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統(tǒng)計部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4月15日,印度的通脹率為6.95%,這是17個月來的最高水平。印度的通脹率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球地區(qū)性沖突導致能源價格飆升以及印度國內需求回升,為此,印度央行已經采取措施抑制通脹,包括提高利率。然而,這些措施可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同時,這樣的后果就是印度的債務壓力將會成倍增加。
根據Refinitiv Eikon的數據,截至4月28日的一年內,印度盧比兌美元貶值了15.32%,目前報1美元兌82.98盧比,而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了8.5%,特別是,印度的外債擴張速度更快,已經被國際機構列為了新興市場中最需要鞏固財政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勞動力成本看起來很便宜,但是這個經濟體的混亂管理意味著生產率低下,勞動力參與率降到3年來最低水平,這導致的后果是,印度的制造工廠和職能部門,包括私營部門的職能部門充滿了混亂、浪費。
印度央行在4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印度外儲為57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1%,創(chuàng)下近兩年以來新低,這就表明在印度損失了14%的外儲下,印度依舊阻止不了盧比繼續(xù)下跌,這在印度應對美聯儲的維持高利率的背景下,其借貸成本上升和貨幣持續(xù)下跌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印度經濟過去的高增長,都是巨額美元債務堆積的,這在美國開始收割印度的過程中,將會加劇印度市場波動以及擠出國際投資,因為,印度經濟是靠積累風險貸款和外債來擴大經濟增長的,但印度并不具備寬廣的外儲護城河,在美國開始收割印度的背景下,甚至連印度央行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在控制印度盧比下跌方面幾乎無能為力。
這表明印度的外部債務償債成本開始成倍增加,違約風險飆升,很有可能會被美國資本收割財富,使得印度的股債匯市場存在爆發(fā)危機的風險,這也使得數量不少的明智投資者提前從印度中撤出。比如,掌握印度制造業(yè)大部分利潤的歐美廠商已經從去年開始撤離,而這背后則隱藏了印度經濟債務高企的大困境。
印度制造業(yè)被外企撤資的報道層出不窮,比如,繼去年7月富士康突然叫停195億美元印度芯片工廠項目后,迪士尼也正在考慮從印度撤離。
而近段時間以來,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維森、比亞迪和特斯拉等車企拒絕與印度合作的消息更是被媒體進行大量報道,這就使得印度經濟可能倒退的現象進一步加劇。
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會隱蔽把高通脹和債務違約風險加速轉嫁出去,除了收割自己人外,就會開始持續(xù)收割一些經濟結構和金融債務問題比較明顯的經濟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