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內紅門,入此門寓意由陽間走進陰間,因此內紅門又稱陰陽門。
發現可愛的小鹿,明孝陵明時陵園內曾養有千頭鹿,現在的鹿是景區為恢復原貌放養的,游客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偶遇到鹿。
升仙橋很寬,兩側有石雕欄桿,當年朱元璋的靈柩由此過橋入葬,故名升仙橋。
過了這一連串的門、殿、橋之后便是方城明樓。明樓建于方城之上是明孝陵建筑的最高點,樓頂重檐九脊,覆黃色琉璃瓦,南面開三孔拱門,東、西、北三面各開一孔拱門,清咸豐年間樓頂毀于戰火。登上方城可以俯瞰剛才走過的地方。
穿過明樓下的門洞來到寶頂,寶頂是一個圓形大土丘,即都龍阜。寶頂周圍建有一圈以條石為基礎的磚結構城墻,形成寶城。寶頂下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地宮,至今未被開啟。
明東陵遺址
原路返回,在享殿前面有一個路牌指向明東陵遺址,走過去不過5分鐘。明東陵是太子朱標的陵墓,由陵園、陵寢大門、享殿前門、享殿等構成,只剩下地基和部分石構件。
這里有個三教會宗堂牌坊,唐代名士韋渠牟早年隱居于鐘山,顏真卿與韋渠牟相交,為韋渠牟題“三教會宗堂”懸掛于居處。
這里有一個"顏真卿碑林園",門樓上刻有“書星集萃”,碑廊內刻有顏真卿書法。牌坊、門樓、顏真卿塑像、碑廊等建筑,呈唐代風格。
紫霞湖
明東陵遺址向北上一個坡就到了紫霞湖,修建于30年代中期,用來匯聚鐘山泉水。這是個深藏于山間林海中的人工蓄水湖泊,因與紫霞洞相連而得名。周圍林木蓊郁,山青水碧,雖然景區立了不能下水游泳的告知牌,還是有市民在此游泳。
湖邊有一條通往正氣亭的石階路,據說那是蔣介石為自己理想墓址做的標記。
神功圣德碑樓
兜兜轉轉終于來到位于5號入口的大金門 。三門拱券的單體大門式建筑的大金門是孝陵的第一道大門,從大金門進入陵區便是俗稱四方城的神功圣德碑樓。
神功圣德碑樓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里面立著朱元璋四子,明成祖朱棣為歌頌朱元璋而立的“神功圣德碑”,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一塊古碑。
接下來去本該最早參觀的明孝陵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