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GDP數據,至此中美日三國最新一個季度的經濟數據全部出爐。
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日本GDP環比下降0.5%,折年率下降2%,日本經濟再度陷入負增長,其中,出口下降5%,折合年率暴跌18.7%。
很多人表示疑惑:日元都貶值成啥樣了,怎么日本出口還在下滑?不是說貨幣貶值有利于出口嗎?
日本公布的數據可以說狠狠打了公知一巴掌,貨幣貶值對出口不是萬能的作用,核心還是在于產業優勢,如果產品沒有什么國際競爭力,貨幣跌得再慘,產品也沒人要。
日媒報道說,日本一季度出口下滑是因為豐田汽車出現違規問題,大量新車無法出貨,對出口造成了影響,豐田汽車是日本汽車產業的領頭羊,影響自然有,但也逃不過日本產業競爭力下滑的現實。
除了出口下滑,日本一季度的私人消費也是非常萎靡,環比下跌0.7%,連續4個季度負增長,這是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日本首次出現消費“四連降”的情況。
今年一季度,日元匯率下跌不少,但是真正暴跌是在4月份,華爾街資本展開了對日元的圍獵,瘋狂做空日本經濟,日元匯率一度暴跌至30多年新低,最終日本央行不得不動用外匯資金,出手干預。
所以,日本二季度GDP不會好到哪里去,只會更糟糕,由于日元匯率的大跌,日本2023年GDP已經被德國反超,跌至全球第四,今年的日本經濟更加不樂觀,按照匯率的跌勢,估計日本快要被印度趕上了,按照IMF的說法,預計明年日本GDP跌至全球第五。
那么,今年一季度日本GDP是多少?前文說到,日本一季度GDP環比下降0.5%,按照同比計算下降0.24%,一季度GDP達到149萬億日元,按照平均匯率計算,折合1.0萬億美元,按照美元計價的GDP同比大跌7.9%。
去年日本GDP為4.2萬億美元,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長和匯率走勢,搞不好今年會跌破4萬億美元,人均GDP也會被韓國反超,我國人均GDP持續增長,而日本持續下滑,這種“雙向奔赴”會大幅縮短我國人均超越日本的時間。
最后來看中美兩國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美國今年一季度GDP再創新高,突破了7萬億美元,達到7.07萬億美元的新紀錄,在美國繼續維持高利率的背景下,美元地位仍然強勢,疊加美國通脹帶來的“增長水分”,所以美國GDP持續上升。
但是,美國的高利率顯然維持不了多久,4月份美國虛晃一槍,聲稱還要加息,甚至可能加息到8%,這一度讓全球資本市場驚出冷汗,亞洲多國貨幣開啟了貶值潮,日元匯率率先暴跌,美國還想制造一場亞洲金融危機,來為自己的通脹和債務危機買單。
但是,美國最新公布的CPI及多個數據都表明,美國想降息了,扛不住了,畢竟美國的這些數據存在的意義,一直是為了配合美元的加息與降息,數據為收割他國財富而存在。
美元原本想在降息前加速收割東方大國,但后來發現收割起來很難,于是拿日本開刀,整得日本國債都崩盤了,但是美元的這一輪收割對匯率的影響確實不小,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又下跌了。
所以,今年一季度我國GDP為29.63萬億,按照人民幣計算,我國GDP持續增長,同比增長5.3%,GDP實際增長率高于美國和日本。
然而,由于匯率的影響,我國GDP兌換成美元后實際GDP下滑,折合4.17萬億美元,中國GDP跌至美國的58.9%,這是美元加息周期內匯率波動導致的兩國差距擴大,當美元開啟降息周期后,人民幣匯率升值,兩國差距又會逐漸縮小。
眼下,美國5%的高利率扛不了多久,今年內降息的概率大大提升,這也是市場期盼已久的等待,背后是大國之間的金融、貨幣和產業博弈,糾結于兩國GDP差距并無多大意義,對我國來說,產業優勢至關重要。
隨著出口“新三樣”的迅猛增長,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興產業加速崛起,背后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推進,當產業優勢起來之后,會帶動消費和投資的增長,居民收入得到提升,投資開始增長,進而帶動整體經濟向好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