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孔子談到“孝”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叫“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向孔子問孝,孔子回答:做爹娘的,只為孩子的疾病擔憂,這樣的孩子,就是孝了。
這個答案,起初讓我很費解。之后,似乎豁然開朗了。父母對子女,最掛念的莫過于身體。孩子生病,痛在孩子身上,也痛在父母心里。做子女的,除了疾病,其他方面都讓父母放心,難道不就是孝嗎?
也有人將這句話理解為子女在病痛期間,最容易感念父母的擔憂之心,由此生出孝敬之情;有的子女為了不讓父母掛念,病痛不忍告訴父母,不也是一種孝嗎?
多年前,有部電視劇叫《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張大民蝸居在北京,沒什大志向,似乎沒什么出息,可母親還挺待見他。
張大民就是一個讓父母無需為他操心的人。把自己照顧好,別讓父母揪心,這也是孝吧?
“父母唯其疾之憂”,說白了就是父母只為孩子的疾病擔心,其他方面都放心。因為,人于世,只有生老病死自己不能自主,其他方面都能發揮主觀能動性。
換句話說,孩子的表現和發展,能讓父母感到欣慰,父母也就沒有煩心事兒了。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高金國)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中國歷史超好看(6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32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