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么時候開始,學校這個令人向往的地方,變成了令人恐懼的地方。
如果一個人如此,那是個人問題,如果一個群體如此,那就是社會問題。
當我們的教育讓孩子抑郁,家長焦慮,老師崩潰的時候,我們還要繼續卷下去,繼續應下去嗎?
學知識必須在高墻之內才叫學習嗎?
那些自學成才的人又靠的是什么?
先說說國外的,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只接受過3個月的教育,但他對科學的熱愛,實驗的熱情從來沒有停止過,哪怕因為意外被人打聾了一只耳朵,也沒有因此而放棄。
再說說國內的,偉大教育家孔子曾帶領眾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修訂六經,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還有現代的,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可以說是home school的偉大踐行者,小學沒畢業的他在父母“開放式教育下”長大,讓他從小就表現出與同齡孩子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為他日后的童話創作埋下伏筆。后來他又自己編寫教材在家教兒子,當別的孩子在枯燥的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在書山題海中埋頭苦學的時候,鄭亞旗就通過漫畫的形式在學習了。
由此可見,接受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能不能學到知識才是關鍵所在。
尤其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卻抱著一個因循守舊,被我們的先輩批判多年的東西不放,如何適應這復雜多變的世界!
當我們的孩子寒窗苦讀數十載,原本以為迎接的將是充滿希望的明天,結果卻是畢業即失業的絕望,看著滿大街送外賣的大學生,這是多么諷刺的一件事!
歷史的洪流不斷向前,你以為我們害怕改變,拒絕改變,就能不被改變嗎?
落后就要挨打,一個人之所以不愿改變,是因為痛得還不夠,那么一個社會呢!
不要等到大家都卷不動,徹底躺平的時候,再去行動,已為時晚矣!
關于多元化教育,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夢菲同學的文章下面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