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了!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聯席分會的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我國乘用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50.39%。這是汽車市場的一場巨變,意味著買新能源車的人比買燃油車的人多,買燃油車正式成為少數派。
這是一次超級大逆轉,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或許有人不服,會說買燃油車的人還有接近一半呢。我建議他們看看歷史數據:我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從0到1%,用了十年(2005年到2015年);從1%到5%,用了三年多(2016年到2019年);從5%到50%,用了四年多(2020年到2024年)。
2020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提出,2035年我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要超過50%。結果呢,現在才2024年4月份,就已經實現了。提前11年達成目標。
怎么樣,趨勢夠明顯了吧?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是在加速提高。越到后面,優勢越大,提升速度越快。
與此相關,日系品牌全面潰敗,國產品牌集體霸榜。國產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占盡優勢,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提高,國產車的能見度和美譽度都在大幅攀升。
合資燃油車,尤其是日系車,實在是找不出讓消費者買單的理由,銷量愈發慘淡。銷量榜單前十,只有一汽豐田位列第九,除此之外,榜單前十的另外九個位子,根本就沒有日系品牌的份。
合資燃油車已經進入了下降螺旋——銷量慘淡,大量經銷商和門店關閉,導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權益受損(售后無保障甚至交了錢拿不到車),于是消費者更加不愿意買合資燃油車。
市場巨變,看著似乎突然,其實背后的原因很清晰。
新能源車之所以在市場上氣勢如虹,是因為技術上形成了全面優勢。無論是動力性能,還是靜謐性、智能化,都把傳統燃油車遠遠甩在后面。尤其是插混車,各種優勢集于一身,在價格下探到一定的閾值之后,就徹底形成了對燃油車的碾壓之勢。
消費者的認知調整已經完成——新能源汽車性能好、駕乘體驗佳、用車成本低,成為了共識。前兩年還有不少人爭論,說新能源車只是曇花一現,有各種各樣的弊端,技術上沒前途。但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嚴肅對待這種說法。對新能源車前途的質疑,只會被大家看成是無聊的抬杠。
汽車市場競爭的下半場,是智能駕駛技術、車輛互聯網連接等,而新能源車在這些方面,更有優勢。
事實勝于雄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早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了市場驅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就只是因為新能源車更好。新能源汽車行業,憑借內生動力就足以快速迭代,迅猛發展,成為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新動力。
汽車產業鏈很長,涉及眾多零部件,對經濟帶動能力非常強。國產汽車廠商正在擔當“產業鏈鏈長”的角色,帶動國內上下游相關產業做大做強。這個過程,會創造大量優質的就業崗位,并助推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