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俄羅斯經濟不崩潰?”盡管西方實施了嚴厲的制裁,但俄羅斯經濟仍然保持穩定。 不崩潰的背后是什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認的經濟蓬勃發展
事實上,在2023年,俄羅斯正處于戰爭熱潮之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每年1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并每季度更新一次。 俄羅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前景在2023年期間被上調。 具體而言,初步預測的0.3%增長將在4月和7月分別提高到0.7%和1.5%。 在10月份的修訂中,經濟被修正為增長2.2%(見圖表)。 結果是進一步增長了3.6%。 換句話說,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認經濟好于預期的一年。
為滿足軍事需求而進行的投資、士兵津貼以及為確保強勁消費帶來的就業而增加的工資使經濟過熱。 這種趨勢多年來一直持續下去。 對24財年的初步預測為2.6%,但在4月中旬發布的修訂版中被覆蓋為3.2%。 俄羅斯央行對通脹持謹慎態度,并將政策利率維持在16%不變。 順便說一句,同年發達經濟體的實際GDP增長預計為1.7%,歐元區整體為0.8%,德國為0.2%,英國為0.5%。 指出“支持”也就不足為奇了,尤其是在歐洲。
市民的生活也非常歡快祥和。 現在,通過土耳其、中東、高加索和中亞的替代進口路線已經站穩腳跟,本該買不到的西方產品可以正常購買,價格上漲,收入增加,消費似乎強勁。許多俄羅斯人也抱怨被一種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也無法為未來做計劃。 很難想象,已經進入第三個年的戰爭會讓普通人的思想轉向內心。
無債務的財務和財政處理
在過去的30年里,俄羅斯經歷了幾次經濟危機。 每一次,經濟似乎都增強了韌性,使其不受外部壓力和外部變化的影響。 首先是國民福利基金,由財政部在外匯儲備之外作為儲備金。 它最初成立于2004年,是一個“穩定基金”,用于在油價下跌時撥出部分稅收。 毋庸置疑,這是為了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 作為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回應,西方凍結其外匯儲備的約一半(2910 億美元)(截至2024年1月22日約為6300億美元)可能是出乎意料的。
被剝奪了貨幣防御手段,市場陷入恐慌,盧布暴跌,仿佛掉了一根棍子。 戰爭開始時,央行將政策利率從9.5%提高到20%。 與此同時,出口行業被迫將離岸賬戶中持有的美元資金歸還給該國并將其兌換成盧布(即它實施了大量的外匯管制法規),然后撤回了國家福利基金(當時估計最大流動性約為1130億美元)以管理其受制裁的財務。
因此,避免了對戰爭債券的依賴。 目前,俄羅斯的公共債務占GDP的百分比處于15%的可持續低水平。 即使在入侵烏克蘭開始后,預算赤字充其量仍保持在 GDP 的2-3% 范圍內,這與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的預期相反(根據俄羅斯財政部的數據,2023年為 1.9%)。
作為資源豐富和糧食豐富的國家的優勢
另一個涉及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引發的制裁,這有兩個方面。 首先,作為對歐盟(EU)的所謂“反制裁”,俄羅斯政府禁止從歐盟進口農畜產品,而是從2014年底開始促進國內農業和畜牧業。 今天,俄羅斯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自2016年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超市的雜貨區備有新鮮的溫室蔬菜,以及優質的牛肉、葡萄酒和奶酪。
“歐佩克”協調減產
另一個是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做法。 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三大原油生產國加入了供應國聯盟,并通過與同樣是第二大生產國的沙特阿拉伯協調減產,成功地將油價保持在高位。 事實上,在吞并克里米亞之后,油價在2014年秋天左右暴跌,當時烏克蘭東部爆發了內戰。 在背景中,有起源于美國的“頁巖革命”的影響,以及“新常態”導致的需求下降。
2015年和2016年,由于油價大幅下跌,俄羅斯經濟連續兩年陷入負增長。 “頁巖革命”使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產國。 換句話說,它徹底改變了全球能源供需結構。 在我看來,這使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國的利益在維持價格方面達成了共識,導致了歐佩克加的成立。 2016年12月,在與沙特阿拉伯等中東產油國協商后,俄羅斯等國加入“歐佩克加”。
然后,在2月22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仿佛乘著油價上漲的浪潮,在世界主要國家走向后電暈,預計未來能源供需將收緊的情況下。 俄烏沖突爆發后,油價(布倫特原油)達到每桶120美元以上的峰值,隨后暴跌。 然而,跌幅也止步于70美元的水平。 這是因為“歐佩克加”在入侵開始時的7月22日開始以協調的方式減產。 盡管美國要求增加產量,但它仍在繼續這樣做。
拜登總統對沙特阿拉伯的親自訪問仍然記憶猶新西方增加了制裁,通過對俄羅斯石油的國際貿易設定價格上限來減少俄羅斯的石油收入。 盡管如此,俄羅斯的石油收入在2023年似乎并沒有下降太多,俄羅斯的經常賬戶盈余為500億美元(不幸的是,克里姆林宮自入侵以來一直沒有公布貿易明細)。
簡而言之,它是一個擁有大量能源資源和糧食大國的國家。 此外,這兩個優勢是有紀律的財政管理的關鍵。 這難道不是俄羅斯經濟韌性的支柱嗎? 這與日本人相去甚遠,但我認為俄羅斯現在正在充分展示其寬容。
負責危機管理的技術官僚
順便說一句,我們不能忽視負責貨幣和財政實踐的稱職技術官僚的存在。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沖擊沖擊了全球經濟。 那年冬天,俄羅斯遭受了嚴重的衰退。 油價暴跌,盧布的拋售沒有停止。 此時,俄羅斯銀行耗盡了外匯儲備來支持盧布,財政部用“穩定基金”彌補了預算赤字。 與此同時,它減少了對政府債券的依賴。
最終,隨著油價的上漲,俄羅斯經濟將重新煥發活力。 中央銀行和財政部的經濟技術官僚掌握了從貨幣和財政角度處理宏觀經濟平衡的方法,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的稱贊。 現在,在戰爭時期,他們捍衛自己的經濟,同時堅持將人員、貨物和金錢的分配留給市場的原則。 危機管理是一個實際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