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中旬的夜晚,福建省莆田縣城郊公社下林小學的一名小學教師,在家里客廳轉了很久后,終于下定決心坐在了房間里的書桌旁,再次拿起筆端端正正地寫了一封信件,這封信他已經在之前的7、8天里寫了很多次了,但一直覺得不滿意。所以寫了一遍又一遍。
當這名小學老師寫完信后,又不放心地逐字看了一遍,確認沒有錯別字,完整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后點了點頭,熄燈睡覺了。
1973年4月25日,這封小學教師的信件幾經輾轉交到了毛主席的手里,當毛主席看完這封信時,眼中頓時流出來了兩行熱淚,當即給對方寫了一封回信。
小學老師寫的這封信是向毛主席告狀的,黨中央對他反映的問題十分重視,經過深入調查后發現了大量隱藏在黑暗中的問題,連一向儒雅沉穩的周總理都不由得勃然大怒,要求公安部徹查,葉劍英元帥得知后拍案而起,說道:“要殺一儆百,殺一儆千!”
毛主席
之后,涉及到300萬知青的“上山下鄉”的運動,因為小學教師的這一封“告狀信”得到了改變。
那么,這名小學教師是誰,他在告狀信中又寫了什么,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呢?
關于這個故事,還要從那場轟轟烈烈的知青“上山下鄉”運動講起。
知青下鄉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毛主席于1955年發出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號召,號召廣大知識青年移居農村這一廣闊天地,掀起了一波知青下鄉的高潮。
1966年高考停止后,為了安置無處可去的廣大知識青年,黨中央于1968年決定開展““上山下鄉”運動,讓廣大知識青年前往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這場轟轟烈烈地“上山下鄉”運動波及了千家萬戶,大量城鎮中的知識青年響應中央號召,離開父母,前往農村“煉紅心”。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黨中央毛主席讓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具體實施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一些人民群眾、黨的干部中的壞分子,在“上山下鄉”運動中肆意對知青進行欺凌,甚至侵犯。
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宣傳畫
告狀信
“上山下鄉”運動開始后,福建省莆田縣小學教師李慶霖,含淚看著兒子李良模離開自己,去了距離縣城幾十里外的荻蘆公社水辦大隊落戶。
當時政府有規定,知識青年下鄉后第一年內的生活費用全部由政府提供,結果李慶霖的兒子僅僅領了11個月的生活費,政府就不發補助了。
問題是,當時李良模在山區干活是沒有收入的,補貼停了連吃飯都是問題,眼見這幾年兒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生活費還必須由家里出,李慶霖心中越發覺得不是滋味,他曾多次找有關部門上訪、告狀,可是兒子的處境卻一直沒能得到改善。
1972年12月,李慶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何我不直接給毛主席他老人家寫一封告狀信呢?”
雖然產生了給毛主席寫信的想法,但是李慶霖心里還是有些打鼓,他知道毛主席是位心系人民的偉大領袖,但不確認只是一名小學教師的自己,直接給他寫告狀信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李慶霖
這一天傍晚,李慶霖用了兩個多小時時間,寫出了一封長達2000多字的信件,然后逐字甄別,修修改改到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2天一早,李慶霖將自己昨天寫的那封信拿出來又看了一遍,覺得寫的還是有一定的問題,于是將之扔進了垃圾桶里面,又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封新的信件。
就這樣經過長達數日的折騰,李慶霖給毛主席的信件終于在12月20日徹底“定稿”了,反復讀了多遍確認沒有問題后,李慶霖在心里決定:“就是它了!”
在這封給毛主席的信中,李慶霖先是將自己和兒子的身份介紹了一遍,著重提及了兒子在山區勞動時遇到的困難,比如兒子在山區里勞動時得不到分成和收入,沒錢吃飯,只得悄悄跑回家吃黑市糧過活。在勞動中把衣服磨破了也沒錢添新的,更糟糕的是,有時候生病了連醫生都請不起。
講到這里李慶霖話鋒一轉,告訴毛主席自己萬分擁護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決定,但黨和國家也應該對知識青年予以一定的照顧,好讓孩子們能安心在農村務農。
知青“上山下鄉”
與此同時,在“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中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好好勞動、認真磨練自己,他們的親戚朋友以“革命需要”等理由將他們調回了城里工作,像我孩子這種沒錢沒勢力的就被留在了農村中。
在信的結尾,李慶霖寫道:“毛主席,我知道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夠忙的,沒有時間來處理我所說的事,可是我在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艱難窘境中,只好大膽的冒昧寫信來北京告狀了,真是不該之至。”
1972年12月21日一早,李慶霖再次將昨天晚上寫就的信件看了一遍確認沒問題后,將之收入懷里,然后踏上了前往莆田縣郵電局的道路。
李慶霖家距離郵電局只有十幾分鐘路程,但滿懷顧慮的李慶霖硬生生地走了近一個小時,他擔心自己這封信交不到毛主席的手里。
王海容和毛主席
當李慶霖走入郵電局大門后突然想到:我直接在信封上寫“毛澤東主席收”,那信件一定會經過多層審查,毛主席有可能收不到,不如改成“外交部部長助理王海容收”,請她幫我把這封信轉交給毛主席。
他之所以會產生這個想法,是因為當時王海容經常陪同毛主席一同接待外賓,這也給李慶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到這里,李慶霖快步跑回家,重新換了個信封后再次前往郵電局,寄出了這封有著重大意義的信件。
一石激起千層浪
1973年4月25日,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旁收到了王海容轉交給他的告狀信,當毛主席閱讀完這封信后,他的眼中立即留下了兩行清淚,這些年里他對知識青年遭遇的狀況有所耳聞,但沒想到他們過的竟然如此凄慘,當即給李慶霖寫了一封回信:
李慶霖同志:
寄上300元,聊補無米之炊,全國此類事甚多,容當統籌解決。
毛澤東
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五
毛主席回信
之后,毛主席將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找來,讓他從自己的稿費中提300元錢出來給李慶霖寄去。
在汪東興轉身離去之前,毛主席再次將他叫住,說道:“李慶霖是不是黨員?如果他是黨員的話,可以考慮推舉他當“十大”代表,如果他不是黨員的話,也可以讓他出席第四屆人大,對了還有,要把李慶霖這封信編到課本里面去。”
很快,李慶霖給毛主席寫信的事情就在全國范圍內傳開了,5月1日這一天還有一名記者專門來到他家跟他打聽當初寫信的經過。一夜之間成為“名人”的李慶霖心里不由得有些忐忑,不知道毛主席會怎么回復自己。
惶恐不安地過了5天后,李慶霖收到了一個印有“中共中央辦公廳”字樣的牛皮紙信封,李慶霖知道這肯定是毛主席給自己的回信了,他深吸一口氣慢慢地將信封拆開,拿出了一疊紙,打開一看果然是毛主席的回信,他將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確認毛主席一定會給自己做主的后,感覺一塊石頭在心里落了地。
李慶霖和知青們
雖然這封信只是復印件(毛主席回信的原件需要留存在中共中央辦公廳檔案室中),但李慶霖還是決定將它當傳家寶一樣好好保存起來。4天后的5月10日,李慶霖家里又來了一位郵遞員,交給了他一個包著的紅綢子。
李慶霖知道,這就是毛主席給自己寄來的錢,他將錢拿出來后存到了銀行里面,并在心里發誓自己絕對不亂花這筆錢,一定要妥善保管。
此時的李慶霖并不知道,他給毛主席寫信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還遠沒有結束。
1973年4月29日晚9點,周恩來總理專門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主持了一次高級領導人會議,周總理在會議上宣讀了李慶霖給毛主席寫的信件,以及毛主席寫的回信后宣布:“我們一定要把知青“上山下鄉”這項工作做好,不能再讓毛主席操心這件事情了。”
在這場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會議中,與會的中央領導們就知青"上山下鄉"的安置問題、醫療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李慶霖在信中所提及的現象并不是個例,很可能還有更多惡劣現象沒有得到公開。
在會議中,周總理還著重提及了知青們的待遇問題,據初步統計,當前全國范圍內約有300萬知青在山區、農村插隊,按每人補助300元算的話,那么財政部就需要撥出9億元特別經費來,雖然當時國內經濟比較困難,但周總理還是要求財政部做好這方面的預算工作。
周總理
會議最后,中央領導們決定成立一支由70多名黨、政、軍干部組成的工作隊,平均分成12個調查小組,奔赴12個省份調查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出現的情況。
不久后,中共中央發布了《中發(1973)21號文件》,里面完整的刊登了李慶霖和毛主席之間的往返書信,這份文件逐級下發到了公社一級,要求各級部門深入學習文件精神,解決“上山下鄉”運動中出現的問題。
毛主席、黨中央都在關注這件事情,各級黨委、政府完全不敢懈怠,知青問題的專項經費和物資第一時間就被送到了各知青點內,與此同時,各級政府還專門派遣了醫務人員對知青們進行了全面體檢,凡是發現有身體疾病的,立即送入醫院接受治療。
知青
同時,隨著對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問題的深入調查,一些隱藏在黑暗中的違法、違紀問題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比如,部分地方政府在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實行“一刀切”政策,對知青們進行軍事化管理,片面強調勞動再教育,卻忽視了文化知識教育,同時盲目的追求所謂自給自足,忽視了一些沒有自理能力的知青在實際工作中的困難。
與此同時,各地對知識青年的迫害、奸污事件也隨著調查工作的深入進行得以曝光,比如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16團團長黃硯田和參謀長李耀東二人,共同侵犯了數十名女知青,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云南生產建設兵團4師18團的個別干部對99名知青施加了酷刑,比如將知青吊在空中,狠狠的推著他或她往墻上撞、或者讓知青跪碎玻璃、冬天往知青身上潑冷水等。
知青
與此同時,在”上山下鄉“運動開始這幾年里,有多達200多名女知青被侵犯,1000多名知青被非法關押、吊打迫害,有的走投無路的知青選擇了自殺,有的知青因為受傷嚴重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
當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暴行反映到中南海后,一向儒雅隨和的周總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怒不可遏地說道:“此等法西斯行為,非處理不可。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軟,不要畏縮,要大膽管!”
時任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元帥,在得知這些針對知青的暴行后也十分憤怒,拍案而起道:“要殺一儆百,殺一儆千!”
葉劍英
很快,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就聯合下發了104號文件,將強奸知青的兩人處決,之后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簽署了同意處決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中強奸犯的命令。
黑龍江、云南生產建設兵團的案件爆出來后,全國各地陸陸續續地爆出來了更多針對知青的犯罪行為,全國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予以了嚴懲。
當然,在調查處理針對知青的惡意犯罪事件的同時,黨中央也沒有忘記李慶霖反映的“走后門”問題。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調查行動中,凡是沒有按照有關政策、規定,以“走后門”的方式違規逃回城市,逃避“上山下鄉”的知青和相關責任人,全都被有關部門進行了查處。據統計,莆田縣僅1972年就有200多名知青通過“走后門”的方式逃避“上山下鄉”,并混入了城市工廠中。
知青
莆田地委知道本地區“問題突出”,畢竟李慶霖給毛主席寫信的事情全國都知道了,福建省委下發了《關于認真學習毛主席和李慶霖同志的信的通知》,省委的領導同志還專門給莆田地委打來電話通知,要求地位深入學習。
為此,莆田地委專門派出工作組深入調查李慶霖反映的問題,對通過”走后門“回到城鎮里的知青和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對混入工廠里的知青進行了清退。
李慶霖(中)
在這場自上而下的徹查整改行動中,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開展以來出現的一系列違法違紀行為,都得到了懲戒和糾錯,知青們的人身權利和日常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對于李慶霖來說,他完全沒有想過自己的一封信,竟然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不管是對知青,還是對他而言,都是如此。
中央發布21號文件后,莆田縣的街頭就出現了“像李慶霖的革命精神學習!”之類的標語,一夜之間李慶霖就成了一個“名人”,大家都知道了,他是“為知青鳴冤叫屈,并改變其命運的先驅”,連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上將都專門派人將他接到福州見了一面。
韓先楚
身份的劇變讓李慶霖卷入了政治當中,他接連得到提拔,1975年還當選為人大常委。
2004年2月19日,李慶霖逝世,享年7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