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參觀了金沙遺址博物館,做一導覽式介紹,順便復習。
2001年,成都市蘇坡鄉金沙村施工時,意外發現了金沙遺址,因其重要性入選當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
金沙遺址位于成都平原東南邊緣,成都市西北,其東北約8公里是羊子山土臺遺址,往北38公里是廣漢三星堆遺址,經多次清理發掘,總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有大型建筑、一般居住址、祭祀區和墓葬,出土文物上萬件,時間區間大致為1100B.C.~700B.C.,從商晚期到春秋早期,以實物證明這里是三星堆衰落后古蜀國的都城。
金沙遺址博物館在成都市西北,占地面積30余萬平方米,種植水杉、烏木等古樹種,還養鹿,很有生趣。
遺跡館展現了發掘現場的情況,文物在陳列館,茲就基本陳列的五個展廳做一簡介。
一、遠古家園
展示金沙時期的自然環境,主要是場景展現和動植物的化石。
二、王都剪影
展示金沙遺址的居所、工具、陶器、金器、銅器、玉器和墓葬。
木耜sì
商晚期,這是我國保存完好最早的一件木耜sì。
耜是翻土的工具,原始農具有耒lěi有耜sì,耒lěi是尖木棒下部綁上短橫木,方便用腳踩發力,后發展為兩個尖頭(似叉)和省力的曲柄。耜sì與耒lěi類似,只是前部是方扁的(耜冠),類似鍬、鏟。
這件木耜發現于金沙遺址商晚期地層的淤泥里,位于地下水線之下,出土時是飽水狀態,已破碎成10塊,用整體套箱提取到實驗室。清理后使用甲醇置換木耜內的水分,再使用十八烷基高級醇滲透加固,再經過修復、拼接、補全、做舊等步驟,8個月的精心修復使其恢復了完整的器型,木材表面的紋理、質感得以再現。
金沙遺址發現了2000余座墓葬,朝向均為西北-東南,排列有序,盛行仰身直肢葬和二次遷葬,單人葬為主,陪葬品明顯分出了等級。
三、天地不絕
以祭祀區出土的金器、玉器、青銅器、象牙、卜甲等文物,表現金沙先民的精神世界,以及宗教祭祀的情況。
青銅小立人
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中人物造型極少,小立人高14.61厘米,連插件通高19.6厘米,為一次澆鑄而成,再打磨拋光。
他的頭冠為環形,有13道旋轉的弧形冠飾,猶如太陽的光芒,讓人聯想到太陽神鳥金箔。
立人的姿勢與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幾乎一樣,是進行祭祀的蜀王和群巫之長的象征,反映了也從側面揭示了廣漢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的密切關系。
象牙
金沙遺址出土了1000多根象牙,數量驚人,鑒定為亞洲象,應是古蜀國的祭祀用品。其來源尚存爭議,可能蜀地當時的氣候適宜象群生存,是本地獵取的。
展廳中還有大量玉器、石器、金器、青銅器,限于篇幅,就放些圖片,金沙遺址出土的最精彩的文物放置在第四展廳“千載遺珍”,下篇再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