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美國演員Tom Wolfe以“新新聞主義之父”的美名譽滿文藝界,但實際上他在另一個圈子——世界級花花公子選手——中,被同好們心照不宣地視作繼馬克·吐溫之后白色亞麻西裝的最佳代言人。
談及自己的著裝靈感時Tom提到故鄉里士滿:哪怕天氣再熱,就算是半吊子紳士出門時也要穿西裝、打領帶。到處都是白色亞麻西裝”。
我很難想到還有哪種材質如亞麻一般,可以在普通穿著者當中收獲到如此兩極化的評價 :那種皺皺巴巴的風情,一邊讓愛的人如癡如醉;另一邊卻讓一絲不茍、時刻都追求外表熨貼完美的觀眾瞳孔地震。我自己肯定是前者,但每次打算穿亞麻衣物出門時,身為后者的我媽都會驚掉下巴:你就這樣出去?衣服皺得像蒸饅頭屜布一樣?
亞麻經歷過的歷史恐怕比人類文明還要更源遠流長一點,除了樹葉子,它可能是人類最早拿來覆蓋身體的材料。這種經由亞麻植物纖維編制而成的面料因為易于清洗且十分耐用,從中世紀乃至更早時期就跨越了階層、成為歐洲人人穿著、最普及的面料。
如果逛博物館時稍加留意,你會發現不少名畫都透露出它的用途:遮蓋住身體曲線的長袍、內衣、床單、餐巾布、桌布,甚至裹尸布。
從文明的角度觀看,亞麻的使用與人文精神和人類衛生習慣的進化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 。在中世紀,人類更關注超越世俗的精神生活,穿衣僅為蔽體,所以亞麻作為服裝,基本上都是那種從頭遮到腳的寬大的袍子。文藝復興關心的則是有血有肉的人類世俗生活,甚至連人體本身都得到贊頌,所以我們追溯服裝制造業的歷史時,往往會翻到文藝復興這個頭兒,它是所謂“時尚”二字的源頭。
從喬托的《哀悼基督》到揚·凡·艾克的《艾爾諾芬尼夫婦像》即可看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服裝之巨大差異
文藝復興年代的著裝產生巨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于人類衛生習慣的改變 ,當然彼時公衛還是拉垮得宛若一坨屎,但經常換洗衣服、保持身體干凈卻成了走在時尚和認知前沿的,上流社會和巨富們的一個炫富底層邏輯:因為只有經常換洗衣服的人才是體面的人,但只有擁有足夠多衣服可以更換的人才能做到如此。
這時,亞麻作為自帶流量、不需要再被普及的常見材料就抹著自己的大油頭隆重登上服裝業的廣闊舞臺了,形式也由毫無形狀的袍子轉化成了意大利制造的精工細作: 將其裁短收緊,經由剪裁和縫紉,亞麻布料就可以以更加精致的方式呈現人體的輪廓 。
讀到過一位美國時尚作家寫的歷史傳聞,說哲學家盧梭有天從一場音樂會回家后幾乎要精神崩潰了,因為他發現“有人偷走了自己四十多件最好的亞麻襯衫”。而男裝偶像的鼻祖——喬治·博·布魯梅爾——則在古早年代就以身作則,不但每天洗澡、噴香水,更擁有龐大的亞麻服裝收藏,他帶動了當年的模仿者們,形成了一股自上至下的、在個人衛生習慣上的革新。
盡管亞麻作為面料、在服裝史上超長待機的時間遠甚于其他,但它卻非常接地氣,好像從不會像棉布、羊毛羊絨這些更加“矜貴”的材料似的,擁有某種按資排輩兒的鄙視鏈。
亞麻并不宣稱什么讓人云里霧里的技術數據,也似乎真沒有特別昂貴的面料。 雖然愛爾蘭、比利時和意大利出產的亞麻歷來最受推崇,但實際上前兩者也沒聽到過啥具體佐證,感覺就是那么一說。而意大利,往往應該指向的是他們睥睨天下的紡織技術,意大利出產全世界最美麗的盔甲,他們對于亞麻的愛,我想應該是完全出于守護住昔日榮光的心理:
這種材質尚屬于某種純天然的手工藝術,而非現在服裝產業所推崇的那種既不起皺彈力又足的、更多來自于科技與狠活的合成材質。
每當提起亞麻襯衫和西裝,我總會不自覺地想到歷任007在度假勝地的喬裝打扮、想到喬治·克魯尼在科莫湖邊的扮相、想到裘·德洛和休·格蘭特,這些男星和他們出演的角色總帶有某種隨生活閱歷而來的氣場,與亞麻的材質魅力相得益彰。
《傲慢與偏見》95版,后來科林·費爾斯這件亞麻襯衫拿去拍賣了?
《怒海沉尸》,阿蘭·德龍
《007:幽靈黨》,丹尼爾·克雷格,以上劇照圖源:豆瓣
亞麻的材質魅力到底是什么呢?
是適度的凌亂,是敗色,是陳舊感 ————總之,是一種你需要做一番微妙的努力才能達到某種歷經滄桑的魅力,這似乎就一下與英國式穿衣理念不謀而合了。也正因為如此,在穿亞麻的品牌路上換來換去,最終我穩定在 英國品牌Sunspel 上。
Sunspel作為始于1860年的英國現代奢侈服裝品牌,帶有非常典型的英式務實個性, 從不耍花槍或制造噱頭,而是將所有高級面料和材質整理技術用到制作高舒適度的衣櫥必備款衣物中 。去年我曾分門別類的就白tee和帽衫寫過兩篇分析文章,大家點擊和,可以跳轉閱讀、對品牌建立認知。
除了個別大集團運營下的超級品牌,英國有相當一批美譽度非常高的本土品牌,它們立足本土放眼本土,既無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是誰的野心,又無讓全世界知道我是誰的市場預算。比如Sunspel、比如Johnstons of Elgin、比如Monica Vinader,但這些品牌大家看多買多后,或許就會切身感受到我反復提到的 英式奢侈的精髓:
就是無論經濟走高或低、消費升級或降級, 他們永遠不卑不亢地以不變應萬變,這個不變是什么?
不是一群年輕女工以手串珠、不是幾個年邁工匠為了一件禮服耗費數月、更不是世間僅此一件這些只屬于巨富階層可以享受到的“尊貴”。而是 依托于工業革命的英國驕傲,是用辛勤勞作和聰明智慧、用汗水和經驗,去篩選原料、調整工藝,以此來提升產品質量和穿著體驗 ,保證絕大多數人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保有尊嚴地、得體舒適地面對每日成功與失敗。
這實在是 我心中現代奢侈的完美定義。
亞麻襯衫并非Sunspel最為主推的明星單品,但它卻是我心目中極好的英倫風格代表:那就是破舊永遠比簇新更好。這里的破舊當然不是破損的意思,而是無限接近于妹尾河童曾經說的:“以前講究人買衣服,都先在家里穿出點痕跡,再穿出家門”,這層意思。
這與喜好鄉村莊園生活的英國貴族簡直不謀而合了,在他們的認知里,閃閃發光的簇新意味著俗氣,是缺乏安全感的象征(用我們的話翻譯:缺什么炫什么); 但那種有穿著痕跡,面料因反復洗滌而褪色甚至磨損的細節,卻有一種穿越時光而來的低調奢華觀感, 讓人直接聯想到你是從上輩人手中繼承下來的,以及這中間所包含的手工藝和情感聯結。
何況這樣的衣服往往親膚舒適。
Sunspel的亞麻襯衫以意大利亞麻布制成,湊近看,那種平紋組織的肌理很明顯 。不同于有些品牌喜歡把亞麻襯衫做出一種漿洗和熨燙過的硬挺感,它的手感非常輕盈柔軟,上身卻很有筋骨,既透氣又非常舒適,完全不會扎身。
因為去年購入黑色版本后全球斷貨,所以我上個月在白色版本上市后迅速搶了一件,畢竟,白色亞麻襯衫才是皺巴巴的官配,黑色上有褶皺也看不出來,我們亞麻人獨有的那種想要炫耀皺巴巴的變態心理無處安放啊!
我看過 有關亞麻最損的一句點評來自一位美國時尚作家 ,他說:Ralph Lauren就不得不縫上“保證會皺”的標簽,就是為了給那些沒有安全感的顧客證明衣服都是真材實料。
我沒買過Ralph Lauren的亞麻襯衫,不知道這句是否只是用來調侃的寫作技巧,但 它從側面印證了每個亞麻人心照不宣的共識:穿亞麻,咱圖的就是這種漫不經心的隨性態度。 因為肢體活動而為亞麻衣物帶來的那種天然的褶皺,有些地方脹開、另外一些地方折起來,反倒賦予你某種老道的穿衣經驗: 已與自己的衣服磨合得很好的陳舊感,還有因此而來的舒適感。
能接受如此“瑕疵”的穿衣者,不但勇敢,更一定是自信而有天賦的一群人。
除此之外,今年Sunspel還全新發布了一條麻色輕量級亞麻褲,我也一并收入囊中。它顏色天然,上身后極為輕便透氣, 以往我會非常抗拒松緊腰的設計,因為它對腰部的修飾性降低 ,一眼望過去你是多胖就會多胖。
但這條量身定制的腰部設計+單褶處理,讓胖了十斤的我也可以不像一個純圓水桶,是軟糯寬松的休閑褲里讓人落淚般的存在了。
作為夏季完美的服裝面料,穿它們中任何一件亞麻制品出門時, 我只搭配Sunspel普通的白tee或坦克背心,腳踩平底編織拖鞋或老頭樂步鞋。
此時頭腦中出現的別人眼中的我,是那種穿大褲衩子和夾腳拖鞋去吃早茶的廣東富豪形象,平白無故生出一種“因為有錢沒邊兒了反而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隨便穿一件讓自己舒服的就出門了”的返璞歸真feel.
這就對應上標題了, 亞麻,帶給你一種毫不費力的不勞而獲穿搭風。
因此 我邀請還沒找到合適亞麻衣物的你,點進下面小程序卡片,不妨從Sunspel的亞麻襯衫開始去體會英式奢侈的以人為本 。 記得上次帽衫那篇寫完后,有位老讀者過了兩天給我留言:買了帽衫,家屬就在服裝面料行業工作,拿到手他就說一看就是好貨。
所以本次,請繼續領取 專場8折優惠券 ,無論是亞麻襯衫、亞麻褲或坦克背心,全場皆可用。
另外多嘴說一句,去年寫 Sunspel人手一件的boyfit版型寬松T恤 時,特意夸了它的版型流暢度以及因為工坊在面料上的十幾道工藝處理,讓常見的皮馬棉也呈現出柔軟卻有光澤、挺括有型的質感。
去年版本
今年版本
今年在這樣的基礎上,Sunspel又對領口、包邊這些細節進行了微調,讓它對鎖骨處的平整度更友好 。所以我們把它也放到上面小程序頁面中,以防錯過去年活動的朋友想要嘗試。
???
標題我說不勞而獲風穿搭,當然這是玩笑話(也是我衷心誠摯的愿望),但這中間也有三分真心,就是實際上我們窮其一生希望獲得的,除了物質上的富足之外,更是某種超然于世、泰山崩于面前也不改色的鎮定風度和涵養。
英式風格中對“陳舊感”的癡迷,實際上全部來自于“衣服并不只是衣服、而是穿著者的身體和思想的延伸”這一觀點,它當中蘊含的哲理,彷佛就是: 受過些困難的潤澤和洗禮,才會進化成更好的人 。
這個道理對人成立,其實對衣服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