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正經的事,關于河南說唱之神的歌曲《工廠》。
最近兩年我刷到過不少美國博主探訪美國中部農村的視頻,特別驚奇。
很多人印象里,美國的農村是80年代超人電視劇里那樣,遼闊的大農場,現代化的收割機,富裕的農場主,獨棟別墅,小鎮高中,金發碧眼的美女啦啦隊長,身體強壯的橄欖球校霸。
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博主探訪的美國農村呈現非常衰敗的樣子。
無人管理的社區,沒有維護的道路,年久失修的公共設施,幾乎沒有的治安服務有不少小鎮,甚至連商店都沒有。最后一家加油站可能在幾年前倒閉。
而在實地采訪村民后,更是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很多小鎮,在幾十年前還屬于比較熱鬧,有工廠有企業,人聲鼎沸的。
比如這個小鎮,之前為通用汽車提供零部件,鎮上有工廠有超市,老一代鎮民們依稀記得,早年的工人們在超市門口吃完三明治然后去開工的情景。但現在隨著制造業搬遷,整個小鎮人去樓空。
最后一家商店都消失后,小鎮居民要買東西必須自己開車去幾十里外購買。你說沒車的居民怎么辦?那必須就也得走。
為了印證這些視頻,我去翻了一下數據,發現紐約時報,美國國家公共電視臺等,早就報道過這些問題。2022年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就報道過,在一些人口流失的小鎮,因為沒有公共交通工具,農村居民不得不長距離開車去上班、上學、看病,與兩年前相比,農村家庭每年要多花2500美元(約合人民幣16900元)來購買汽油。與此同時,醫療保險、獸醫護理和家庭取暖燃料的價格也在上漲。
甚至有諾獎級的經濟學家討論過這個問題。
中國其實也有農村人口流失的問題,但我沒見過像美國這樣連一家商店加油站公共汽車都沒有的。
所以問題來了,這些被迫離開家鄉的美國人,去了哪呢?
也就在這個瞬間,我突然理解了一些東西。
為什么美國那些底層說唱都是美元美女大金鏈子
為什么美國rap來來回回就那兩句但受眾乃至音樂人似乎都很認可
我們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說唱rap這個舶來品
中國是有非常強的力量在抵御農村空心化的。
首先是傳統文化里的故鄉情節,很多人的家鄉屬于爺爺的爺爺就在這里,祖先都在這里,輕易不會離開。哪怕為了工作發展離開,老年后也講究一個落葉歸根。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少年時為功名奔赴長安,晚年了帶著積蓄告老還鄉甚至成為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慣例。
其次就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設施建設,很多人都聽過懸崖村高原鎮的故事,從經濟角度來說,有些村鎮的公共設施是沒有盈利的。但國家就是會保障村村通,通水通電通網絡通郵政通水泥路,基礎設施保障其實是到位的。
而這些因素在美國都不存在,
美國是移民國家,是沒有很濃厚的故土難離概念的,美國的資本主義機制,也決定了他們政府不會有大量非盈利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兩個因素加在一起,效果是成倍的。
工廠搬走后工作崗位減少,很多工人為了工作崗位會很快離開,工人消費群體減少后,商店影院服務業需求也會大量減少,隨后就會進入惡性循環,越是有人離開,剩下人口越少,小鎮人口越少,越是支撐不起商店加油站。美國又沒有那么多公共汽車,就像那個博主采訪里說的,最后一個商店關門的時候,沒有車的用戶,就必須得跟著走了。
能走到哪呢?
——大城市的貧民窟。
但這還沒完,如果把種族因素算上,這個問題可能會更明顯。
根據美國農業部1999年數據來看,美國98%的私人農業用地屬于白人~美國白人們在西進運動里獲得了無數土地,他們其實是擁有最原始、最純粹的一種財富形式:不動產的,而黑人群體當時連基本權利都還沒保障。美國黑人基本是沒有自己土地的。
你可能有點聽傻了,今天咱們不是聊說唱聊rap嗎?怎么開始講美國歷史了?
NO,我的意思是
我們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理解美國底層社區說唱rap們的精神世界。那些藏著美元美女背后的蒼涼。
中國的小鎮青年,小鎮做題家也好,其實是有退路的,退路就是實在不行回老家種田。實在不行回老家考公~只是因為這個收益實在太低太累,所以大家在北上廣卷。
但大家的精神世界里,是有“故鄉”這個概念的。
但美國貧民窟里的rap們,尤其黑人rap,是沒有“故鄉”的。
他們是沒地方可退的,沒有爺爺的爺爺就在這里的一個故鄉,也無法退回成長的小鎮。
大量人口流出后,商店搬走醫院離開,加油站等基礎設施關閉,他們其實是連回去茍著的一個地方都沒有的。當你看到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貧民窟的景象,吐槽他們為什么寧可待在紐約貧民窟也不回老家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其實他們他們壓根沒有老家可回?
很多人羨慕美國底層福利食品,有沒有可能,這個其實是小錢?
相比村村通路路通農村水泥路這些基礎設施,放任農村空心化,大量底層無奈的往一線聚集導致貧民窟化,然后發福利食品維持,成本可能更低?
這其實能解釋一個困擾大家許久的問題,很多人覺得綠皮書才是好的黑人電影,但黑人群體似乎更喜歡“黑豹”和瓦坎達。現在來看,瓦坎達其實提供了一個精神上的,來自非洲的故鄉圖騰。
所以,為什么黑人說唱都是美元美女大金鏈子
為什么黑人rap來來回回就那兩句但受眾乃至音樂人似乎都很認可
有沒有可能,這其實是一種直白的憤怒,只是沒有體驗過的人無法理解?他們甚至連自己憤怒的原因都難以說清?
你去看河南說唱之神《工廠》的評論區,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是比較抽象的,不少人甚至表示沒聽懂在表達什么。但河南,山河四省的用戶,卻表示這首歌簡直觸及靈魂。
——麥子快熟了,又一批優秀的河南孩子要離開這片土地了,而他們考出去后可能就不會再回來了。
——我也曾希望像江浙滬的同學一樣熱愛自己的家鄉,用自豪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故鄉,那畢竟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可出生在農村所帶來的自卑感,讓我甚至不敢正視這個身份。
——山河四省的年輕人成人禮是一張通往南方的車票
——很遺憾我沒有能力讓家鄉擺脫貧困,于是我只好懦弱地去擺脫貧困的家鄉
有人表示這首歌的歌詞樸素到旁人不知所云,但河南人一聽就能看到滿目瘡痍的荒田、工廠和村莊。
很多人的家鄉是沒有少年宮,也沒有地鐵的
歌詞說“我沒有熱愛這里,我只是出生在這個地方”,我的理解是
我熱愛我的家鄉,但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像你們一樣自豪的介紹自己的故鄉。
說唱rap這個舶來品從傳進國內開始,許多人都在模仿“車子票子馬子”,但卻始終東施效顰,很多人歸結于大眾無法接受外來審美。
但我的觀點是,有沒有可能,其實你壓根就沒真正聽懂黑人rap們唱的什么?
我沒有故鄉,我甚至不知道我是誰,我從小在黑人社區長大,那里一無所有,所以我只能用眼前的車子票子馬子大金鏈子來告訴自己我是誰?
說唱rap和搖滾類似,最早接觸到這個舶來品的都是北上廣一線的年輕人。
盡快,擁抱進步和多元的他們能早早接觸美國文化,追求時髦追求小資 ,但從小在有少年宮和地鐵城市長大的他們,顯然難以真正理解這些舶來品背后的憤怒是在表達什么,所以他們始終無法將這些舶來品本土化。
體現出來就是各種照搬~你不知道他在憤怒什么,他可能自己也說不出有什么好憤怒的,但他就是想表現的很憤怒。
真正的憤怒是什么樣的?不需要煽情,只用冰冷的文字就讓你疼的齜牙咧嘴的。
——山河四省年輕人的成人禮是一張通往南方打工的車票。
這還解釋了一個現象,為什么在大眾創作這塊,最先出海的是國際搖和科目三。因為從社會性而言,風雪廟前的搖子們對應的,就是布魯克林的金鏈子們。
你說不可能,風雪廟前的搖子連英語都不會,哪懂什么rap懂什么紐約多元文化?
他們可能是不懂英語,
但東北鐵西區的長大的他們,一定能聽懂鐵銹帶走出來的布魯克林金鏈子們在說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