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婚吧!”。
1955年某日,時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蘇振華,剛剛結束一個港灣的調研工作回家,妻子孟瑋就因一件小事跟他發生爭吵。
夫妻嘛,偶爾吵個架太正常了,可令蘇振華沒料到的是,孟瑋竟然跟他提出了離婚,這讓蘇振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跟孟瑋,1938年就結婚了,風風雨雨走過了17個春秋,一起生育6個子女,在他看來,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滿,而自己又在前不久被授予上將軍銜,可以說是前途無量,怎么就要離婚了呢?
孟瑋給出的原因,讓蘇振華心頭一痛,她說,當年從河南奔赴延安的途中,她跟一位男青年產生了感情,如今這位男青年還在等她!
一起生活17年的夫妻,比不上一個在路上結識,相處月余的青年?蘇振華不能理解,但他并未發火,而是痛心道:“在延安,咱倆可是抗大教育長羅瑞卿介紹的呀!”。
“我那時才17歲,對突然降臨的婚姻毫無思想準備,只能服從組織的安排!”。
孟瑋冷冰冰的一句話,讓蘇振華的心更痛了,可深愛著孟瑋的他,依舊努力讓自己保持平靜:“咱們都有6個孩子了,為了孩子,也不應該離婚啊!”。
可孟瑋卻不管這個,依舊堅持離婚,這讓蘇振華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為革命,他浴血奮斗20年,他本以為全國解放,自己就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誰料,妻子竟然給自己整了這么一出,他的心里,實在是苦。
蘇振華是湖南岳陽平江縣人,從小泡在苦水里長大,出生的時候,家里就處于斷糧狀態,若不是年邁的主母看他實在餓得可憐,去鄰居家討了把米,熬成粥給他喝下,他就得夭折。
出身這樣的家庭,蘇振華的幼年當然不會快樂,在饑一頓飽一頓中,他慢慢長大,可卻落下個結巴的毛病,因在家中排行老七,鄉親們都稱呼他為“七結子”。
10歲那年,疼愛的奶奶和父親相繼離世,跟寡母相依為命的蘇正華,生活更加困苦,好在一點,在他14歲那年,平江工農運動爆發了。
在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中,蘇振華的“結巴”,竟然奇跡般的好了,他還參加了少先隊,并且當上了隊長。
過夠了苦日子的蘇振華,成了農民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在1928年,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后,16歲的蘇振華想要加入紅軍,但卻被彭德懷拒絕了。
原因無他,常年的營養不良,讓蘇振華長得又瘦又小,還沒有槍桿子高。
雖說拒絕,但彭德懷卻摸著他的頭,親切的說:“過兩年再來吧!”。
被拒絕后,蘇振華參加了秘密游擊隊,并且在打土豪劣紳的斗爭中大顯神威,半年后,他帶著30多人再次報名參加紅軍,這一次,他如愿以償了。
兒子能參加紅軍,蘇振華的母親并不反對,因為留在老家,實在沒有活路,可參加紅軍,隨時有可能犧牲,她的大兒子,跟著北伐軍離開后,就音訊全無。
為了給蘇家留個后,在蘇振華參軍后,她四處托人說媒,給蘇振華娶了位名叫于姣鳳的窮苦姑娘做妻子。
對于母親給他娶親一事,他其實是不愿意的,因為他這一走,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或者……壓根就回不來了,他不愿意拖累別人。
可不忍老母一人在家孤苦無依,也無法抵擋老母的眼淚,孝順至極的他還是答應了。
成婚之后,蘇振華僅僅在家里待了一天,便在于姣鳳的含淚相送下離家去尋找紅軍。
他不知道的是,僅僅相處一天,于姣鳳便懷上了孩子,在他跟著紅軍離開的第二年,于姣鳳便給他生下一個兒子。
在他走后,于姣鳳無時無刻不盼著他早日歸來,因為思念丈夫,她常常以淚洗面,甚至夜夜做噩夢,再加上“匪屬”身份,需要時常東躲西藏,沒多久,她便撒手人寰,只留下婆婆和兒子相依為命。
而跟著紅軍離開的蘇振華,也無時無刻不思念著家鄉的親人,但他只能將這份思念深藏心底,因為,敵人接二連三的來圍剿根據地,他需要扛起武器,保衛革命果實。
在此過程中,他一次次經歷血與火的考驗,也進步神速,短短兩三年年,便成一名普通戰士,升任紅三軍團第一師經理處政治委員。
1932年12月底的第四次反圍剿中,蘇振華率部與敵軍浴血奮戰,頸部、腿部先后中槍,可即便血流如注,他依舊堅持戰斗。
這是蘇振華革命生涯受傷最重的一次,頸部的子彈一直沒有取出,直到1979年離世,才在骨灰中撿出來。
因為表現突出,蘇振華獲得一枚三等紅星獎章,還是朱老總親自頒發。
在此后,蘇振華先后參與攻克土城、婁山關、遵義城、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等等,但卻聲名不顯,原因無他,他并非一員戰將,而是一直在做政工工作。
1936年6月,“抗日紅軍大學”成立,24歲的蘇振華成為紅軍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因為學習刻苦,成績優良,蘇振華還得到毛主席的表揚。
畢業后,蘇振華留在了學校,開始擔任學校三個大隊之一的大隊長,為抗大的人才培養,做出極大貢獻。
轉眼時間來到1938年,此時的抗大,已經擴充到了8個大隊,蘇振華擔任第一大隊大隊長。
由于人員太多,組織決定,將第一大隊從延安遷到瓦窯堡。
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第一大隊首先要面對的,便是如何自力更生,解決吃喝問題。
為此,他跟政委胡耀邦帶著學員們開荒種菜,到城外背糧背碳,雖然條件艱苦至極,但蘇振華和胡耀邦,都是政工方面的好手,一大隊學員們,思想進步極快,因此還受到總校的表彰。
1938年秋的一天,蘇振華等人又帶著學員們去山上背碳,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儲備燃料。
半道上,他看見一位瘦弱的女學員背簍里的炭裝的很滿,走路氣喘吁吁,額頭上不斷冒汗,這個女學員,正是孟瑋,來自河南,來延安前,是南陽師范學院的學生,時年17歲。
見狀,蘇振華趕忙讓她停下歇會兒,二人坐下聊起了天。
孟瑋,蘇振華注意很長時間了,他很喜歡這位有文化的年輕學員。
自從1930年,蘇振華離開家鄉,家鄉便籠罩在白色恐怖中,他覺得自己留在老家的妻子于姣鳳,即便沒被殺害,也一定被逼著改嫁他人了。
因為抱著一絲希望,參加紅軍的8年,他一直沒有再談婚論嫁,直到領導、同事們不斷催促,他才不得不重視自己的婚姻大事, 而女學員孟瑋,就是他心儀的對象。
蘇振華雖然出身寒苦,但做政工工作多年,而且還在抗大當隊長,他的學識自然不差,而孟瑋也是知書達禮,對蘇振華這位老革命很是敬佩,因為二人很能聊得來。
很快,時任抗大教育長的羅瑞卿,便注意到了這一情況,他主動給二人牽橋搭線,二人“閃電式”的喜結連理了。
婚后的蘇振華和孟瑋,相處的很和諧,結婚不久,孟瑋便跟著蘇振華去了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在革命閑暇之余,孟瑋會幫著蘇振華學習文化知識,夫妻二人你儂我儂,羨煞旁人。
1944年,他們有了愛情結晶,長女蘇承業出生,初為人父的蘇振華,對這個女兒是疼愛的不得了。
緊接著,蘇承德、蘇柏楠、蘇燕燕、蘇大建、蘇承軍5個孩子相繼出生,更是為這個小家增添了無數歡笑。
而擁有眾多兒女的蘇振華,并未因此耽誤革命工作,解放戰爭打響后,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政委的他,跟縱隊司令楊勇親密合作,先后參加邯鄲戰役、魯南戰役、挺進大別山、宛東戰役、豫東戰役、鄭州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等。
直到1949年11月,解放貴陽后,蘇振華才停下征戰的腳步,擔任貴州省委書記兼貴州軍區司令員、政委等職,帶領貴州軍民們一起剿匪,一起開展土地革命,恢復工農業的生產。
1954年4月,蘇振華又調到海軍中,擔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一職,與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一起,為海軍的發展壯大努力前行。
因為突出的功績,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可惜,為國家做出重大的貢獻的他,家庭卻出了問題。
跟孟瑋一起生活17年,蘇振華對她的感情極深,他當然不愿意離婚,為此,他做出來許多努力,希望能夠讓孟瑋回心轉意。
得知蘇振華的婚姻出問題后,羅瑞卿、宋任窮、肖華、劉志堅以及他們的夫人,紛紛來勸說、開導孟瑋,甚至幾個孩子跪在地上乞求孟瑋不要離開,可惜,都于事無補。
1957年秋,為表明自己的態度,孟瑋離開了家,搬到了機關宿舍去住。
孟瑋如此做,真是因為什么男青年等他?多年后,她的女兒蘇燕燕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她說,母親之所以會離婚,第一個原因是在延安時,他們結婚太倉促,婚后很長時間,她都無法適應,雖然在父親的關心愛護下,她漸漸平靜下來,但心中始終有一根刺。
第二個原因,就是接連生養7個子女(其中一個夭折),整日圍著孩子們團團轉,讓她很是痛苦,她覺得家庭,阻礙了她進步。
第三個原因,是母親在戰爭年代頭部受過傷,這對她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生活的壓力下,她的精神漸漸出現了問題,甚至雙目經常出現奇怪的幻覺。
第四個原因,就是性格不合,母親性子倔強,感情豐富,而父親,大部分時間是埋頭工作,忽略了她的感受……
1957年,妻子搬離,蘇振華依舊沒有選擇放棄,他希望時間能夠讓妻子慢慢回心轉意,可又等了2年,孟瑋還是鐵了心不愿回家,于是在1959年2月,他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
雖然離婚,但蘇振華依舊關心孟瑋,時常讓兒女們去看望妻子,甚至在最艱苦的時候,把家里僅有的1個茄子和2個西紅柿,讓孩子們給孟瑋送去……
1959年國慶節,在離婚半年之后,蘇振華帶著孩子們來到天安門廣場看焰火晚會。
當時,他懷抱小兒子,牽著小女兒,身后還有兩個孩子拽著他的衣襟,一人照顧4個孩子是手忙腳亂。
這個事情被毛主席知道后,主席也是感慨萬千,他特意找蘇振華談話:“捆綁成不了夫妻,既然離了,就再找個合適的。”。
蘇振華也覺得,自己一個大男人,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不是辦法,國家正處于發展階段,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呢,于是,他再次積極給自己物色對象。
這年秋天,在參加海軍的一場晚會時,一位名叫陸迪倫的年輕女演員吸引了他的注意。
陸迪倫是湖南人,根正苗紅,父親是最早的一批同盟會會員,母親是早期共產黨員,曾在陳獨秀身邊工作過,還擔任過周總理夫婦的交通員,與陳賡、肖勁光等人一起在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聽毛主席講過課。
陸迪倫長得十分漂亮,小小年紀便進了部隊文工團,經常為領導們伴舞。
老搭檔肖勁光見蘇振華喜歡,就積極為二人牽橋搭線。
當陸迪倫得知蘇振華的處境,心地善良的她十分同情,在接觸幾次后,也覺得蘇振華人很不錯,雖然相差了23歲,但她最終,還是決定嫁給蘇振華,給他的6個孩子當后媽。
1960年,25歲的陸迪倫與48歲的蘇振華喜結連理。
婚后,陸迪倫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一是跟蘇振華的6個孩子搞好關系,二是做個好妻子。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陸迪倫的一次次努力下,蘇振華的6個子女接納了她。
1961年之后,陸迪倫先后為蘇振華生下兒子陸一、陸二,雖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陸迪倫并未偏愛自己的兒子,他們穿的,是6個大孩子穿剩下的衣服,這一點,更讓孟瑋留下的幾個孩子敬佩。
轉眼時間來到1969年冬,此時年近60的蘇振華,被安排到湖南零陵冷水灘農場勞動,不忍丈夫一個人受苦,陸迪倫跟隨前往。
在這里,陸迪倫將丈夫保護的很好,甚至為了丈夫,甘愿去挑大糞。
1972年,蘇振華身體出了狀況,也是她多次強烈要求,甚至還因此受到毒打,他們才把蘇振華轉到衡陽市醫院治療。
也是陸迪倫不顧危險,多次給毛、周等人寫信說明蘇振華的情況,蘇振華才得以在5年之后,重新出來工作。
能伴隨蘇振華同甘共苦5年,也讓陸迪倫真正贏得了蘇振華孩子們的敬重。
可惜,在1979年2月,蘇振華離開了人世,年僅67歲,陸迪倫也失去了相伴20年的丈夫。
蘇振華去世后,陸迪倫一邊撫養孩子,一邊整理收集他生前的史料,與相關人員編寫了一部《蘇振華傳》,將他的革命事跡,永遠的流傳了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