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開國將軍中,很多人都是從土地革命時期走過來的,因此他們一直保持著土地革命時期所養成的良好習慣,很多將軍一生都十分樸素,也從來沒有以權謀私過。
而開國少將鐘偉將軍,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廉潔自律,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家人或親戚謀過職位,他的親生兒子甚至只是一個種地的農民。
開國少將鐘偉
鐘偉將軍到了晚年依舊如此廉潔,有一次平江縣委的領導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的堂弟偷了別人家的一頭牛,因此而被判刑5年,想要詢問一下鐘偉的意見是否需要改判或減刑。
鐘偉將軍立即給平江縣委打去了一個電話說道:“我有意見!”
那么,鐘偉將軍就堂弟偷牛一事,到底給平江縣委提出了什么意見呢?
我們不妨先從鐘偉的軍旅生涯開始講起,會對鐘偉將軍一生廉潔奉公、剛正不阿的品質所吸引。
剛正不阿的猛將軍
鐘偉出生于1911年10月的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甲山村,15歲時便跟著當地的農民協會鬧革命了,1928年加入了共青團,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平江起義)
同年7月22日,彭德懷與滕代遠發動了平江起義,鐘偉跟隨共青團一同參加了這一盛事,而后又在黨的指示下隱藏起來,秘密開展工作。
1930年7月,彭德懷率部攻占平江后,按照上級命令建立了紅三軍團,鐘偉也在此時加入到了紅三軍團中,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跟隨部隊作戰。
8月,鐘偉因表現優異由共青團轉入我黨,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并被任命為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員,負責宣傳工作。
然而別人是越干越往上走,鐘偉卻是從軍團慢慢地被“下放”到了基層團,從軍團政治部到師政治部宣傳隊,又到了紅十二團擔任政委,其實鐘偉的職務是不斷提高的。
鐘偉先后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在戰斗中果敢英勇,政委比團長還沖,經常是親自帶著突擊隊發起沖鋒,這也讓他表現出了軍事指揮能力得到了上級的關注。
不過鐘偉在這個時候就表現出了自己的剛正不阿,以及脾氣直沖的特點。
(李德)
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時,因為當時的中央錯誤地聽信了李德的作戰計劃,導致紅軍在作戰時傷亡慘重,時任紅十二團政委的鐘偉,奉命協助團長帶領部隊死守廣昌。
然而因為紅軍武器裝備落后,紅十二團傷亡慘重,連續四任團長犧牲在了戰斗中,部隊奉命撤出廣昌后,僅剩下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愛兵如子的彭德懷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憤怒,立即讓人將鐘偉叫到了前敵指揮部,大罵道:“你這個政委是怎么當的,仗打的這么敗家!”
(紅軍時期的彭德懷)
鐘偉心里不服,直接說道:“總指揮!我的責任可以追究,可我還是要一級一級地往上找,看看到底是誰瞎指揮,讓我們打這種敗家的仗。”
鐘偉這番話明顯是針對當時中央的李德、博古等人,在當時幾乎沒有幾個人敢說出這樣的話,但鐘偉不但說了,還是當眾說的,很快這段話便傳到了李德等人那里。
不久之后,鐘偉便被撤了職并調到了紅十團擔任總支書記,鐘偉因此更加氣憤,但也沒有鬧事,他知道早晚會有人給自己做主的。
(遵義會議會場舊址)
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結束后,紅軍被迫開始長征,長征途中中央紅軍在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主的中央領導層,鐘偉也被調回紅三軍團政治部擔任宣傳科科長。
長征結束后,中央便將鐘偉調任至抗日軍政大學,負責教務工作,后來在鐘偉的強烈要求下,才將其安排到了作戰部隊中。
1939年夏,鐘偉被調至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第三團擔任政委一職,當時挺進縱隊的領導因為在作戰中連續取勝,將大、小悟山以及應城等地全部攻克,因此而產生了盲目樂觀的心態。
于是挺進縱隊的領導便決定將縱隊中的三個團全部開入敵后,開辟新的根據地和戰場,但是一直保持冷靜的鐘偉覺得此時進入敵后并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這三個團中大都是收編的民團、土匪,戰斗力渙散。
因此鐘偉提出應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整訓,然后再開赴新戰場作戰,但鐘偉卻沒有想到,縱隊領導卻忽視了鐘偉的意見,還對鐘偉進行了批判。受到了委屈的鐘偉并未因此而爆發,依舊據理力爭希望保存抗日有生力量,然而縱隊領導卻連續開會對他進行批判。
(開國大將黃克誠)
鐘偉一氣之下決心去蘇北找上級申訴,便在一天晚上帶著妻子、兒子和警衛班歷經艱險,到蘇北找到了新四軍第3師的黃克誠,黃克誠聽完了鐘偉的遭遇之后也是非常氣憤。
黃克誠立即向上級打了報告,并將鐘偉任命為新四軍第3師第10旅第28團團長,其實當時鐘偉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但后來事實證明他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挺進縱隊的三個團在開入敵后不久便被打散了。
此后,鐘偉離開了政治工作崗位,正式開始了他帶兵作戰的軍事生涯,也是因此才會有后來的開國少將鐘偉。
鐘偉帶領新四軍的將士們頑強作戰,在敵后抗日游擊戰爭中立下了許多戰功,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鐘偉已經是新四軍第3師第10旅的副旅長了。
抗日戰爭結束后,鐘偉被抽調至東北民主聯軍,并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10旅旅長,鐘偉逐漸嶄露頭角,特別是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期間,鐘偉還曾越級指揮林彪協同他作戰。
師長指揮司令員作戰
在鐘偉的整個軍事生涯中,最令他名聲大噪的就是東北民主聯軍三下江南戰役期間,鐘偉越級指揮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配合他作戰的事跡,這也是在解放戰爭中唯一一次出現過的情況,因此鐘偉也被稱為東方的“巴頓”將軍。
1946年冬,東北國民黨最高指揮官杜聿明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和指示,依靠軍事優勢推行“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集中了4個軍的兵力,企圖殲滅東北民主聯軍在南滿的主力部隊。
為了配合我南滿軍區作戰,粉碎敵人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東北民主聯軍從1947年1月15日至3月16日,發起了三次南渡松花江的作戰。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而鐘偉越級指揮林彪配合他作戰,正是發生在第三次南渡松花江作戰期間。
1947年3月初,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5師師長的鐘偉,帶領部隊第3次南渡松花江,配合第一縱隊圍殲德惠東北側的國民黨新一軍。
3月9日,當鐘偉帶領部隊到達靠山屯西南部時,偵察部隊發現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駐扎著敵軍87師262團的兩個營。
鐘偉得到這個消息以后十分高興,自己一個師三個團的兵力,碰見了敵軍兩個營的兵力,這樣兵力懸殊的仗可是十分難得,而且在前面的幾次渡江作戰中,第5師就只有破壞鐵路的作戰任務。
因此鐘偉當即決定要打,但是卻遭到了第五師政委的反對,上級的命令是讓他們東進配合友軍作戰,要顧全大局,不能只貪圖面前的利益。
而鐘偉態度堅決,他認為貽誤了戰機就會影響全局,而且敵人是處于運動之中,立足未穩完全可以打,面對政委的阻攔鐘偉說道:“我是師長我說了算,就這么定了,留在這里打,打錯了砍頭掉腦袋我擔著,打!”
(林彪)
于是鐘偉立即向上級發報要殲滅這兩個營,林彪收到鐘偉已經與國民黨交火的戰報時,在3月10日連續發起了三封命令鐘偉即時東進的電報,但鐘偉仍堅持要殲滅敵軍的這兩個營。
當時鐘偉已經圍住了87師的兩個營,而且87師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鐘偉在此時看到了殲滅敵軍第87師的機會,于是連忙發報向林彪報告這一情況。
一向執著的林彪也看到了鐘偉所提及到的戰機,他也明白大量殲敵的好時機來了,于是立即調動一縱和二縱6個師的兵力前來圍殲87師。
鐘偉帶領著5師殲滅了87師的兩個營后又反過身來拖住了87師的另外兩個團,林彪在派出一縱、二縱之后,又派出了六縱,三個縱隊在郭家屯一舉全殲了國軍的87師。
87師在被圍住時,敵軍已經又派出了88師前來增援,結果也被我軍所殲滅,三下江南戰役就此結束,我軍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共斃俘傷敵15200余人。
正是因為這一戰鐘偉在軍中可出了名,林彪自己都說:“我這個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員,居然被一個師長越級指揮了,鐘偉這個令抗的好,這也提示了我們廣大的指戰員,要提高作戰的積極性與機動性。”
1948年,鐘偉被林彪破格從師長直接提拔為十二縱隊縱隊司令員,這在整個解放軍中都是比較少見的,可見林彪對鐘偉的青睞。
授銜時鬧得最兇的將軍
鐘偉將軍在解放軍中也是比較有個性的將軍,解放戰爭時,他就曾做過許多極具個性的事情,這些事情也都在影視作品《亮劍》中,還原了出來。
(亮劍劇照)
解放戰爭時,鐘偉所帶領的十二縱隊每當遇到攻城戰時,都會提前給各部下發“十二縱隊某部繳獲”的封條,這些封條幾乎人手一張,每當攻破城池之后,但凡是有槍械、彈藥、糧食以及軍用物資的地方,都會被貼上鐘偉的封條。
為此許多的兄弟部隊都曾將鐘偉告到東北野戰軍總部,但是鐘偉每次都拿出封條作為證據,讓東北野戰軍總部的首長哭笑不得。
而《亮劍》中李云龍在俘虜中找到暫七師師長的橋段也是從鐘偉將軍的事跡中改編出來的,當時的情況是在鐘偉率部攻克文家臺時,俘虜了國民黨新五軍的一大批俘虜。
當時有很多新五軍的高級軍官化裝成普通的士兵藏在俘虜當中,企圖以這樣的方式躲過調查,下面的人沒有辦法,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鐘偉。
鐘偉聽到下屬的報告后,立即命令將抓獲的俘虜集合起來讓他們跑步,凡是掉隊的就通通抓起來進行審查,而掉隊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國民黨的軍官,其中還發現了國民黨新五軍軍長陳林達。
這個方法后來也得到了推廣,釣出了許多俘虜中的“大魚”。
《亮劍》中,授銜時李云龍、丁偉三人鬧銜的事情也改編自鐘偉將軍和王近山將軍,在授銜時的行為。
1955年,新中國在進行授銜時,雖然許多將領都曾主動要求讓銜,因此而產生了許多美名遠揚的事跡,但是也有許多將領認為自己的軍銜被評低了。
鐘偉
于是就有一些人出來反映了自己的情況,但是這件事情卻愈演愈烈,甚至還出現了鬧銜的情況,其中鬧得最激烈的就是被評為中將的王必成和王近山以及被評為少將的鐘偉。
軍銜評定組在評定鐘偉的軍銜時,因為鐘偉犯過許多小錯誤,而且參加革命的時間也比較靠后,資歷也比較淺,所以才將鐘偉評定為少將軍銜。
但是按照一般評定標準,鐘偉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師級干部了,抗日戰爭時期更是旅級干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軍級干部,完全符合評定中將的標準。
然而鐘偉卻僅被評定為少將軍銜,因此他才感到不服,還曾罵過軍銜評定組的同志,并聲稱:“要把勛章掛在狗尾巴上。”
這句話后來還傳到了毛澤東那里,林彪知道此事后,更是氣的將鐘偉叫到他那里批了一頓,其實毛澤東是知道鐘偉的軍銜評定的確低了,所以在鐘偉使用的標準上是按照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定的。
不過鐘偉將軍雖然十分具有個性,但是他也非常注重黨的紀律,十分廉潔。
讓兒子當農民,不幫孫女找工作
1949年7月,鐘偉率部南下長沙,在這里他見到了分別將近20年的大兒子鐘來良。
鐘偉在見到已經長大成人的大兒子時,心中滿是愧疚,想要做些什么補償自己的兒子,便問自己的兒子有沒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
鐘來良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解放軍的大官,但是他也考慮到自己父親的名聲,便說道:“父親,您能不能給我在長沙城安排一份普通工作。”
原本鐘來良以為自己這個小小的要求,能夠得到父親的同意,卻沒有想到鐘偉說道:“我看你呀,就是個種田的漢子,回去種地吧。”
鐘來良也知道自己父親的不容易,很明事理得沒有再為難父親,而是回到了平江老家,一直務農到老。
鐘偉不僅沒有為自己的兒子開后門找工作,也沒有為自己最喜愛的孫女鐘水霞開后門找工作。
自鐘水霞出生之后,鐘偉就對這個既聽話又懂事的孫女十分喜愛,特殊十年結束后,恢復工作的鐘偉將孫女鐘水霞接到北京讀書,鐘水霞高中畢業參加高考時,因為戶籍關系要回到平江參加高考。
鐘偉將軍晚年照片
鐘偉舍不得自己的孫女就此離開自己,但是又沒有什么別的辦法,鐘水霞在臨行前對鐘偉說道:“爺爺你在北京給我找個工作,我就可以不走了,戶籍也能轉過來了。”
鐘偉雖然很舍不得孫女離開,但是也沒有遷就鐘水霞,便說道:“你要舍不得離開爺爺就回去自己考回來,走后門是不光彩的,爺爺不希望你做不光彩的事情。”
鐘水霞也沒有令自己的爺爺失望,回到平江后考上了北京的師范學校,并且將這個好消息通過信件告訴了自己的爺爺,鐘偉十分高興給鐘水霞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好孩子,你打了大勝仗,爺爺要回去給你慶功。
鐘偉將軍鐵面無私不僅表現在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孫女中,也表現在對待自己的親戚中。
給堂弟加刑期
1979年,中央軍委批準了對鐘偉的問題予以平反的申請,并且為他恢復了名譽,許多人都因此而巴結他,他的親戚也曾多次請他幫忙找工作。
但這些請求都遭到了鐘偉將軍的拒絕,然而鐘偉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堂弟居然犯了罪,平江縣委還因此特意給他寫了一封信。
當時鐘偉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處理文件,他的秘書交給他一封來自平江縣縣委的信,鐘偉原本以為是縣里有什么需要自己幫助的地方,便拆開了信件。
鐘偉卻沒想到信中所說的事,居然是自己堂弟犯了罪,來信中寫道:鐘老,您的堂弟偷了一頭牛,我們判了他5年刑,如果你有意見的話,我們也可以改判。
平江縣縣委的意思也很明白,在判處他堂弟時已經從輕判了,如果鐘偉發話的話,還可以再給他的堂弟減刑,鐘偉也明白平江縣縣委的意思,但他并沒有這樣做。
70年代的平江縣委會
鐘偉立即拿起電話給平江縣縣委打了過去,怒氣沖沖地說道:“我當然有意見!我建議改判為7年,我看誰敢去說情。”
就這樣鐘偉從重處罰了自己的堂弟,他曾再三告誡自己家鄉的親屬要遵紀守法,不要利用他的權威謀取特殊利益,卻沒想到自己的堂弟犯下了這樣的錯誤,居然敢偷人家的耕牛,耕牛可是農民勞作時必不可少的勞動力,這相當于搶人家的飯碗,因此鐘偉才會如此生氣。
上世紀農民耕地用的耕牛
平江縣縣委的同志們對鐘偉將軍的作為所感動,便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處罰了鐘偉的堂弟,判處了7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剛正不阿的鐘偉將軍卻在1984年6月24日不幸在北京解放軍醫院逝世,享年73歲。
按照鐘偉將軍生前所寫的遺書,在他逝世后沒有給他舉行追悼會,并將他的骨灰撒在了平江起義的地方。
鐘偉將軍戰功赫赫極具傳奇色彩,也被人們尊稱為中國的“巴頓將軍”,新中國成立前,他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征戰南北,新中國成立后,又一生廉潔奉公、剛正不阿,為新中國的人民留下了一段傳奇佳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