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中國身價最高的記者,黑社會懸賞500萬,要他的項上人頭。他被譽為“中國第一揭黑記者”,可所到之處,團隊總是會迎來解散的命運,他就是王克勤。
01
王克勤,甘肅永登人,從小就愛看武俠小說,立志要像大俠一樣為民請命。大學時成績優異,畢業后被分配到了蘭州市委做領導秘書,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好工作。可惜沒過幾天他就被趕到了清水衙門宣傳部。
在這里,他走上了新聞之路,王克勤家條件很是不好,時常連碗牛肉面都舍不得吃。他無意中聽同事講替報社寫稿一單最少也能賺一塊錢,當時一碗牛肉面也就兩毛錢,就這樣王克勤也干起了給報社供稿的兼職。
當時單位接到舉報某工廠領導貪污腐敗,上級派王克勤前去調查,王克勤寫了篇新聞,很快這位領導就被依法處理,他意識到原來新聞有這么大的力量,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畢生理想。
1989年,王克勤辭去了鐵飯碗,進入了《甘肅經濟日報》,成了一名調查記者。王克勤另辟蹊徑,專挖那些別人不敢寫的社會丑惡事件。
2001年,甘肅發生了大事,當時有一批不法分子涌入股市,他們用幾臺電腦注冊公司,大批收割股民的錢。不少百姓借債也要買股票,有一位李姓老人更是搭上了自己10萬塊錢的棺材本,結果自然是被騙得精光,不少人選擇了自我了結。
當時始終沒有相關部門出面監管,有群眾去省里上訴,可騙子的背景實在是太讓人難以想象了,他們直接在省政府門口把老百姓們一頓痛打。此時王克勤趟了這渾水,他用了半年時間調查寫下一篇《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的文章。
這篇文章很快就引起了社會關注,也讓王克勤一躍成為了全中國身價最高的記者,黑社會們花500萬買他的人頭,要知道當時王克勤的工資不過只有1200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家里都有4名警察防止他被人暗殺。
好在他的努力沒有白費,160名犯罪分子被送進監獄,在他的幫助下,股民們挽回了好幾億的損失,然而不久之后,《甘肅經濟日報》突然被停辦了。
02
王克勤轉去了《西部商報》,在這里他又爆猛料。2001年國慶期間,王克勤來甘肅岷縣堡子鄉走訪,得知他的記者身份后,300多名村民集體跪在他的面前,求他救命。
原來鄉里的干部為了斂財,搞了一次駭人聽聞的“劣跡人”選舉,要求每戶選5個“壞人”,只要名字出現在紙上,不需要調查,村委會就認定對方是路霸,毒販,不僅要接受鄉政府改造,還要繳納罰款。
那些不肯檢舉的百姓們,輕的家里的牛羊被村委會牽走,重的則是會被鄉領導帶頭毆打。在這種情況下,有人不得不寫下自己的子女,有人被迫寫上了父母的名字。
他開始在當地走訪調查,這引起了鄉干部的注意,一天晚上他在村里走訪完,轉路去了鄰村走訪。第2天村民告訴他,前天晚上村干部在山上堆了石塊,只等他經過就要把石頭推下去。
2001年10月17日,他寫下一篇《公選“劣跡人”引爆黑幕》的文章,很快就引起了省政府的注意。省政府抽調50人進駐堡子鄉調查,最終將6名涉案干部繩之以法。
03
沒多久,《西部商報》決定將他開除,不過公道自在人心,《中國經濟時報》看中了他不畏強權的品質,邀請他來北京工作。在這里他也接連捅破了幾件大事,踐行了自己為民發聲的承諾。
其中包括《邢臺艾滋病真相調查》《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等,他的文章推動了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然而在這幾篇文章發表后不久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就被解散了。
這次失業后愿意接納他的報社越來越少,他好不容易來到了《經濟觀察報》任職,接連幾次的失業并沒有打倒他,他還是曾經那個一根筋的“獨行俠”。在北京大雨時寫下了文章《北京暴雨失蹤者》,揭露了房山區十渡鎮政府政績作假。
沒多久,經濟觀察報新聞部就被解散了,王克勤第4次失業。這次他放下了手中的筆,不過他并沒有放下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他發起了“大愛清塵”公益組織,為塵肺病農民發聲,在他的努力下,不少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加入援助行列,他發誓要用100年的時間讓塵肺病在中國消失。
不為帝王唱頌歌,只替蒼生說人話是他的誓言,他知道說真話的代價,但仍堅持義無反顧,像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新聞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