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眼科醫生便是光明的守護天使。眼球雖小,卻隱藏著許多“高不可攀的山峰”;毫厘之間,精準施治,那是對眼科醫生的嚴苛考驗。
在登封市婦幼保健院眼科有這樣一位醫生,他用巧手仁心,為患者重見光明、欣賞美麗世界架起希望的橋梁;他以精湛醫術和仁愛之心,讓無數視力缺陷患者重見光明,他就是眼科副主任醫師王興濤。
從“跟跑”到“領跑”蹚出一條眼科發展路子
“醫”生不忘,唯愛有光。2005年從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王興濤,成為登封市婦幼保健院一名醫生,經過4年輪轉后他被分配到眼科,至此,他幸運地找到了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方向——兒童眼科。
既然選擇了兒童眼科,那就一路風雨兼程!深入領域后,王興濤發現兒童常見眼部多發病一般為斜視、弱視、近視.....但這些治療起來還比較容易,最難的還是新生兒這一板塊!其中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更是我國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28周的早產兒為例,出生后機體發育遲緩,又因吸氧等情況,易造成視網膜血管生長出現問題,甚至停滯,嚴重時可出現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然而國內對于早產兒眼底病變認識起步較晚,往往忽視對早產兒眼底進行篩查,等到眼部發生病變時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很多患兒還來不及看一眼美麗世界就進入黑暗空間。” 提及這些王興濤痛心疾首。
為提高眼科業務水平,王興濤先后到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醫院,鄭州大學一附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修學習,系統學習了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與治療,通過學習解他才了解到有規范的新生兒眼底檢查,并熟練掌握了RetCam3 廣域數字化新生兒眼底成像系統。
隨著我國防治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意識的提升,2004年4月衛生部發布了《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規定出生體重小于2000克,胎齡小于32周的早產兒必須到眼科進行檢查,學習進修歸來,王興濤就一頭扎進新生兒眼病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和治療中。
不同于成年人,新生兒局限于不完善的表達能力、不可控的情緒管理、不完善的檢查設備,診療難度更高!那時候很多醫生寧愿選擇成人眼科,但王興濤卻勇挑重擔,在視網膜病變的篩查這一領域孤勇前行。
“醫院新生兒科,不管什么時候新生兒眼病及早產兒的篩查我就去,有時候下班時間和假期我也準時趕到。”詳細記錄每個孩子的情況,給孩子點藥水等瞳孔散開才能檢查,檢查完再記錄,平均下來檢查一個孩子將近一個小時,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暑假高峰期,上午掛號的病人經常會一直看到下午2點上班,科室年輕的醫生經常我'抱怨':王醫生,你這樣做讓我們都不好意思休息了!”
截止到現在,經他之手進行新生兒眼底篩查兩萬余例,填補登封市無新生兒眼底篩查的空白,沒有一例早產兒因為視網膜病變而失明。提到這個,王興濤卻依舊謙虛而低調:“我們能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這還得歸功于科室主任王學忠和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新技術的發展應用以及與新生兒科密切配合。”
風雨的歷練讓王興濤從一名兒童眼科醫生迅速成為獨當一面的專家。患兒張某,1歲5月,因雙眼視力差1個多月找王興濤就診,經診斷為雙眼先天性白內障,遂收入院手術治療,入院后為其實施了雙眼白內障摘除聯合前段玻璃體切除術。
該患兒的此次手術順利進行,只是先天性白內障手術的第一步,后期的配戴眼鏡及弱視訓練和兩歲半時的人工晶狀體二期植入,持續跟蹤患兒的后續治療效果明顯。該患兒先天性白內障的手術順利進行,使登封市婦幼保健院在兒童眼病治療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一站式”“全托底”讓更多患者重建 “光明”
世間業術有幾何,至精善守為醫者。隨著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及治療方面走上正軌,王興濤并沒有滿足,面對繁雜的日常工作,而是把目光轉向了血管性青光眼、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眼外傷等眼科疾病的診治領域,繼續為眼部疾病創造福音。
一路走來,一路收獲。王興濤在新生兒眼底病篩查診治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他也見證著國內早產兒眼底篩查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王興濤更發自內心地慶幸較早開展這項工作,為登封市新生兒眼科發展蹚出一條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沒有抗VEGF藥物和青光眼引流閥之前,簡直是病人和眼科醫生的噩夢。來自登封市大金店鎮的杜老太太,因右眼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因為年齡大,沒有及時的規范治療,進而出現劇烈頭痛,夜不能寐,痛苦不堪。
為醫治好眼疾,經過多方打聽,杜老太太在家人的帶領下輾轉到登封市婦幼保健院,要求摘除眼球。王興濤結合當時病情,藥物治療無效,新生血管阻塞房角,遂給予患者抗VEGF藥物治療,眼壓仍居高不下,疼痛無緩解,給予多頻次的前房穿刺,降低眼壓,再進行青光眼引流閥植入,植入術后患者眼壓降低,疼痛明顯緩解,馬上立竿見影。老太太激動的痛哭流涕說:折磨這么長時間的病痛終于結束了,可以好好的睡個安穩覺,感謝王醫生的高明手術治療。。。。。。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視力的眼病之一,屬于眼科急癥,一位大冶鎮70多歲的老先生,突發左眼視物不見,遂被其子女送至登封市婦幼保健院眼科就診,王興濤檢查診斷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辦理入院手續后,王興濤進行緊急治療,吸氧、按摩眼球,前房穿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擴張血管等措施,約20分鐘后患者患眼逐漸能看見光線,視力逐漸恢復。
據王興濤醫生說,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屬于眼科急癥之一,需要在患病90分鐘之內緊急處理,如果患病耽誤時間比較長再就診,可能患眼即將面臨失明的風險,70多歲的老先生感激涕零,拉著王興濤的手說:“是你給我了第二次看見的機會,感謝你! ”。
眼外傷,病情復雜,嚴重威脅患眼視力,且對面部外觀至關重要。32歲的王某,是登封市告成鎮一位經營不銹鋼門窗的工作者,在一次工作中,不慎被小型切割機劃傷臉面部,橫跨眼球,當時由外院轉入登封市婦幼保健院眼科。
王興濤接診后發現,當時切割傷橫跨患者右側面頰,右眼瞼及眼球中央,大量出血,進行緊急輔助檢查后,急診進入手術室,見患眼角膜全層裂傷,晶狀體已不見蹤影,大量玻璃體和葡萄膜組織溢出,切除污染的葡萄膜組織及玻璃體,逐層對位,縫合眼球,恢復眼球的完整性,對位縫合眼瞼裂傷傷口,抗炎、抗生素等藥物應用。
術后患者患眼光感陽性,一周后再次對患眼進行二次玻璃體切除手術,術中見前房大量積血,晶狀體已脫失,玻璃體積血,手術后,患者右眼保留光感的視力,患者感慨萬分:當時在外院,醫生檢查后建議直接摘除眼球,患者不能接受,要求找王興濤就診,經過先后兩次手術不但保住了眼球而且還有光感視力,不光給予了光明還兼顧了五官。
全方位 “服務” 打通眼健康 “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由于電子產品普及、用眼過度、用眼不衛生、缺乏戶外活動等因素導致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作為眼科專家,青少年近視高發讓王興濤憂心不已。為此,他將近視防控的關口前移、強化科普宣傳教育,他一直在身體力行。
作為登封市兒童青少面近視防控中心、登封市早生兒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中心,王興濤帶領團隊在積極做好新生兒進行眼外觀及眼底篩查,排除先天異常,并建立0-6歲兒童眼保健手冊,積極進入學校、社區進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科普宣傳100余次,讓廣大中小學生知曉近視防控知識和近視的危害,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用眼習慣,為孩子建立屈光檔案,定期復診,以期降低轄區的近視率。
“白內障要等到成熟了(看不見)再做手術其實是不對的,隨著人工晶狀體的制造工藝及質量的提高和手術設備更新以及手術醫生的技術提高,現在白內障手術已經由原來的復明手術轉變為屈光性白內障手術,術后視覺質量不但要看的清還要看的舒服”。王興濤說。他還深入社區和鄉村衛生室開展健康教育,進行眼科科普現場,做老年性白內障的廣泛科普宣傳,使廣大老年白內障患者改變錯誤的觀念:近十年來,王興濤完成數千例白內障手術,使老年白內障患者重新光明。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發癥是慢性進行性終身性致盲性眼病,大部分患者需要到省市級醫院做眼底激光治療或行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 藥物治療,才能挽救失明的眼球。為此,王興濤已逐步開展糖尿病眼底血管熒光造影、糖尿病視網膜激光光凝、玻璃體腔注藥和玻璃體切割手術。此類技術的開展,使部分患者保住了有用視力,還有些患者仍在工作崗位上,為社會做著貢獻。
為了守護更多患者的眼部健康,作為醫生王興濤已是“滿負荷運轉”,但他從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不斷學習和掌握眼科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新進展的同時,提高了診治眼科疑難雜癥的能力。同時,他不斷總結創新,發表論文《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超聲乳化吸出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使符合手術適應癥的患者一次手術就解決了白內障和青光眼的問題,減少患者再次手術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精益求精抓臨床,全心全意為患者。從最初的眼科醫生到現在的眼科學科帶頭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通過多年的努力,王興濤在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青光眼、眼底病、眼外傷的藥物及手術治療,新生兒眼病篩查及治療,兒童眼保健及青少年眼病診斷、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對自己科室的年輕醫生,王興濤言傳身教,將自己多年優秀經驗傾囊相授;在手術帶教上,他更將核心技術手把手教給年輕醫生。從進修醫生到視光專科實習生再到醫學院見習生,他在教學工作上毫不藏私,為眼科學科培養更多年輕人才。
“眼科這條路艱難而曲折,我要盡最大努力做好工作,為廣大群眾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保駕護航!”王興濤表示。盡管他沒有分身術,但他將努力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守護“睛”彩 ,點亮“視”界,做著這個世界上最“光明”的事情!(閆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