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25日,平均年齡僅有24歲,來自中國的王富洲、貢布、屈銀華從北坡登頂珠峰,這不僅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巔,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隊員(左起: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圖片來源:新華社
時間來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西藏一側正式對外開放,但遺憾的是我國的西藏高海拔登山服務僅僅局限于山峰注冊、聯絡接待、牦牛運輸以及營地幫廚等基礎服務,高山專業攀登商業服務幾乎全部由第三國人員壟斷。在這樣的背景下,時任西藏自治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聯絡官的尼瑪次仁萌升了辦一所登山培訓學校的想法。
1999年,在尼瑪次仁的不斷努力,以及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和西藏登山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第一所專業登山人才培訓中心——西藏登山學校創辦。2001年,為了解決畢業學員就業問題,學校還成立了西藏圣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山探險),致力于登山運動推廣、登山文化傳播,提供高海拔攀登、技術、徒步、探險、攀巖培訓、攀冰培訓等服務。
喜馬拉雅登山向導學校(西藏登山學校)的向導們在攀登珠峰,圖片拍攝于2019年5月24日,圖片來源:新華社,扎西次仁攝
時至今日,西藏登山學校已成功培養了14批共334名文化素養與專業技能兼備,身體素質與服務態度俱佳的高山探險服務人員及外語翻譯人員。這些優秀的登山人才在近年積極參與了西藏、青海、新疆等地開展的國內重大登山活動,如200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峰50周年紀念活動、2005年珠峰再次高程測量活動、2008年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活動、西藏14座高峰探險隊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活動、中尼友誼峰命名共攀活動、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活動、2022及2023年兩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動等。
近日,我們非常榮幸地采訪到了兩位西藏登山學校的第一批學員扎西平措和扎西次仁,他們不單是分別完成了16次和18次珠峰登頂的高山向導,如今還都身兼數職,為中國登山事業持續貢獻著一份力量。
扎西平措生長在喜瑪拉雅山脈中段北麓珠峰腳下的定日縣,從小他就喜歡一邊放羊一邊爬土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定日縣經常會有許多前來攀登珠峰的國外團隊落腳,扎西平措正是那時有了成為登山運動員的想法。
珠穆朗瑪峰北坡
初中畢業之后,扎西平措聽說尼瑪次仁正在為剛剛成立的西藏登山學校招生,便毅然決然地報名了。他告訴我們,當時學校的招生標準比較簡單,主要是對體能和身體有一定要求。這對從小生長在平均海拔5000米地區的扎西平措來說顯然不是什么問題,就這樣,他成為了登山學校的第一批學員。
迄今為止,扎西平措已經擁有16次登頂珠峰,9次登頂卓奧友峰,1次登頂阿空加瓜峰,數次登頂以寧金抗沙峰為代表的6、7千米級山峰的經歷。回憶起第一次登頂珠峰的經歷,他說道:“第一次登頂是2005年,那時我有幸加入了珠峰高程測量隊,完成珠峰峰頂高程測量任務。”其實在那之前,扎西平措就已經爬過珠峰了,不過因為當時還是負責運輸、營地建設、道路建設等協作工作,所以他并沒能參與最后的沖頂。
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
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隊是一只由國家測繪局組織的隊伍,正是這支隊伍在那一年測量出了珠峰高度8844.43米的數據。扎西平措回憶起當時的沖頂經歷說道:“我們凌晨從8300米海拔開始沖頂,一路上只能順著頭燈的光線上去。登頂之后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但我還是盡可能地穩定自己的情緒。我記得在下撤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經過三級臺階的時候,說實話我都不知道自己沖頂的時候是怎么上去的。”
2022年和2023年,扎西平措還分別作為“巔峰使命”科考登山隊副隊長和隊長完成了兩次高山科考任務。“巔峰使命”是一項2022年啟動的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那年扎西平措隨隊完成了在海拔8800米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利用高精度雷達測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樣并鉆取冰芯,以及人體極高海拔適應機制實驗等任務。2023年,“巔峰使命”科考登山隊又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技術升級、采集雪冰樣品等核心任務。
架設氣象站
珠峰科考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活動,作為世界最高峰,珠峰獨特的地位和地質、生態結構,使得研究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這座山峰本身。扎西平措告訴我們:“拿打冰芯為例,我們當時在三個高度分別鉆取了冰芯:一個在頂峰8848米,第二個是在7028米,第三個是在6500米的海拔高度。通過對冰芯的研究,我們可以分析其中的物理化學指標,了解它的環境有哪些特征。比如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能不能達到頂峰,以及季風或西風水汽是如何影響高海拔的。”
鉆取冰芯
多年以來,研究人員克服嚴酷的自然環境,對珠峰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從水、生態、動植物、人類活動等各個角度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這既保證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便利,也維系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扎西次仁出生在喜馬拉雅山村的農牧民家庭,小時候寒暑假就經常會去山里放羊或放牦牛,所以從小就很喜歡山,他說自己就是一個在大山懷抱里成長的孩子。
1999年,扎西次仁正在體校讀書,學校的院子里有西藏登山隊和剛剛成立不久的西藏登山學校。當時西藏登山隊正在完成14座8000米高峰的探險活動,他們回到拉薩之后有一個分享活動,登山隊的隊員們講了許多登山的故事,還分享了一些精美圖片。一顆關于攀登的種子就這樣在扎西次仁的心中埋了下來。
珠穆朗瑪峰北坡
2002年從體校畢業之后,扎西次仁讓自己的班主任聯系到了尼瑪次仁,表達了自己想要加入西藏登山學校的想法。當時正好有一個摩托車從重慶進珠峰挑戰海拔6000米吉尼斯紀錄的活動,尼瑪次仁老師就讓包括扎西次仁在內的三個學員加入了項目,為的是考驗他們的體能和高海拔適應能力。
“那次活動我們在尼瑪次仁老師的指導下走到了6116米的高度,之后就非常榮幸地加入了西藏登山學校。”扎西次仁說道。
喜馬拉雅登山向導學校(西藏登山學校)建校初期在西藏登山隊大門合影
如今,扎西次仁已經是一名經驗非常豐富的高山向導,同時也是西藏圣山高山救援的隊長,以及西藏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另外,他還是國內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人,創下了18次登頂的紀錄。而在這么多次登頂經歷中,他印象最深的還要數2008年的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活動。
2008年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活動
“那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和隊友羅布占堆負責將火種燈從海拔6500米運輸至距離峰頂30米處,火種燈和火炬不同,需要每3到4小時換一次燃料,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能熄滅。”扎西次仁告訴我們,當時他和隊友兩人各背了一盞火種燈,感覺就像照看自己的小孩一樣。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和隊友在內賬里,火種燈則放在內外賬之間,兩人輪流起來更換燃料。
“在攀登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暴風雪這樣的惡劣天氣,為了保護火種,就要不斷調整掛燈的位置。我們就這樣一路守護到了8848米左右的高度,最后兩盞火種燈都可以正常點火。”
在這次經歷中,扎西次仁還在珠峰頂上拍下了第一幅自己的攝影作品。其實很早以前,他就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無奈由于相機比較昂貴,他一直沒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臺相機。“我們都知道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但很遺憾當時因為暴風雪沖走了相機,所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位老師并沒能在登頂之后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覺得記錄也是攀登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隊員在海拔7150米上行進,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2008年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活動前,新華社為登山隊員們準備了一臺手機和一臺相機。在珠峰頂上,當羅布占堆用火種燈點燃西藏女子登山隊隊長吉吉手中的火炬時,扎西次仁用相機記錄下了這個偉大的瞬間。等他從峰頂下撤之后,才知道那張照片在全球范圍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很多新聞媒體界的人都認為那是一張非常好的照片。也是從那時開始,他徹底喜歡上了攝影。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圣火珠峰傳遞登山隊隊員羅布占堆(左)點燃第一棒火炬手吉吉(由)手中的“祥云”火炬,圖片來源:新華社,扎西次仁攝
對于扎西次仁而言,能夠親身經歷奧運火炬傳遞這樣的活動并紀錄下這一歷史性的瞬間無疑是倍感榮幸的。用他自己的話說,能夠為國家登山事業做出一點自己貢獻,是一件自己一生都值得驕傲的事情。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山事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高海拔登山運動人才的不斷涌現,也離不開國產戶外品牌的強勢崛起。在高海拔的極端環境下,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攀登者,也離不開專業的戶外產品支持。在采訪過程中,兩位扎隊就提到了裝備的持續革新為自己在攀登過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向導們在海拔7790米的營地
2019年,專業戶外品牌探路者與和西藏登山隊和西藏登山學校展開了深度合作。目前,探路者已經連續6年為他們提供專業戶外裝備支持,并資助多項教育和登山活動,致力于推動中國登山事業和戶外運動的長足發展,培養更多高海拔登山運動人才。
除了為專業人士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之外,裝備的持續革新也讓戶外愛好者們有了探索更多世界的可能性。在經驗、技巧和專業裝備的加持下,我們可以走向那原本看似不可抵達的更高處。
2024年5月,探路者發起“探索世界屋脊”系列企劃。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探路者期待與所有渴望探索未知的冒險者們走向高處,抵達神秘之境,探索“高處可攀”的世界。
關于那些曾經看似不可攀登的更高處,你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給我們呢?在評論區參與互動話題“從高不可攀到高處可攀,你都經歷了什么”,我們將為點贊數最多的前兩位用戶送出由探路者提供的HIMEX系列中國梯沖鋒衣限量禮盒一份。
?高處可攀丨自然的高處是自由
?不是野人,是“野生戶外人”!
?人類,請對自然好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