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外灘商圈的白玉蘭廣場,每到用餐高峰期,都有無數外賣騎手穿梭于各個商家取餐口,他們必須爭分奪秒完成手中的訂單;同一時刻,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貨運平臺的司機正在裝卸一車又一車的蔬菜、水果等產品,晝夜不停地穿梭于市場內的各個檔口,再將農產品運往全國各地。
今天,貨運平臺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已經構成龐大的新型職業人群。據全國總工會2023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數據,全國職工總數約4.02億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84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1%。
隨著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而出現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消費者享受便捷服務的關鍵一環,而保障他們的勞動權益和福利關懷,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議題。
面對新型就業者的現實保障問題,各級政府部門正在積極行動。今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等系列指引指南,進一步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
3月5日,貨拉拉聯合小拉出行啟動了2024年“全民就業季”招募活動
與此同時,平臺型企業也在進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探索,如貨拉拉針對平臺司機的發展啟動了“司機成長關愛計劃”,在司機及子女圓夢、司機關懷幫扶、司機保險、司機安全保障等方面增加支持力度;餓了么構建起一套全天候、立體化的女騎手關懷保障體系等。隨著平臺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保障政策陸續出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有望“解局”。
讓基本保障落到實處
實際上,早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和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經率先提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并指出要“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不過,由于技術普及與創新模式的突破,國內互聯網經濟在過去十年迅猛發展,平臺型企業快速成長,產業迭代速度明顯先于法律法規制定和落地的時間。
比如近年來,外賣騎手、貨運平臺司機等新型就業者的數量與日俱增,美團去年的騎手總數已經超過700萬人、貨拉拉在中國內地的平均月活司機達90萬,而關于他們的基本勞動權益保障體系仍在不斷完善中。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別于傳統的勞動關系,他們為平臺工作,但與平臺企業不存在直接雇傭關系,他們的權益保障需要各方共同推動。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粟斌認為,應當拓展法律法規適用范圍,加快完善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消除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法律適用上的現實困難。
新問題需要新解法。
當前,由各級政府部門牽頭、平臺企業積極助力獻策,多方力量正努力解決新型職業的基本權益保障問題。
2021年12月,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2022年7月,試點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七個省市啟動,試點平臺包括美團、餓了么、達達、貨拉拉等七家企業;2023年9月,人社部副部長李忠表示,試點工作開展一年多,職業傷害保障已覆蓋615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新型就業者的職業傷害保障與傳統工傷保險有所不同,以繳費方式為例,一般員工的工傷保險是按月繳費,但具體考慮外賣騎手、貨運平臺司機等的工作性質,“按單繳費、由平臺繳納費用”的方式會更適用。
比如去年5月,外賣騎手吳先生騎電動車送完餐返回住所,在避讓第三方車輛剎車時因路面濕滑摔倒,經醫院診斷為左小腿、右手軟組織損傷。
醫院診斷后,吳先生通過App報案、平臺客服進行受理,并經吳先生同意后收集其事故現場影像資料、診斷證明等申報材料。最終,吳先生獲得了職業傷害保障基金賠付的醫療費用報銷2000余元。
另據媒體報道,貨拉拉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七個試點省市開展司機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為執行平臺訂單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以及突發疾病死亡(48小時內)事件提供保障。截至2024年2月底,貨拉拉已協同人社部對154起司機的傷害事故進行了賠付,死亡事故單筆最高補償金額985660元。
未來,職業傷害保障的新范式將加速向全國省市及各大平臺普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認為,下一步試點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繼續擴大覆蓋范圍方面,重點從現有試點地區的少數平臺企業推廣到該地區“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行業內所有平臺企業,進而逐步擴大試點地區。
去年11月,閃送舉辦第六屆“1123騎士節”,平臺針對騎手日常出行中常見的購車、加油、換電、辦理電話卡等需求,聯合合作方推出便利、優惠的服務,降低騎手的接單成本。
同時,針對平臺司機的發展,貨拉拉啟動了“司機成長關愛計劃”,在司機及子女圓夢、司機關懷幫扶、司機保險、司機安全保障等方面增加支持力度。此外,貨拉拉也推出了“安心運”司機權益保障計劃和“溫暖貨運路”司機關懷行動等。
僅2023年一年,貨拉拉便在全國48個城市舉辦了60場線下懇談會,聽取司機師傅們的聲音,解決了司機反饋較多的車貼上傳時間優化問題,產品上增設了面對面掃碼下單、懸浮窗等功能。
顯然,平臺型企業不僅能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保障落到實處,還能為其建立更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從更細化、更大范圍內增加關懷力度。
探路勞動者福利新模式
一直以來,女司機、女騎手等都是新就業群體中相對特殊的群體。有統計顯示,目前300多萬名餓了么“藍騎士”中,女性外賣騎手占比近10%。
因此,目前餓了么已經構建起一套女騎手關懷保障體系,建立以線下勞保物資、線上關愛紅包和星級驛站為載體的關懷矩陣,同時在騎士驛站增設女性關愛角,提供生理期用品、姜茶、暖寶寶等物資。
與此同時,今年3月7日,貨拉拉發布《2024年度女性貨車司機從業報告》指出,目前貨拉拉有近5萬名月活女司機,同比增長94%,在這些女性貨車司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雖然面臨搬運、上廁所、修車換備胎等挑戰,但她們中有65%認為自己并不遜色于男性。
在婦女節前,貨拉拉還在天津市邀請部分女司機,召開了一場婦女節專場懇談會,傾聽平臺女司機的心聲,收集她們在跑貨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也為未來產品調整提供改善的建議。
由于長期在外奔波工作,外賣騎手、貨運平臺司機們很少有時間“經營”個人生活,疏于對自己、對家庭的照顧,而在類似問題越來越突出之時,平臺企業想勞動者所想,延伸性地推出更多福利保障舉措。
2023年“暖途·貨車司機職業發展與保障行動”啟動儀式
2023年,北京貨拉拉公益基金會推出“前橙計劃”優才獎學金,對每年考取“985、211、雙一流”等高校的優秀司機子女進行獎勵;今年2月,貨拉拉組織“前橙計劃”的司機子女參加香港冬令營,領略維多利亞港魅力等。
來自西安的馮楚含也是“前橙計劃”獎學金獲得者之一。2023年,她考上了心儀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她的父親馮興懷是一名貨拉拉司機。過去,她從未考慮過出國讀書的事情,她有著期待,但也有著擔心。
在研學的幾天里,她聽了貨拉拉全球管培生分享的國外求學和工作經歷后,找到了答案。“別人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對于三年以后的出國讀書,我要提前準備。”馮楚含說。
貨拉拉的“前橙計劃”相當于在職業關懷之外,打開一扇家庭及教育關懷的窗口,也為司機子女創造更好的教育成長路徑。
平臺企業采取如此舉措的深層邏輯在于,每位不辭辛勞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貨運平臺司機、網約車司機的背后,往往都是一整個家庭,而基于平臺溫度與人文關懷的視角,新型就業者的家庭幸福度,本就是平臺企業福利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貨拉拉還將每年9月定為“司機健康月”,推出以“改善貨運司機職業健康水平”為目標的“無憂計劃”公益項目。自2023年9月起,貨拉拉在浙江臺州、江蘇徐州、福建漳州等9座城市,陸續向新司機送出了5000份司機激活禮包和手動按摩儀。
如今,活躍于各個平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經是當下職業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平臺模式與服務能力不斷創新之際,對新型就業者的權益保障新范式,同樣需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與試行,讓制度與規則落地努力跟上技術迭代的步伐。
“解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基礎權益保障與福利體系建設,這將是政府部門、平臺企業等多方參與踐行的長期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