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180億美元進口商品提高關稅,涉及鋼鐵、鋁、半導體、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14類產品。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電動車類目,將原有的25%關稅稅率提高到100%。
作為世界新能源汽車老大,比亞迪可謂首當其沖,無辜躺槍。于是有媒體采訪比亞迪對此事的看法。5月15日,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兼美洲地區總裁李柯表示,比亞迪沒有進軍美國市場的計劃,因此美國對中國制電動車關稅提高至100%對比亞迪無影響。
實際上,2023年中國出口到國外的汽車總量高達491萬輛,其中出口美國的電動汽車僅1萬多輛簡直不值一提。顯然,這一措施難擋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
拜登加稅政策等同于對中國電動車的“高級認證”
外界看來,美國向來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充滿警惕,只要技術領先美國同行,美國政府就會出手打壓。資料顯示,2011年11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2018年4月17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提供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而且這個期限長達7年;2018年12月1日,華為CFO孟晚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在加拿大機場轉機時被非法拘留;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以所謂的安全名義,將華為打入“管制名單”。
如今拜登政府開始針對中國電動車,這無疑說明中國電動汽車技術已經領先美國。有人戲稱,拜登加稅政策相當于中國電動車技術領先美國的“高級認證”,最終會讓美國汽車產業遭到反噬。這一事件將會扭轉中國汽車技術落后的固有印象,從而促進中國汽車銷量進一步增長!
美國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最終后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提高關稅的目的是阻礙外來商品進入本國市場,保護本國同行。然而,高科技行業卻存在“鯰魚效應”,過度保護反而適得其反。
由于我國在油車領域起步太晚,想要在油車領域全面趕超外國難度很大,大量技術專利給中國油車企業造成巨大負擔。于是,我國很早就想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來實現汽車產業的“換道超車”。為此,我國政府出臺大量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由于缺少外來競爭對手,當時很多相關企業只是想盡各種辦法套補貼,并未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
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國開始引入美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2014年,特斯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不僅沒有阻礙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反而極大促進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已經領先世界,僅靠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廠商比亞迪就成為世界上銷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外國汽車廠商紛紛開始同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尋求合作,德國大眾、美國特斯拉汽車紛紛在自家新能源汽車上引入比亞迪刀片電池,日本豐田、德國大眾等外國廠商紛紛與華為合作,開發汽車智能駕駛技術。
全球汽車產業已從燃油時代轉入了電動智能時代,業界公認,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歷史告訴我們,清朝的閉關守國政策不但沒有保護清朝,反而加速了王朝的衰敗。同理,拜登政府這一貿易保護政策非但不能保護美國的汽車產業,還會導致美國汽車廠商缺少強大競爭對手而固步自封,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說白了,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最終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通過關稅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實際上并不能阻止中國電動汽車技術進入美國,因為中國汽車廠商完全可以“曲線救國”。雖然中國汽車沒辦法直接進入美國市場,但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仍然可以轉口貿易,與外國廠商合資生產等多種方式,將領先的電動汽車技術出口到美國市場。例如,此前比亞迪已向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派出代表團,考慮在當地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工廠。只要貼上“墨西哥制造”標簽,比亞迪的電動汽車仍然能夠進入美國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