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和父母的關系不好,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六親緣淺”。這樣的形容,讓身為兒女的人安了心,陷在如此即此的日常里,不再對感情的深度和濃度有要求。
更有甚者,因為聽說了六親緣淺的理論,直接不再搭理父母,認為自己和他們的聯系,不過是托了他們讓自己來到世上。
信奉這一類觀點的人,總以為自己帶著任務降臨,以為自己是不凡的,以為真的有前世今生,這樣的邏輯,可以短時間麻痹自己,但無法用科學的論據去說服自己。
因為他們也知道,一切的假想,終歸只是在自己的頭腦,也終結于頭腦。六親一般來說,是比較親近的親俗關系,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可以算是六親。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
當然,對六親的講述,也會隨著時代的更迭產生變化,比如有人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算在六親里面,還有人把妻子和丈夫這樣的關系也當成六親。
總的來說,六親不過是對身邊親密關系的統稱,至于具體是誰,不一概而論。但更常見的情況是,不管六親里面具體有誰,父親母親總是涵蓋在內的。
而提起六親緣淺的人,也大多是這一類子女。為何他們會相信這一個說法?其實不過是對愛的求索罷了!有些孩子從小沒有感受過父母的疼愛,長大以后依靠自己為人處世,辛苦地賺錢養家,這部分孩子或許自己很厲害——事實上,因為他們依靠自己,所以不得不厲害。
就像一個要強的人他不是沒有脆弱心,他只是習慣了堅強,但不可以因此去否定,他不配脆弱。
那些沒有依靠父母的孩子最終靠自己在這世上立穩了腳跟,卻依然看到有一部分子女享受著父母的包容,要如何說服他們不必介懷?
事實上,這類孩子的父母可能不會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在他們看來,自己提供給孩子一個活著的機會,足以證明父母是恩人。更何況父母在養育孩子的路上還付出了時間和金錢的成本。
如此種種,父母總是在等待孩子感恩,這也就像之前網絡上說的臺詞那般,父母等孩子道謝,孩子卻在等父母道歉。
也正是因為這一個后者,才有了六親緣淺被這么多人贊同的原因。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親密的,但有多少人活出了生疏的模樣?
孩子不是不心存希望,可有時候部分父母的行為卻親手打碎了他們的希望。于是,這些孩子只能通過另一種不太合理的方式說服自己,告訴自己這是因為六親緣淺。因為只有這樣的說辭,才能說服他們心中堅信,這不是自己的父母不夠愛自己,而是自己與他人的緣分點到即止。
能夠相信這一套理論的人,也一定漸漸習慣了停止對父母示好,老人需要的情感慰藉,他們選擇麻木冷處理。這樣的方式,是為了保全自己,不陷進家庭的漩渦。但實際上,在我看來這卻是在推卸身為兒女的責任。
相信六親緣淺的人,會心安理得選擇疏離,他們對親人的人淡如菊,不是個體素質的體現,更不能說明他不夠孝順,他只是找到了一個借口,足以說服自己不必如此,等到百年后自己兒女現身,也許他們會后悔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