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經(jīng)說:“以誠相待,彼術自窮。”
大概意思就是:當我們真誠地對待別人時,對方的計謀和手段就會因無所遁形而自行失效。
這是因為,心機重的人往往心機重重,但若我們坦誠相待,對方或許會減少防備,就難以施展那些小伎倆。
這種理念,或許從小就被刻進我們基因,真誠待物;對朋友肝膽相照;對知己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然而,當你真的這么做了,現(xiàn)實卻可能會把你揍得鼻青臉腫。
原本屬于私密的事,可能會被泄露,變成他人眼中的笑柄,你成為眾人眼中的小丑,被傷得體無完膚。
于是,我們又重新審視這些金科玉律,覺得矛盾,卻又找不到問題真正所在。
隨著時間推移,在一次又一次踩坑后,我們逐漸意明白,世界萬物皆在變化,無一恒定。
心境會隨著經(jīng)歷而波動,容顏會因歲月而老去,地位會隨環(huán)境而變,而人心更是如流水、浮云,變幻莫測。
因此,我們最終明白,底牌這種東西,最好只有自己知道。
那是因為: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這句話不禁告誡我們,不要在背后議論他人是非,中傷他人。還警醒我們,尊重個人隱私。在交談過程中注意分寸。因為一句無心的閑談,可能無意揭開他人傷疤,觸及他人敏感之處,成為他人的軟肋。
而這些信息,可能會被別有心的人利用。
此外,在和別人閑談中,我們可能不知不覺泄露自己的秘密。
在你眼中的小事,在他人眼里可能就是炫耀、張揚。而這種帶來的往往不是正面評價,而是嫉妒、不滿,甚至有人在背后搞小動作。
因此,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別人,更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牌。
而底牌這種東西,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像《余慶年》中,范閑每一次亮底牌,都讓人出其不意。如果從最開始露相,范閑就爆出自己和慶帝、五竹、洪竹的關系,那他結局也會和滕梓荊樣。
范閑這么做,這不僅是應對復雜局勢的智慧,還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俗話說,認知不同,圈子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每個人所處的階層,決定他能收到什么樣的信息,并被這些信息塑造。
而一個人的認知結構,不僅決定他的思考,還影響他的行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局中人會深陷自身認知框架中,難以察覺廬山真面目,會不自覺地強化固化這種認知結構,最終形成一個自我強化、循環(huán)往復的閉環(huán)。
這種模式,可以幾代人甚至N多代的循環(huán),就好比《三體》的記憶傳承和傳播知識。在一個無限循環(huán)中,突破極其困難。
然而,互聯(lián)網(wǎng)打破了這個循環(huán)。一部分人獲得新知識,并迅速覺醒,突破原有階層認知。
與此同時,我們身邊的朋友、父母、親戚,粗看是生活在一個世界,實際處在在不同認知階層。
很多時候,他們的自信與質疑,會讓你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
他們一副“為你好”的姿態(tài),把自己那套根深蒂固的觀念強加于我們,甚至義正言辭、言之鑿鑿地宣布這才是正確的。然而,這些道理荒謬不經(jīng)。
如果你耳邊時常充斥著這種聲音,它可能會扼殺你內心希望光,讓里陷入無盡絕望。
因此,面對周圍人,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一定距離。不隨意透露自己的真實情況。
當他人試圖打探底細時,我們可以選擇沉默、轉移話題,甚至用一些善意的謊言來保護自己。
尤其是在一個新環(huán)境中,陌生感是一種天然保護屏障,因為它讓我們不必擔憂被熟人背叛或利用。
總而言之,保留底牌,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和發(fā)展機會。
所以,永遠不要對任何人暴露你的底牌。
即便他與你的關系好到同生共死,也應保持一份理智、一寸距離。讓底牌成為永不言說的秘密,甚至帶到墳墓里。
#成長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