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怎么辦?!”,小張慌慌張張地跑過來問老李,50多歲的老李思考片刻,給出了建議。
這是一個典型的人類決策過程,提問者是年輕人,沒有經驗,回答者是經驗老道的“活久見”。至于答的對錯,看看結果便知。“人生不如意十八九”,可見決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現在好了,人工智能開始輔助人類決策,并參與后續的行動。
“怎么回事?”。
經過人類訓練的人工智能,在強大的算力支撐下,基于海量的大數據,決策能力遠遠地超出單個“活久見”老李。
人工智能從識別事物開始,在現象層面整理出事物的現狀,再從縱向上搞清楚事物的發展歷史,從橫向上理清楚與其他事物的內在聯系。至此,事物“怎么回事?”的問題,人工智能就可以給出條理清晰、全面詳盡的答案。無論從速度上還是質量上,都將碾壓人類個體。
“怎么辦?”。
人工智能更擅長回答這個問題。算法集合后優化,集中體現出人工智能的價值。
人類將總結出的事物發展模型,灌輸給人工智能,形成一個不受情緒干擾,基于更大視野收集數據,通過人類現有模型,推測出事物的后續演進路線,從而給出決策建議的人工智能決策模式。顯而易見,這種模式類似于高質量的人類“智囊團”、“智庫”,不過在機器面前,這些機構愈顯得相形見絀了。
更為可怕的是,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在快速地進化迭代,開始具備基于人類底層邏輯進行創新的能力,優化后的算法將可能遠超人類。
人類個體被人類的集體欲望打敗了。
很顯然,人類追求“更快、更美、更舒服”的背后,不僅體現了人類生存的剛需,更是在工業革命后半段,集中體現了人類無止境的欲望。這些欲望聚集后,指揮著人類的資源分配,將頭部優質資源集中到人工智能,實現突破是早晚的事。
人類被人工智能打敗,也是早晚的事。
在機器回答了“怎么回事、怎么辦”這兩個問題之后,開始全面參與接下來的行動。實際上,這一進程早已經開始。
從點突破,之后點連成線,線再形成面,面再構成體,到了體這個階段,人類將面臨巨大的威脅。之所以現在還沒有感覺到威脅,是因為目前還處于人工智能點的各個突破的階段。
點已出現,各個突破。
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已經非常普遍,取代了人類工人;掃地機器人也已經進入千家萬戶;部分電話客服已經被人工智能替代;一些后期影視制作也被軟件替代;甚至一些編程,已經能用軟件自動生成。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停車場服務員,早已經被停車場系統完全替代。
點連成線,開始行業替代。
目前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動駕駛,顛覆整個行業生態的趨勢若隱若現。此外還有一些行業,人工智能也萌芽出從點的突破連成線的趨勢。
以人工智能各個行業點的突破,帶來整個行業線的顛覆,再刷新行業間相互聯系的面的生態,在此基礎上發展的下一步,只能是重構整個社會體系。
人類將被集體欲望打敗。
當人工智能還處于點的突破階段,人類的喜悅大于憂慮,當點的突破開始連成線時,人類開始感受到就業威脅,當線的突破形成面時,人類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當面的突破構成體系后,人類已經無力反抗。這或許就是人類的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