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在5月2日發表的報告中預計到2049年,美國債務將超過整個美國經濟規模的2.3倍(目前約為1.24倍),很明顯,暴漲的美國國債在利率高企下將對更多的美國銀行陷入抽水效應,使得美國金融體系的信用裂縫繼續擴大,進一步削弱美元作為全球金融秩序的基石作用,以及破壞美國國債作為世界資產價格之錨的共識,更讓目標國家積極發展美元的替代方案。
2023年,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累計成交金額高達30萬億,截至3月,有近70個國際經紀公司推出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服務,而一個新的石油貨幣體系是否有國外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就是人民幣定價功能發揮的具體體現,且取得了新進展。
分析稱,中國接下去將開始用人民幣大規模結算和購買進口原油,在數千萬噸伊朗石油持續運抵中國的過程中,大多數結算都是以人民幣進行的,這說明,人民幣在伊朗石油交易結算中已經發揮了石油貨幣的作用。
這在人民幣原油期貨的定價權功能和市場交易份額不斷擴大化的背景下,疊加數字人民幣的領先優勢,伊朗的石油交易選擇用人民幣結算的份額將會越來越大。
這更意味著打開了未來人民幣大規模結算石油合同的空間,更代表著由于石油人民幣國際化的鞏固,從而為那些有繞開石油美元需求的投資者提供方便,并對沖以美元定價的原油期貨價格波動風險。
目前,俄羅斯、意大利、印尼、阿聯酋、安哥拉、土耳其、卡塔爾、巴基斯坦、羅馬尼亞、西班牙、愛爾蘭、荷蘭、亞美尼亞、葡萄牙、吉爾吉斯斯坦、匈牙利、巴西、南非、委內瑞拉、伊拉克、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泰國、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瑞士、文萊、瑞典、伊朗、沙特、以色列、立陶宛、科威特、尼日利亞及柬埔寨在內至少有36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已經用自己的方式開始了去美元中心化的進程,但事情到此并沒有結束。
繼這36個有代表性的國家開始去美元化后,又有7個國家加入,蝴蝶效應將愈演愈烈,并將最終形成一股合力,再次讓市場感到意外。
隨著沙特,伊朗,阿聯酋,埃及等國還正式加入了金磚國家機制,使得金磚國家之間可以更廣泛地采用本幣進行結算,而不是使用美元,并有可能將會在全球石油市場定價和結算方面帶來劇烈的變化,而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產油國加入金磚機制,并遠離美元的新表態被視為開始加速去美元化。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貨幣和人民幣與黃金也形成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系。
華爾街金融大鱷吉姆.羅杰斯在一周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是由于債務過剩引起的,但現在美國的債務負擔已經遠超當時”,因此,該美國億萬富翁表示,“美國下一次經濟危機將會是我一生中經歷過的最可怕的危機,一些國家將為此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