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長壽的君王,寥寥無幾。乾隆89歲壽終正寢。
而說到在位時間,康熙皇帝無人能敵,穩(wěn)坐龍椅長達61載,期間眾阿哥爭寵,九子奪嫡的戲碼,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然而,歷史還有一位君王,一枝獨秀,堪稱奇跡,他的壽命比乾隆還長20多年,在位時間比康熙多出整整20年。
這一傳奇故事,還要從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開始講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刪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致力于開疆拓土。北方防御匈奴,對南方則派出在屠睢為主將,趙佗等為副將的50萬大軍,歷經4年時間,他們成功平定嶺南。
隨后,秦在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正式將這一地區(qū)納入版圖。
任囂出任南海郡尉,而趙佗則出任南海郡下龍川縣縣令。
公元前206年,任囂病重,他臨終囑咐趙佗道:“二世無道,而番禺這個地方,背靠險峻山巒,又有南海作為屏障,必要時就據險防守,閉關鎖郡,務必在這戰(zhàn)亂中保全嶺南民眾的安全。”
不久之后,任囂離世,趙佗接棒。
趙佗發(fā)現當地生活與華夏部落截然不同,他率先脫下官服,換上越人服飾。更是帶頭尊重、順從當地風俗。
不僅如此,他公開宣稱自己是“蠻夷大氏老”。贏得當地人的信任與好感。
他深知,要想在南越站穩(wěn)腳跟,光尊重還不夠,恩威并施才是關鍵。
于是,他積極傳播中原先進文,勸導士兵們在當地安家落戶。這些士兵及其后代,成為了第一批南遷的客家人。
因此,至今嶺南客家人仍把趙佗視為他們的先祖。
嶺南在他精心治理下,經濟文化得到了顯著的發(fā)展,趙佗也因此被譽為“南下干部第一人”。
然而,就在嶺南地區(qū)發(fā)展勢頭正盛之際,中原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胡亥繼位,但他昏庸無能,事事由李斯、趙高操控,中原地區(qū)頓時群雄揭起。
面對中原戰(zhàn)亂,趙佗果斷采取行動,攻下嶺南的桂林郡與象郡,并在各險要之地派駐重兵,嚴防中原的豪強勢力侵犯。
隨后,趙佗自稱“南越武王”,實施一系列措施,使得南越國逐漸走向繁榮。
與此同時,中原地區(qū),楚漢之爭正酣。趙佗則帶民休養(yǎng)生息,使得這一地區(qū)成為了一片樂土,宛如世外桃源。
直到“楚漢之爭”落下帷幕,漢朝建立,國內局勢穩(wěn)定后,劉邦為避免沖突,深思熟慮后,決定派陸賈前去南越,宣示漢朝友好態(tài)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刪
陸賈與趙佗經過一番情理交融的談話,趙佗對漢朝產生了敬意,決定臣服于漢朝,成為其藩屬國。
自此,兩地商貿繁榮,關系融洽,但這一和諧局面在呂后上臺后發(fā)生了變化。
呂后一改對南越友好政策,實行禁商禁運,限制向南越出售鐵器和部分生活物品,甚至只售公羊而不售母羊。
趙佗多次嘗試與漢朝溝通無果后,最終宣布南越獨立,自稱“南越武帝”。
呂后多次派兵進攻南越,但因氣候不適而未能成功。
趙佗則趁機擴張領土,南越疆域一度橫跨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等地。
呂后去世后,漢文帝即位。他明白武力非長久之計,于是轉變策略,派陸賈攜帶厚禮和詔書出使南越,并重修趙佗先人墓地。
趙佗感受到漢朝的誠意,再次臣服于漢朝,兩地關系重回和平。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刪
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103歲的趙佗離世。屬于趙佗統(tǒng)治時代畫上句號。
從始皇帝公元前219年,趙佗統(tǒng)治嶺南地區(qū)八十余年。這在當時,乃至今天,都是一個奇跡。
9個兒子早已先后離趙佗而去,孫子們已垂垂老矣,他傳位于孫子趙胡。
趙佗墓地由他生前選定,而在實際下葬中,趙胡為掩人耳目,安排喪車從四門出,營造出重重謎團。至今后人無法確切知曉趙佗墓真正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