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場大會云集了社會各個領域的人物,一位穿著樸素的在基層工作的婦女也作為人大代表參與其中。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看似普普通通的婦女,卻讓周恩來總理“念念不忘”,就在全國人大會議正式開幕的前一天,湖北省省委書記趙辛初找到了這位婦女并對她說:“周總理托我問候你,這次會議結束后,你就調到省里來吧!”
這位婦女十分感動,可她卻謝絕了周總理的好意,她向趙辛初說:“再等等吧,感謝周總理日理萬機還關心著我這個普通老百姓,可我的基層工作還沒完成,家鄉的人民還需要我!”
那么,這位婦女到底是何身份?她為什么會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周總理又為何對她“念念不忘”呢?
辛志英
這位婦女的故事要從1933年說起,她的身份可著實不簡單,她叫辛志英,是我國最早的勞動模范。
荊江兩岸的“女英雄”
1933年1月,辛志英出生在湖北省松滋縣米積臺鎮一戶貧苦農民家里,辛志英生逢戰亂時期,加之家境貧困,她從小便飽嘗了戰爭之痛與貧農之苦,她立志以后一定要讓家鄉百姓的生活“好起來”。
松滋縣濱臨荊江河段,而自古所謂“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每至汛期,荊江之水泛濫,松滋人民除了飽受戰爭之痛外,還要盡嘗洪水之苦。
辛志英便在戰亂、貧困、洪水泛濫的環境下長大,艱苦的成長環境磨礪了辛志英堅韌不拔的意志。
辛志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戰亂的大火被解放軍撲滅,可荊江水患卻依然困擾著當地的人民,“人在江下走,船在屋上行”,荊江水患給荊江兩岸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損害。
1952年春,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經過長達一年的精心謀劃,決定在荊江險段修建“荊江分洪工程”,以保障荊江水段附近500萬人民百姓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荊江分洪工程是建國后第一座大型防洪工程,毛主席親自批示,投入解放軍一個兵團的兵力,要搶在當年汛期之前,完成這項利國利民的宏偉工程。
這一年辛志英19歲,此時辛志英已是米積臺鎮的一位婦女委員,在得知國家即將修建“荊江分洪工程”的時候,辛志英十分興奮,并帶頭報了名。
“荊江分洪工程”正式動工之后,辛志英作為婦女委員帶頭在分洪工地上勞作,她帶領著鎮上的婦女一同為工程建設盡一份力。
荊江分洪工程北閘
可不久后辛志英發現,像這樣各忙各的作業,效率十分低下,于是她將工地里的姐妹們組織起來,按體力強弱分派了運石、碎石等環節的一條龍作業,效率大增。
辛志英自己也奮戰在工地第一線,她善于動腦,經過認真摸索后,辛志英創造了“鷂子翻身碎石法”,使碎石的效率成倍提高,辛志英帶領的婦女小組由平均每人每天0.2方增加到1方左右,辛志英自己能達到每天1.38方的水準。
松滋縣縣長兼民工指揮長饒民太在聽說辛志英帶領的婦女們工作效率要高出男同志幾倍時,樂得合不攏嘴,他親自向辛志英請教了“鷂子翻身碎石法”,并將碎石法推廣向了整個黃山頭工地。
饒民太
此后,饒民太將總結的經驗匯報給了總指揮部,總指揮長唐天際得知后,便號召全工地向辛志英學習。
唐天際為此特意開展了五月勞動競賽,工地上一下子涌現出了83個碎石互助小組。
在辛志英“鷂子翻身碎石法”得到推廣后,松滋縣民工提前兩天就完成了多達16420方的碎石任務,5月13日,指揮部召開了隆重的慶功大會,湖北省民工指揮部首長在大會上獎給了辛志英一面大紅錦旗。
慶功會結束后,絕大多數參與碎石的民工都回家了,可辛志英卻堅持要留下來參加堵壩的任務。
修筑荊江分洪閘的民工們
鑒于辛志英在堵壩工作期間的出色表現和突出貢獻,指揮部獎勵了辛志英一套農具和兩條耕牛,還獎勵了一面“堵壩英雄”的錦旗給她,從此“堵壩英雄”辛志英的名號響徹了荊江兩岸。
喜獲殊榮
1952年6月20日,荊江分洪工程只用了75天時間便順利竣工,比預期還要快了半個月,這是水利工程史上的驚人奇跡。
6月22日,荊江分洪指揮部在沙市人民劇場召開了英雄模范代表大會,辛志英在大會上被評為特等勞模,并作為農民英雄模范代表和指揮部的首長們一同坐在大會的主席臺上。
表彰大會結束后,辛志英牽著兩頭角上還帶著大紅花的牛,滿載榮譽回到了家鄉,人們都說,這牛是松滋縣的“英雄牛”,是象征著松滋英雄模范的牛。
此后,辛志英被任命為雙龍鄉副鄉長,并在1952年9月出席了松滋縣土改復查會,會議上松滋縣的領導當眾宣讀了一個喜訊:中央領導人邀請辛志英前往北京參加10月1日的建國三周年觀禮,毛主席將親自面見!
毛主席
此言一出,會場中頓時掌聲雷動,辛志英興奮地如置身夢里,對她來說,能進京見上毛主席一面,那可是最大的殊榮。
辛志英第二天就收拾行囊準備出發,縣長饒民太親自送她到新江口輪船碼頭,他掏出一個嶄新的硬皮筆記本送給辛志英,并當場用自來水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保持光榮,發揚光榮”八個大字以作勉勵。
辛志英到北京后,住在了水利部招待所,和她一同來京參加國慶觀禮的還有11位荊江分洪工程的英雄模范代表。
1952年9月30日,招待所工作人員給辛志英送來一套嶄新的中山裝和一個寫有她名字的大信封,辛志英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個署有毛主席簽名,鑲著金邊金字的大請柬,還有一個紅布制成的觀禮證。
辛志英難掩心中喜悅,下午6點30分,時任中國水利部部長的傅作義親自到水利部招待所,帶著12名荊江分洪工程英雄模范代表步入了金碧輝煌的中南海懷仁堂大廳,辛志英等人被安排在了離主桌不遠處的前排位置。
傅作義
下午7時,毛主席在周恩來、劉少奇等人的陪同下,緩緩步入了會場,懷仁堂大廳頓時響起了《東方紅》的歌聲。
傅作義對辛志英和辛志英旁一位女勞模說:“你們倆就代表我們這桌,去向毛主席敬酒!”
辛志英隨著傅作義來到了毛主席面前,她紅著臉舉起酒杯向毛主席祝福道:“祝毛主席身體安康!”
此時的辛志英留著一頭短發,毛主席向傅作義問道:“老傅啊,這位小同志是男孩還是女孩?”
傅作義笑著說:“是女孩,她是代表荊江工程三十萬軍民勞工來向主席敬酒的!”
毛主席高興地笑著說:“好!好!現在是新社會了,男孩女孩都一樣!你們一定要把家鄉的水治好,為民治水,造福子孫啊!”
毛主席
辛志英心頭涌起了一股暖流,她將毛主席這句話銘記在心,她暗暗決定要將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到祖國的治水大業之中。
鞠躬盡瘁的“英雄”
1953年土地改革結束以后,辛志英響應國家號召,聯絡村民成立了松滋縣第一個“常年互助組”,隨后又擴大規模成立了松滋縣第一個農村合作社——辛志英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年年底,辛志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年辛志英才20歲。
辛志英工作的大同區三面環水,是松滋縣海拔最低的地方,而辛志英合作社所在的龍臺村又是大同區中最貧窮的村落,全村沒有整塊的土地和成型的渠道,只有幾條廢堤和廢湖,和4片無人管理的亂葬崗。
農業生產供銷合作社
辛志英下決心改變龍臺村的落后面貌,她帶領合作社的村民們疏通廢河,掘開廢堤,整理亂葬崗,之后辛志英帶領村民們開挖水渠,建立排水閘,辛志英在這片土地上整整奮斗了十年。
在辛志英的努力下,龍臺村的耕地面積由原來的不到1000畝擴展到了3200多畝,正常或小災年景下,基本能實現自給自足還有結余,龍臺村由原本靠國家公糧才能養活的窮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可以每年向國家交售余糧的先進村。
辛志英憑借突出貢獻,先后被選為松滋縣、湖北省和全國人大代表,此后辛志英還代表松滋縣出席了第三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辛志英
1964年,辛志英的第三孩子出生,還沒來得及哺育嬰兒,辛志英就接到組織領導的通知,要她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前往北京參加第三屆人大會議。
剛出生的孩子不能斷奶,可人大會議這么重要的大會也不能不參加,怎么辦?辛志英瞞著丈夫,將孩子托付給隔壁也剛生孩子的鄰居后,便毅然千里迢迢前往北京。
當時帶隊的省委書記張體學知道了這件事后,將負責通知辛志英的工作人員狠狠批評了一頓:“你怎么不讓辛志英把孩子一起帶來呢?”
大會結束以后,張體學安排荊州地委書記胡恒山陪著辛志英提前回家,臨行前張體學還囑咐辛志英多買點鯽魚、黃花熬湯補補身子。
張體學年輕時照片
辛志英對此事十分感動,直到十幾年后辛志英依然對此事記憶猶新:“那個時代的干部,對咱們老百姓真是心貼心啊!”
1970年5月末,松滋縣境內突逢巨大漬澇災害,日均降雨量高達193公厘,全縣約一半的農田被大水淹沒,松滋縣城通往沙市的公路也被水淹,無法通車從而導致交通中斷。
松滋縣人民好不容易擺脫水患大災,緊接著松滋縣又遭遇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特大旱災,從6月至8月,合計降雨僅有94.6公厘,松滋縣境內土地龜裂,分水大壩也因干旱揚土,整塊堤面整整降低了一公寸。
旱災
大澇大旱接踵而來,松滋縣蒙受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大面積耕田受損,水利設施毀壞,辛志英對松滋縣的處境感到心急如焚。
痛定思痛后,辛志英決定一定要修建大的電力排灌站,才能徹底解決旱澇威脅。
辛志英找到縣委書記,向縣委書記陳述了她的觀點和需求,可縣委書記卻說:“我們也想修水利排灌站啊!可是持續受災,財政吃緊,我們到哪去籌集這么大一筆資金啊!”
不服輸的辛志英于是找到了湖北省副省長夏世厚,她對夏世厚說明了松滋縣的處境和對建立大型電力排灌站的需求,希望夏副省長能批給她一些工程經費。
夏世厚沒有多問,直說:“一百萬夠不夠?”
辛志英喜出望外:“夠了,謝謝夏副省長!”
夏世厚
辛志英帶著這一百萬回到松滋縣,找到了縣委書記,縣委書記見辛志英居然成功向省里要著了經費,大喜過望,于是縣委書記立刻聯系松滋縣各縣、區級干部,成立了電泵站建設工程指揮部,開始了電灌站工程的修建工作。
眼見大型電灌站一旦修成,松滋縣就不用再擔心大型旱澇災害,辛志英特別振奮,她沒日沒夜地在水利工程工地上奮斗。
此時辛志英正患著嚴重的婦科疾病,可她為了早日實現建成大型電灌站的夢想,她不顧一生勸阻,毅然決然地在工地上揮灑汗水。
可就在1971年10月的一天,辛志英突然口吐鮮血,倒在了工地上,被緊急送往縣醫院搶救,后又被送至武漢湖北第一醫院進行子宮切除手術。
辛志英(中)
由于失血過多,辛志英過于虛弱,醫生建議辛志英至少休息半年,可辛志英在醫院呆了十多天就呆不住了,她吵著出院后回到了工地,可忙活了幾天就又突然昏倒了。
辛志英在醫院又休息了十幾天后,就吵著要回到工地去,領導干部實在對她沒辦法,就安排她住在電排站附近的米積臺招待所里,一邊休息,一邊聽取工作匯報。
在這期間,省領導張體學、夏世厚前來松滋縣視察電灌站修建工作,他們握著辛志英的手說:“你還是當年修分洪壩時那樣渾身上下一股勁兒啊!一點都沒變!”
辛志英與周總理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辛志英再次出選全國人大代表。
就在大會正式開幕的前一天,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特意找到了辛志英,她告訴辛志英說,辛志英被黨中央選為了此次大會的主席團成員。
辛志英一臉驚訝,趙辛初笑著說:“中央很多領導同志都知道,你是咱們全國最早的勞動模范,當選大會主席團成員很正常嘛!”
趙辛初話一說完,隨即一拍腦門想起了件更重要的事,她對辛志英說:“哦,對了!周總理知道你前些年剛做完大手術,總理很擔心你的身體狀況,他老人家托我問候你,這次會議結束后,你就調到省里來吧!”
周恩來總理
辛志英聽完趙辛初轉述總理的話后十分感動,他眼里飽含著淚花對趙辛初說:“周總理日理萬機,百忙之中還來關懷我這個普通老百姓的情況...感謝總理對我的關懷,不過我想還是現在基層工作好,毛主席交給我的治水任務還沒有完成,家鄉的人民百姓們還需要我,再等等吧!”
周恩來總理和辛志英是在1964年12月認識的,當年周恩來總理和湖北代表團審議《湖北政府工作報告》,辛志英也在其中,在這次審議中,周恩來總理對辛志英的治水工作表示高度贊揚,辛志英也為這位時刻想著人民的總理所深深折服。
1975年1月的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中央組織了全體代表參加了由政協發起的元旦拜會,辛志英同中南財大的教授劉蘇鄂來到了周總理的面前,總理熱情地握著辛志英的手說:“辛志英同志,你治水辛苦了!黨和人民感謝你。”
辛志英
辛志英感動得熱淚盈眶,可還沒來得及感謝,公務繁忙的周總理就和其他黨中央領導干部走了,辛志英心想,一定要找個機會向周總理好好道謝才是。
一天主席團會議結束后,辛志英找著機會搶在了周總理面前,她握著周總理的手動情地說:“總理,您要保重身體啊!我們幾億農民都盼望你身體健康...”
周總理也緊緊握著辛志英的手感謝道:“謝謝你,謝謝全國農民。”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圓滿結束,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向全國人民代表鄭重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大會同時將周恩來總理任命為國務院總理,鄧小平任國務院副總理。
大會結束以后,辛志英回到了松滋縣繼續為治水事業而奮斗,從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束以后,辛志英便再也沒見過周恩來總理。
2019年12月,辛志英榮獲了第四屆“最美松滋人”的榮譽稱號,次年2月24日上午9點50分,辛志英因心肌梗塞、腦梗塞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