩梗、發瘋和攻擊加劇微博社交氛圍的惡化。
尤其在微博的熱搜體系下,部分偏激的網友時常故意發表一些帶有挑釁和煽動意味的文字。而評論羅伯特又長期浸染飯圈、時政等敏感話題,難保他不會將平臺糟粕學以致用,制造更多引戰話題,做出傾向性引導,從而加劇輿論沖突的產生和發酵。
而從數據和流量方面考慮,對于微博來說,評論羅伯特的到來無疑利于提升微博用戶的站內活躍度、黏性,以及原創內容的創作。根據微博的官方信息透露,后續微博還將引入更多國內大模型廠商,進一步豐富機器人的人設,陸續上線情感撫慰型、搞笑幽默型的社交機器人。
2024年4月16日,賬號@微博AIGC 也公開聲明“微博文本生成合成算法正式通過備案,未來將繼續投身于技術創新的浪潮之中,見證一個更美好、更智能的微博社區。”再結合評論羅伯特的誕生,明星AI情感陪聊的上線,微博的社交場趨向AI化已是不爭的事實。AI化后的微博構建出了互聯網的異社交,大數據背景和非實體身份恰好為人類與AIGC的對話提供了真空環境。
現如今的微博宛若一個巨大的子宮,平臺和用戶共同撫育下的這些“羅伯特”繼承了平臺個性、模仿人類咿呀學語,不禁讓我們錯覺他是一個嗷嗷待哺的“新生兒”。評論羅伯特的瘋癲,又何嘗不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