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
我們搞了一個旅行群
加群方式在文末,不要錯過
前段時間《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馬斯克的星鏈讓與世隔絕的亞馬遜叢林部落沉迷黃色”,讀者們被標題所吸引,當作娛樂新聞看完一笑,也就罷了。
這篇文章發布后,
引來多家媒體相繼轉發和討論。
近日馬斯克本人評價《紐約時報》的這個標題對雨林部落“既不尊重也不友好”,紐約時報隨即出來辟謠,解釋并沒有說土著們沉迷色情網站的意思。
想起此前一大堆國內外博主跟風、國外媒體自爆烏龍,這正是一種文明世界帶著巨大偏見對原始部落進行凝視造成的效果。
6月11日,《紐約時報》
在受到抨擊后緊急發文辟謠,
但這個標題怎么有點陰陽怪氣呢...
我們詳細找了下Marubo的地理位置,其實我以前看亞馬遜叢林人類學研究時,也對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部落土著們在全球化進程中與現代文明產生的交互與碰撞,以及馬斯克的星鏈,除了讓土著們具備更豐富的生理知識之外,還能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
Marubo,位于亞馬遜流域北部的Atalaia do Norte的Javari盆地。Marubo這個名字并非是他們自己取的,而是由外來的民族學家對當地幾種少數民族的歸類與匯總。
蜿蜒的查瓦利河,
連接了秘魯和巴西。
圖:Shutterstock
原始土著并不是全都被鋼鐵、槍炮、病菌滅絕了,他們有很多都適應到了現在,而且保持著原有的組織形態。
既然是原始部落,他們也還在這片古老的流域保留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方式:
男人負責燒森林,開墾耕地,狩獵、收橡膠、制造獨木舟和木鼓等交通、祭祀工具;女人負責照顧老弱病殘,采集香蕉和木薯,編織床單和裙子,烹飪,并且制作祭祀用的貝殼飾品、用作人體彩繪的顏料等等。
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讓
當地人的生活變得簡單而又豐富。
圖:Shutterstock
總的來說,Marubo人的生活圍繞著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分為兩大部分: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自己解決的,啟動薩滿大法向天再借五百年。
而在古老、閉塞,充滿危險與未知的叢林里,人力能左右的極為有限,因此與神靈的交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Marubo人圍繞祭祀,各有分工。
男人負責熬制與神靈對話的階梯——靈魂的葡萄酒——死藤水Ayahuasca。女人負責用貝殼、果實制作項鏈、手鐲等裝飾品,并且制作用于人體彩繪的jenipapo莓果染料——
在土著的文化里,普遍認為他們所生活的世界是由一條巨蟒震動形成,因此藝術家們在死藤水的作用下,將神話深加工為各種幾何纏繞,再由巫師(部落里的藝術大師)將復雜程度堪比集成電路板的紋樣繪制到土著們的身上:
狩獵、收割橡膠時用作辟邪,懷孕時用作神靈守護,生病時用作驅魔……
死藤水Ayahuasca的主要原料
是南美地區的一種稀有植物死藤,
意為“死亡或靈魂之藤”,
除了藥用外,還有強烈的致幻作用。
圖:Shutterstock
偉大的死藤水,作為亞馬遜叢林智慧的起點,南美洲一眾信徒趨之若鶩的靈魂指引神藥,在Marubo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孕婦預測自己生男生女、明天去不去打獵、適不適合和鄰居結婚等等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土著們都借由死藤水得到神啟。
死藤水由幾種草藥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合成出關鍵化合物二甲基色胺(在我國屬于違禁藥品),俗稱DMT,再由死藤提供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在這兩種化合物的作用下,你將“開啟靈性的大門”:在黑夜中看到堪比摩天大樓的蜘蛛和美洲豹,體會到老鷹一般凌駕群山、騰云駕霧的感覺。
并且據親歷者回憶,該儀式舉行時,你所處的那片區域還會下雨,直到儀式結束為止,這種強力致幻劑和超自然氣候現象讓亞馬遜叢林土著們對自然、神靈敬畏得五體投地,因此大大小小的薩滿儀式是每一個叢林土著的必修課。
薩滿舉行治療儀式
圖:Shutterstock
作為一個合格的Marubo人,必須熟練掌握用于不同目的(治病、求雨、求子等)的薩滿儀式操辦流程和禮節。
而在全球化過程中,農耕文明、航海文明、游牧文明逐漸在工業革命的腳步中,逐漸融合,相互影響。而亞馬遜叢林獨特的地貌仿佛形成了一種天然的結界,他們一方面承擔著外部文明的侵入和掠奪,一方面對于壓力閃轉騰挪,反而用外來技術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本來,Marubo人在叢林深處過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給自足的生活。
圖:Shutterstock
直到19世紀末,在叢林中嗅到商機的秘魯橡膠老板們逆流而上,來到了Javari盆地,通過一番熟練的巧取豪奪,壟斷了河流及流域兩岸的橡膠樹林,用武力和火力將當地土著變成農奴,并設置辦事處Barrac?o,派駐專員治理并進行貿易。
Marubo們被奴役了上百年,他們損失了橡膠還有平和快樂的生活,受到暴力與疾病的困擾,但也在第一次與白人的接觸中,接觸到方便高效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物資,學會了葡萄牙語。
直到1912年橡膠價格暴跌,橡膠生意已成為燙手的山芋,橡膠公司卷鋪蓋連夜逃離亞馬遜,人口逐漸外撤。直到1930年左右,Marubo們再一次回到與世隔絕的狀態。
那時南美黃葉病的流行,
扼殺了巴西的橡膠工業。
圖:Shutterstock
但已初步開化的土著們,很難再回到那多有不便的生存狀態中,他們需要捆綁原木的鋼索、乳膠用的錫碗、切割橡膠樹的刀、鋁鍋、縫紉機、槍支等。
因此他們乘坐自制獨木舟南下,與博阿費爾橡膠種植園取得了聯系,通過生橡膠和野獸毛皮置換需要的工具,達成了狩獵文明向貿易文明的過渡。
但精明的橡膠園主很快發現,提取到的橡膠適合用船順流而下運輸,而不是由Marubo們用肩膀一筐筐扛過來,因此他們在河邊建了個倉庫,囤積了一批橡膠,與Marubo人的合作也漸漸減少了。
天然橡膠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
先要提取裂縫處流出的乳白色樹液,
然后把生橡膠汁壓成片狀,
在陽光下曬干。
圖:Shutterstock
但部落中一個家庭為事情帶來了轉機。在1960年代,Sebasti?o Marubo作為最早離開森林生活的馬魯博人之一,帶回了另一項新技術:船用馬達,將到達下游城鎮的旅行時間從幾周縮短到了幾天。
老子英雄兒好漢,Sebasti?o的兒子Enoque,曾走出部落,成為可口可樂公司的可視化設計師,作為部落里最懂現代文明的人,Enoque勵志將互聯網帶進部落。這一夢想在馬斯克的Starlink發明之前,都只是一個夢想。
2022年,馬斯克和時任巴西總統達成合意,宣布星鏈(Starlink)入駐巴西,Enoque看到了曙光。
Enoque和巴西活動家Dutra全身心投入到請國會議員為部落安裝天線的請愿活動中,但并未得到回應。直到Dutra在臉書上看到美國女性發言人Allyson Reneau在SpaceX總部外的合影。
她第一時間聯系了Allyson,幸運的是,大家一拍即合,Allyson欣然應允,自掏腰包買了20個Starlink天線(約為1.5萬美元),當即前往部落,指揮土著們組裝好光伏電池板和天線。叢林深處的土著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從左至右依次是
Enoque、Allyson和Dutra
圖:紐約時報
接下來,就是紐約時報所報道的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部落青年們不事生產,看起來Starlink已經完全替代死藤水成為新型精神迷幻劑。部落青年們通過天線打開“靈性的大門”,開始尋求各種新奇的體驗:
小孩們沉迷于虛擬現實槍支射擊游戲;女孩們通過社交軟件和陌生人聊天,甚至轉賬;青年們則通過色情網站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并應用于實戰中……
部落里的青年們捧著手機
圖:紐約時報
部落長老們覺得潘多拉的魔盒已被打開,畢竟不打獵就會餓死的叢林生活模式不允許部落土著躺平,長老們還沒來得及充分享受到網絡的便利,就已在打擊網癮和電信詐騙的道路上策馬狂奔了:
1、 互聯網每天早上開啟兩小時,晚上五小時,周日全天開啟。
2、 組織互聯網使用培訓:合理上網、規范上網、拒絕網貸網賭、識別電信詐騙。
圖:網絡
Enoque的父親Sebasti?o表示,部落的互聯網之旅其實早已被預言,幾十年前,Marubo最受尊敬的薩滿曾預見到一種可以連接全世界的手持設備。
“這將對人民有益,但最終,會導致戰爭。”Sebasti?o說道。
Enoque否認父親的說法:“我認為互聯網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傷害,部落長老們也表示不能沒有互聯網。“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但也不必因噎廢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既然上了這條船,就再也不能逆流而行,互聯網能給土著們的生活帶來質的轉變,甚至使用得當的話,也能使部落文化得到更好地保留與傳播。
在近日的報道風波中,
Enoque也通過Ins發布視頻,
譴責媒體的不實報道,并表示
“互聯網對我們的人民來說非常重要。”
圖:LADbible
土著們現在被毒蛇咬了后,不再靠身上的紋樣看八字夠不夠硬,而能通過WhatsApp召喚弟兄們來及時救援;部落的經濟作物也能通過互聯網尋找商機,帶來更好的銷售渠道和收入;
甚至部落青年們也能有更多的婚配自由,避免更多的近親結婚;薩滿儀式或許也能通過直播獲得更多的打賞收入。
今年4月,Allyson女士再次來到巴西。應 Enoque 的要求,她又買了4組Starline天線。其中2組將送往隔壁150人的 Korubo 部落,該部落至今仍有一些居民處于完全隔離狀態。
Allyson也于近日發聲,
告訴大家不應忽視互聯網
帶給當地居民的積極影響。
誠然,一定有觀點認為這樣破壞了原始文明,污染了亞馬遜凈土。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觀點,原始部落之所以是無價的,在于他們與我們的不同,他們代表著我們失去的野性,
就像梭羅100多前寫下的:“希望與未來不在草坪與耕地之間,也不在城鎮里,而在那不受人類影響的,顫動著的沼澤里。”因此,人們失落于互聯網給這種生活帶來的沖擊與同化。
但是Marubo們首先是人,而不是標本,他們不需要通過保留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滿足外界社會的窺視欲。以往都是我們通過紀錄片、報道凝視部落的生活,看著現代科技的漏網之魚們如何在多變的自然環境中艱難求生,而衛星通信的普及,使這種凝視變成了雙向的:
也許我們也成了Marubo人們的人類學研究樣本,通過凝視我們的世間百態,他們也能不斷優化和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向更健康、安全的生活邁進。
都是鏡中人罷了
圖:電影《楚門的世界》
正是因為有雨林等地理障礙作為緩沖區,使得這種漸進的適應和學習成為可能,所以現在在雨林深處,反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明形態,他們既保留了傳統的祭祀文化及生活方式,又能熟練使用開墾工具、星鏈等先進的技術。
他們有快速融入并適應現代都市的能力,但城里人是沒有雨林生存能力的,從這個角度,他們的環境適應能力要廣泛得多。
只是在星鏈等高科技入駐原始部落時,如何在迭代和淘汰落后生產方式與保留、傳播文化精髓與獨特性中找到平衡,是全世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更多討論:
我們搞了一個旅行群,你可以發一句自我介紹到我們的后臺,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我們一起來走遍全球。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環行星球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請后臺聯系。
點擊查看環行往期
印度,石器時代的人類
7萬人在柬埔寨,淪為黑戶
征稿活動:
我們希望發掘各行各業的作者和故事,深耕互聯網、時尚、旅游、戶外、汽車、酒類及各種快消行業者優先。
你可以:
1、在后臺告訴我們您的行業、你想到的有趣選題、一小段您的文字(兩百字以內即可)
2、如果合適,我們會與您聯系
稿件字數:2500-3500字左右
長期征稿
投稿郵箱globala@126.com。
(附上簡單的自我介紹)
長按關注 (⊙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