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看過電視了?你家的電視是不是已經積灰了?
隨著生活方式發(fā)生的巨大改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逐漸替代了電視,成為人們主要的娛樂工具。眾多互聯網企業(yè)的強勢入場,在重新定義電視的同時,也打破了曾經的行業(yè)格局。長虹、康佳、創(chuàng)維這些昔日的彩電巨頭,也在做著或成功或失敗的轉型嘗試。
01 | 。小屏替代大屏,電視銷量創(chuàng)下十年新低
曾幾何時,電視機是重要的家庭電器,不斷高漲的消費需求成就了一些市場巨頭,長虹、康佳、創(chuàng)維等品牌一度在這個領域輪番領跑。
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各類科技應用接踵而至,智能手機的出現讓人們不再因為擁有一臺電視機而感到欣喜若狂。互聯網的時代洪流總要淹沒或重塑那些上個時代的產物,彩電便是其中一個。
相比上世紀末而言,彩電的技術在近些年得到了飛躍式的發(fā)展,但市場銷量卻停滯不前。這是因為打敗你的并不是同行業(yè)的競爭對手,而是時代。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大量普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消費者觀看視頻的方式從電視端開始向移動端遷移。人們的娛樂方式、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更愿意隨時隨地獲取內容,從“看電視”快速過渡到了“玩手機”。與此同時,智能投影在家庭顯示中也逐漸形成規(guī)模,同樣在侵蝕電視本就不多的家庭占有率。
小屏替代大屏的趨勢不可逆轉,如今的彩電也從逐漸從功能性家電轉變?yōu)榱擞脕怼把b飾”家庭的擺設。很多年輕群體購買電視機后,一兩個月也不一定能開機一次。根據各家統計平臺數據顯示,2016年前后,我國電視機的開機率還有70%左右,三年之后,開機率只剩下可憐的不足30%。
與開機率相關的是彩電的銷量,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2020年我國電視銷量4450萬臺,同比下降9.1%;銷售額為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到2021年,我國彩電行業(yè)的市場零售量跌至3835萬臺,達到了12年來的最低。
第三方機構洛圖科技公布的2023年年度中國彩電市場出貨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電視市場整體出貨量為3656萬臺,與2022年相比下降了8.4%。全年市場規(guī)模跌破了3700萬臺,創(chuàng)下了十年來的新低。
彩電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傳統的彩電品牌們沒有找到新的增量點,也沒有把握住消費升級帶來的發(fā)展機遇,被市場淘汰出局已經注定大半,而另外一半,則是互聯網時代來臨后,新玩家的出現和涌入。
02 | 。手機廠商造起了電視,讓電視不只是電視
在“電視是僅次于手機的核心屏幕”的理念之下,樂視打著“互聯網電視”的旗號,于2013年殺入了彩電行業(yè)。樂視上場后,模仿小米手機當年的“成本價”打法,公開宣稱“賣一臺電視虧損400元,尺寸越大虧得越多”,將價格戰(zhàn)推向極致。
直到如今(5月20日),早已今非昔比的賈躍亭在大洋彼岸還回應了樂視電視的喊話。賈躍亭稱愿意將樂視作為個人IP商業(yè)化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幫助樂視打造出具有變革性的下一代產品,助力樂視超級電視重回巔峰。
被樂視所對標的小米,在那一年也踏入了這條賽道。2013年9月,小米發(fā)布了第一代電視產品,正式進入彩電市場。當時,小米將首款47英寸3D智能電視定位為“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售價2999元,彼時這個價格買傳統品牌,只能買個40英寸的。
憑借“極致性價比”的優(yōu)勢,小米電視迅速獲得了消費者,尤其是米粉們的認可和支持。2021年,小米以近900萬臺的出貨量蟬聯中國彩電市場榜首。根據中怡康最新透露的國內電視單價數據,小米2023年電視平均單價2020元,依然遠低于行業(yè)的2700元均價。
此后幾年來,各大手機廠商對智能物聯領域的爭奪愈加激烈,除了小米,榮耀、華為、OPPO等手機品牌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電視,將其作為智能生態(tài)中的核心產品,主打價格戰(zhàn)、自研科技、高端產品等戰(zhàn)略方向。另外,Realme、一加、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手機品牌也紛紛在海外更新了智能電視新品。
與長虹、康佳、創(chuàng)維等傳統彩電廠商相比,手機廠商們更加明白消費者的痛點,利用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用戶優(yōu)勢,以及品牌影響力,打造家庭娛樂終端平臺的商業(yè)模式,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同時,可以說對傳統彩電廠商“偷了家”。
隨著這些新勢力的融入,電視的用處也不再只是“看有線電視”了,放映辦公PPT就成了替代之一。在很多公司的會議室里,都已經配備了大屏電視作為辦公顯示屏。未來傳統“電視”的品類概念需要被重新定義,電視不再是電視,而是AI顯示屏或是顯示終端更貼切。
縮量市場的高端化、場景化、工具化才是電視行業(yè)的發(fā)展的趨勢。
因此,大屏化和高端化,成了電視發(fā)展的核心關鍵詞。細分領域里對觀看體驗的高要求,為電視廠商帶來了利潤增長點。
奧維云網發(fā)布的《2023年中國彩電市場總結》中提到,2023年與彩電大盤表現截然不同的是新技術Mini LED、高刷新率120Hz+、大尺寸75+支撐彩電行業(yè)的向上發(fā)展。
洛圖科技零售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23年,85寸、98寸和100寸的銷量份額分別達到6.0%、0.4%和0.3%,其中85寸和100寸同比實現了翻倍增長,98寸的銷量增幅也高達兩位數。整體來看,65寸的銷量占比達到21.7%,超越占比19.6%的55英寸,成為第一大尺寸。而75寸緊隨其后,銷量占比達19.8%,較2022年大幅提升7.3個百分點。報告中同樣提到了超大尺寸帶來明顯的產品結構改善、Mini LED電視銷量增長、電視附加價值提升等一些行業(yè)向好特征。
如果說大屏化和高端化代表著電視硬件層面的升級,那么重塑一切的人工智能,也為電視行業(yè)打開新的想象空間。在電視對AI的具體應用方面,目前主要包括智能交互、個性化推薦、畫質提升、創(chuàng)新應用幾個方面。在手機、PC設備加快被AI重新賦能的當下,電視自然也有機會去爭奪智能顯示終端的家庭地位,并有望借此獲得新的增長。
03 | 。多元化轉型沒有坦途,就怕總在試錯
在不斷惡劣的市場環(huán)境下,沒有足夠的技術開發(fā)新的增長點,也沒有足夠強的營銷能力同頭部玩家競爭,那么多元轉型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彩電大王”們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踏上了各自的轉型征途。
2018年,康佳提出科技轉型,重點發(fā)力半導體,一是存儲芯片,二是Micro LED??导鸭瘓F總裁的豪言壯語言猶在耳:“(康佳)將用5-10年的時間,躋身國際優(yōu)秀半導體公司行列,年營收超過百億元?!痹诖鎯π酒I域,康佳先后布局了合肥、深圳、鹽城三大生產基地,業(yè)務涉及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再到渠道銷售的全產業(yè)鏈??导殉止傻拇鎯π酒髽I(yè)康芯威,自主設計了存儲主控芯片,覆蓋4-256GB容量的各類產品。
幾年過去,半導體業(yè)務比想象的難做。投入大、周期長,僅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科技產業(yè)園一項,總投資額就高達300億元。2023年又遇上了半導體下行周期,康佳集團的半導體業(yè)務下滑嚴重,營收34億元,同比下降67.4%。康佳集團披露的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康佳集團總營收為178.5億元,同比下降39.7%;歸母扣非凈利潤為-29.1億元,虧損同比增長9.4%。主營業(yè)務中,彩電和半導體業(yè)務均在虧損,僅白電業(yè)務有所增長且在盈利。
康佳扣非凈利潤從2011年開始持續(xù)為虧損狀態(tài),且近年來虧損突然擴大。)
康佳的困境并不獨特,行業(yè)增長放緩,這一問題其他家電巨頭早就意識到了,解決方案是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創(chuàng)維集團找到了新能源業(yè)務,主要為農戶屋頂安裝光伏電站。他們的光伏業(yè)務營收從2020年的1億元飆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21.34億元,根據財報,2023年,創(chuàng)維集團新能源業(yè)務營收達234億元,占總營收的1/3,營收額逼近家電業(yè)務。創(chuàng)維集團董事會主席林勁當時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們的光伏業(yè)務營收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和,我們在這個行業(yè)已經穩(wěn)坐前三的寶座,成為整個集團增長的新引擎?!?/p>
在光伏之外,創(chuàng)維跨界造車就沒有那么成功了,但也值得一提。和PPT造車不同,創(chuàng)維不僅造出了車,還批量上市了,只不過2021年總銷量僅為4088輛。導致這一慘淡數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產品力,無論在設計、續(xù)航還是技術上,創(chuàng)維汽車都沒有那么顯著的亮點可言。
同樣是家電企業(yè)科技轉型,2009年,TCL投資245億建設液晶面板工廠,進入半導體顯示領域。十多年過去,TCL華星累計投資額超2600億元。如此重資產,TCL華星在遇到液晶面板行業(yè)周期時,依然難免虧損。2022年,TCL華星虧損達83.5億元。在承受虧損的同時,好消息是TCL打破了液晶面板行業(yè)壟斷,將產業(yè)鏈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拿在自己手里。隨著行業(yè)周期波動,2023年上半年,TCL華星又實現了扭虧為盈。
在TCL的第三增長曲線——光伏及半導體材料。2020年,TCL斥資109.7億元,收購單晶硅行業(yè)巨頭中環(huán)集團,由此進入光伏面板和半導體材料領域。2023年上半年,TCL中環(huán)營收達349億元,毛利率達23.2%。在光伏行業(yè)產能過剩的前提下,還能維持盈利。
長虹的轉型也開始較早,21世紀的頭幾年就開啟了多元化之路,比如電池、空調,甚至在2005年還進軍了手機、IT產品行業(yè)。2008年之后,更是殺入了火熱的房地產業(yè)。進入2017年,長虹公司推出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拓展了智能控制、安全、大媒體、能源、健康等五個業(yè)務方向。從實際經營業(yè)績看,雖然沒有太亮眼的轉型成績,但四川長虹的基本盤相對比較穩(wěn)定,2023年財報顯示,四川長虹營收達到974.56億元,同比增長約5.38%,歸母凈利潤約6.88億元。
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沒人否定這幾家曾經的彩電巨頭轉型的努力,只是在多元化發(fā)展的路線下,有時要看產業(yè)周期,有時也需要一點運氣。每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yè)結構升級,都會淘汰一些曾經輝煌過的企業(yè),但也有一些企業(yè),總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保持創(chuàng)新和改變。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