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忙與絕對的內耗。忙,似乎成了現代人的標志詞匯。但是我具體是忙什么,不是事業,只是工作。心力憔悴,嘔心瀝血地完成一項項工作,而最終的目的是保住飯碗,過一個平常的生活。這算是被消費主義綁架嗎?
所幸,在亂哄哄之余,看了一個展與一部電影。
展
《無盡的剎那》
日本攝影藝術家杉本博司的攝影展。以我淺薄的認知,杉本博司更多是表述一種技法、抽象的、小眾開辟性的概念,恰好呈現出不丑的照片。顯影閃電、顯影液書法、放大虛化的標志性建筑。藝術,傳達的是他的想法與感覺。真聽真看真感受,被人認可,是值錢的。
人,后知后覺。人生,不斷相逢。蜜月在小島上的酒店,墻上就掛著杉本博司的海面攝影。當時卻是被海蟑螂吸引了注意而渾身不安。此其一。其二,十幾年前,舅舅曾讓我代為下單杉本博司的攝影散文集《直到長出青苔》。當時卻是被封面與分類迷惑,單純認為是攝影圖冊。如果說當時舅舅在藝術、文藝上的眼界高過家里人。而現在現實只能將其挫傷至老病殘身。終究是被長衫,困住。有所思、有所求,重要的可能更多是有所活。
生活是巧合的積累。又想到高三作業的作文,半命題《xxx,我想對你說》。上交后,我的作文被當做范文。與我同時的,還有追而不得的她。甚至題材都一致,均為多年后的自己,對現在的自己說的話。具體內容已經記不清了,但是這種巧合,總是會被深深烙印。以為巧合是命中注定,卻不知是緣盡于此。就像初中暗戀的女生,名字是7筆+8筆,而我是8筆+7筆、身份證號后四位是相同的數字不同組合。敏感而放肆的想法。
電影
《金的音像店》
一部偽紀錄片,或者說是一部超長的VLOG。導演第一人稱記錄了自己尋找金的錄像帶的經歷,同時以電影切片的方式,用各種經典電影的切片表達臺詞、情感。因為是偽紀錄片,所以畫面時而泛虛失焦,時而清晰非常。時空在不斷閃回跳轉。看的時候就在想,記憶與畫面一樣是模糊的。時間越久遠,越大概只有輪廓。隨著周圍人的離去,故事故人都一齊入土。彼時再先進的照相機攝像機、再真實詳細的筆記,到現在也將是模糊一片。最真實清晰的,永遠是當下映入眼睛的每一刻。或者下一刻。
《金的音像店》導演看似是打著拯救電影、拯救錄像帶的旗號,實際更多的還是自我表達。不能說肯定最終目的是為了錢,至少是自我觀點、情感的宣泄。電影也好、金也好,只是一個旗幟、一塊五彩斑斕的布,是導演內心的投射載體。
這一個展與一部電影,好像在此刻有了交匯。作品只是載體,通過另類、創新、小眾新奇的方式,輸出作者的感受觀點。作品更注重形式,在形式的掩蓋下,是作者蓬勃的心。走出展(大部分照片都是黑白的)、走出電影院,現實的色彩和光重新進入眼睛。現實,更好的生活是形式。心有所依所感,才是自己蓬勃的心。
可是,社會的價值體系判斷,是偏重形式、還是偏重心。
疑問交給下一步電影《尋找薇薇安·邁爾》
PEACE
心平能愈三千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