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暫時還不大,因為一些企業借道第三國出口美國。
但是長此以往,中國的產業鏈會像當年日本那樣從低端向高端不斷向境外轉移,從而導致本國制造業衰退。
日本制造業的衰退,還因為人口因素。
日本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2年的30%提高到現在的62%,大學生不愿意從事制造業。從業工業的勞動力占比從1991年的35%降至現在的23%,并且年齡在老化。
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其實是農民工,但是農民工的數量已達頂峰,平均年齡從2008年的34歲提高到2023年的43歲,同期50歲以上者占比從11%提高到31%。
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與日本相當,還在攀升,意味著制造業從業人員將快速減少,很多產業將后繼乏人。中國制造業的衰落可能不會像日本那么快,因為中國擁有更大的人口規模和國內市場,更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但衰退的趨勢是難以逆轉的。
2023年中國的總順差中仍然有41%來自美國,美國的總逆差中的26%給了中國。
如果不能妥善處理美中關系,中國商品占美國市場份額將繼續下降,如果低于8%,對中國的經濟、制造業、就業以及國際地緣政治都將是災難性的。
美中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從兩國和世界利益考慮,經貿紐帶不應該繼續削弱。
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向美出口占美國總進口的10%以上,從美進口也占美國總出口的10%以上(2023年只占7.3%);從美進口不應低于向美出口的50%(已經從2018年的22%提高到2023年的35%了)。
要做到這一點,中國應該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到60-70%的正常水平,一方面可以靠內需消化產能而避免因產業鏈轉移導致制造業過快衰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從美國的進口。
中國從資源輸出國進口石油等資源,對這些國家存在逆差,中國應該增加對這些國家的出口,減少從這些國家進口非資源產品,從而騰出市場份額給美國相關產品。這樣才能讓美中兩國建立戰略互信,共同維護國際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