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汽集團發布了5月份的終端交付量數據,達到了34.7萬輛,表現相對穩定。其中,上汽大眾作為上汽集團的一個重要合資品牌,貢獻了較多的銷量。
而朗逸,則作為上汽大眾的主力銷量車型,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從外觀來看,朗逸保留了橫幅式中網設計,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新款朗逸采用了時下流行的雙前臉設計,更顯大氣時尚。
其中一種設計是多橫幅式進氣格柵,給人一種更加大氣的感覺。另一種是點陣式中網設計,兼具時尚感。同時,全新造型的大燈也增強了視覺沖擊力。此外,經過優化設計的前包圍不僅提升了前臉的橫向寬度,還進一步提高了辨識度。
車身側面的造型變化不大,貫穿式腰線從車頭延伸至車尾,搭配全新的輪轂,整體顏值還算不錯。尾部的造型風格相對簡約,多邊形的熏黑尾燈設計帶來了一定的運動感。獨特的后包圍設計與前臉相呼應。總體來說,新款朗逸的外觀顏值確實有所提升,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審美需求。
打開新款朗逸的車門,你會發現整個內飾也有明顯的變化。黑色內飾搭配三幅平底方向盤和炮筒式儀表盤設計,更顯運動感。銀色飾板也提升了內飾的質感。
不過,從中控臺的設計來看,仍然偏向實用性,并且保持了簡潔大方的風格。這樣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確實花了心思。內飾提供了三種色調,方向盤提供了四個角度的調節功能。最令人感動的是座椅的旋鈕調節終于取消了,改為了電動調節和拉桿式手動調節。
新款朗逸的軸距相對較長。后排坐墊針對國內用戶的喜好和反饋進行了加長,強化了對大腿的承托,更適合后排長途乘坐。此外,新款朗逸在C柱上首次增加了三角窗,不僅提升了外形設計的精美度,還為后排乘客提供了更充足的采光和乘坐視野。后排還提供了兩個可同時充電的USB接口,這在手機不離手的時代給車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在動力和油耗方面,朗逸提供了多種發動機配置供消費者選擇。1.5L自吸發動機搭配6AT變速箱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組合,注重省油和可靠性。此外,還有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7速DSG干式雙離合變速箱,1.4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50馬力,峰值扭矩為250Nm,適合長途高速行駛。因此,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駕駛需求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動機配置。
在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新款朗逸全系標配了前后頭部氣簾和前排側氣囊,提升了乘坐安全性。朗逸全系都采用了前麥弗遜、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設計,后排乘坐舒適感較好。此外,新款朗逸還配備了尾部倒車雷達、泊車后視影像系統、可自動下翻的外后視鏡、自適應巡航系統、AEB自動剎車輔助、電子手剎輔助等一系列智能安全配置。
新車提供了三種駕駛模式。在日常駕駛中,標準模式非常輕松,起步時動力輸出明顯,行駛時車輛的舒適性極高,發動機聲音、胎噪和風噪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時,在急加速時,7擋干式雙離合變速箱的降擋反應也很積極,整個加速過程非常平順。
經濟模式下,動力稍顯保守,只有深踩油門才能帶來一些推背感,同時變速箱的升擋比較積極,有效降低發動機轉速以提供更出色的燃油經濟性。該模式下,新車追求的是節能,希望一滴油能跑更遠。
運動模式下,輕踩油門,新車就能明顯感受到推背感,總有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對瞬間提速和超車非常有幫助,但平順性表現一般。
需要注意的是,新車在急剎車時,車身姿態保持得非常好,剎車踏板的反饋力度也恰到好處,這一點令人驚喜。
新款朗逸的底盤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保持了大眾一貫的扎實風格。不過,底盤有點偏硬,雖然對車身支撐性較好,但在爛路和減速帶上的濾震性一般。
盡管新款朗逸在外觀、內飾、動力和安全配置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首先,底盤偏硬可能會影響乘坐舒適性,尤其是在面對不平路面時。其次,雖然提供了多種駕駛模式,但運動模式下的平順性表現一般,可能不適合追求舒適駕駛體驗的消費者。此外,一些競爭對手在智能互聯和駕駛輔助技術方面可能提供更多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