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它是俄羅斯帝國最著名的王冠之一,鑲嵌4936顆重達2858克拉的鉆石、重約398.72克拉的紅色尖晶石,奢華程度可以與英國帝國王冠相媲美;
它的第一位主人是俄國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曾留下這樣的豪言壯語:“如果我能夠活到二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它歷經7位沙皇,貫穿了羅曼諾夫王朝后半生,見證了羅曼諾夫王朝長達155年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歷史價值早已超過它本身的價值。
今天,我們的“傳世冠冕”系列要給小伙伴們介紹的,正是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加冕王冠:俄羅斯帝國王冠。
葉卡捷琳娜加冕皇冠流傳圖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稱帝之旅
說到這頂俄羅斯帝國王冠,就不得不提俄國鼎鼎有名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雖然她是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但她并非是一個純正的俄國人,而是出生于德國普魯士的一個過氣的貴族家庭,原名叫做索菲婭?奧古斯特。
(相關閱讀:鐘愛珠寶的鐵血女王,干掉丈夫后登基,差點征服整個歐洲)
自小,索菲婭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曾多次跟隨母親游歷歐洲,嫻于禮儀和宮廷斗爭,是一位見多識廣的大家閨秀。
當時,俄國正值第十位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的統治時期,但她一直未婚,膝下無子。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
為了能在自己百年之后有人繼承皇位,她便過繼了自己的外甥——自小在德國長大的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而年僅13歲的索菲婭,則憑借著才華與容貌,在普魯士國王的支持下,從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伊麗莎白女皇選中,成為了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的未婚妻。
索菲婭
政治聯姻向來不幸,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彼得三世曾公開向索菲婭表示:自己已經有了愛慕之人,迎娶她不過是為了聽從女皇的命令而已~
還未正式迎娶,便收到了這般無情的警告,這對年紀尚小的索菲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不過,能夠在未來成為女皇的人,自然也不一般。雖然失去了愛情,但她相信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終會在這個國家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彼得三世一家
為了更好的融入俄國,她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1744年6月,俄國東正教正式為索菲婭公主施洗禮,并授予她新的教名:葉卡捷琳娜。
葉卡捷琳娜所做的這一切,與當時不尊重俄國文化、不愛學習俄語的彼得三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葉卡捷琳娜二世
很快,上到女皇,下到俄國民眾,都對這個僅有十幾歲的女孩充滿了尊敬與好感。
1762年,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去世,彼得繼承了王位,成為了第七位皇帝,葉卡捷琳娜則成為了王后。
彼得三世
本就不喜歡俄國的彼得三世,在成為國王以后,更加專橫霸道,他不顧國家利益,與普魯士媾和,引起民眾與朝臣不滿。
后來,彼得三世的行為變得更加卑劣,曾一度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想要廢后,這也使得彼得三世與葉卡捷琳娜之間的矛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同年,葉卡捷琳娜在情人近衛軍官軍格利高里·奧爾洛夫Grigory Orlov的擁護下,發動政變,成功廢除了彼得三世,成為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了她那輝煌而又奢靡的帝王人生。
格里戈里·奧爾洛夫(左)和格里戈里·波將金(右)是葉卡捷琳娜最
葉卡捷琳娜二世
歐洲有史以來“最奢華的珠寶之一”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頂俄羅斯帝國皇冠,正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圣母大教堂加冕時,佩戴的加冕皇冠。
為了重振皇室威嚴,打造一場俄國有史以來最盛大的加冕典禮,葉卡捷琳娜二世授意宮廷珠寶商Jérémie Pauzié,將皇室寶庫中那些不符合自己品味的珠寶拆掉,并用拆下來的各種金銀與寶石,為她打造一頂極盡奢華的加冕皇冠。
1762年9月,宮廷珠寶商Jérémie Pauzié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向葉卡捷琳娜二世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頂俄羅斯帝國皇冠重達4.08千克,高27.5cm,下部周長64cm。
由于受到拜占庭風格的影響,皇冠由象征東西羅馬帝國的兩個半球組成,4936顆重達2858克拉的鉆石點綴在皇冠的表面,其中,超過5克拉的鉆石有19顆,點綴在皇冠的正中間,鉆石排列規整有序,精致巧妙的花紋更是再現珠寶匠人高超的手工技藝。
兩個半球的邊緣共點綴有75顆大小、品相一致的珍珠,珍珠的溫潤與鉆石的璀璨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瞬間為這頂氣場十足的皇冠增添了一絲溫潤、高雅。
半球的中間點綴有橡樹葉花環和橡樹果紋樣的鉆石拱門,代表著俄國皇室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
拱門的上方鑲嵌一枚重約398.72克拉的紅色尖晶石,是時任俄國特使尼古拉.斯帕菲爾到訪中國時,花了2672金盧布夠得。
它曾一度被誤認為是紅寶石,直到近些年,隨著鑒定水平的提升,經寶石學家鑒定,為稀有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價值絲毫不遜于紅寶石,被列為前蘇聯七大歷史名鉆之一。
位于尖晶石頂部的鑲嵌著一個由五顆鉆石組成的十字架,代表君主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君權神授等思想。
在加冕典禮上,葉卡捷琳娜二世身穿加冕禮服,手拿帝國權球與權杖,頸前佩戴加冕項鏈,尤其是頭頂上佩戴的由無數珍稀寶石組成的俄羅斯帝國王冠,更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增添了一絲威嚴的氣勢。
傳承7代沙皇 終在埃米塔什博物館安身
自此之后,這頂俄羅斯帝國王冠便成為了俄國皇室加冕的專屬王冠。
在之后的155年時間里,相繼繼承王位的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尼古拉二世六位俄國君主,在加冕典禮等重大節日時,都曾佩戴這頂象征權力、奢華至極的王冠。
《亞歷山大三世皇帝和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皇后的加冕典禮》1888年
1906年,在第一屆國家杜馬的開幕式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最后一次佩戴了這頂俄羅斯帝王皇冠,由于皇冠太重,不僅將他的前額壓出一道疤,還讓他患上了偏頭痛的毛病。
而這也正完美詮釋了“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這句話。
尼古拉二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尼古拉二世下令將包括俄羅斯帝國王冠在內的眾多珍寶,從冬宮轉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宮,由于消息走漏,部分珍寶在轉移的過程中不幸遺失。
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布爾什維克革命者推翻了君主制,羅曼諾夫王朝就此覆滅。
而歷任皇室珍藏在皇室珍寶庫中的珠寶,則被國有化,放置在克里姆林宮的軍械庫中保管。
1922年,在蘇聯和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的領導下,這些珍寶被清查并登記造冊,記錄在《俄羅斯鉆石與寶石珍藏》一書中。
由于,新政府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為了迅速籌集資金,軍械庫中的珍寶在經過專家的評估后,部分年代較近、沒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珠寶被拆解,金銀材質被融化重鑄,并于1927年3月16日在倫敦佳士得進行清盤拍賣,而這也成為了俄羅斯珠寶史上最大的遺憾。
不過好在這頂俄羅斯帝國王冠,憑借著155年的歷史和非凡意義,在戰爭與拍賣中僥幸逃過一劫,目前被保管在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靜靜的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成就。
J先生說:
俄國帝國皇冠作為俄國皇室眾多傳家寶之一,它奢華璀璨,奪目耀眼,堪稱皇室中不可多得的珍寶之一。
從1762年誕生至今,在262年的時間里,它陪在7位君主身邊,見證了羅曼諾夫王朝的光輝榮辱,其歷史價值早已大過本身的價值了。
現如今,它雖然被收藏在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中,不再露面,但它的形象卻被印在了國徽圖案的最頂端,與俄羅斯人民一同見證俄羅斯那美好的未來。
你還想看哪頂冠冕的傳奇故事?歡迎留言分享~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玉石“跑水”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寶石中的“水”有哪些都在這
你的手串“歸圓”了么?1篇讀懂“歸圓度”!“強迫癥”看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