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坡
最近開始讀狄金森的詩歌,這一首太能描繪我的精神現狀了。
《許多瘋狂是最神圣的理性》
許多瘋狂是最神圣的理性-
對于明察秋毫的眼睛-
許多理性-是最徹底的瘋狂-
總是大多數,于此,
獲勝,儼然全體-
同意-你就健全-
異議-你即刻處于險境-
處置你以一條鎖鏈-
我是按照海倫·文德勒的解讀來讀的,文德勒說狄金森常常省略推論過程,若要邏輯完備,應該如此理解:
許多瘋狂是最神圣的理性-
對于明察秋毫的眼睛-
但在遲鈍的眼睛看來-
最神圣的理性只是謊言-
許多理性-是最徹底的瘋狂
對于那只明察秋毫的眼睛-
所以,這里的重點是明察秋毫的眼睛。只有明察秋毫的眼睛,才能夠辨認并堅持最神圣的理性,哪怕這樣的理性被大多數人識別為“瘋狂”;同樣,只有明察秋毫的眼睛,可以發現大多數人相約遵守的許多“理性”行為,其實已經變成了瘋狂。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得神奇,心中也越充滿了敬畏,那就是頭頂上的星空與內心的道德準則”。感謝城市的光污染,我們已經看不見星空了,感謝信息污染,我們也很少能感受到內心的道德律了。
我最近發現,每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其實是大不相同的。其一,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與興趣專長不同。就像我有一位藝術家朋友,她喜歡在工作室附近閑逛,隨手撿到一些蒲公英、樹枝什么的,都可以變成創作的靈感與素材。我還有一位喜歡捉魚的朋友,他對于周邊的水情魚情就很了解。
其二,每個人過去的經歷,那些做出或沒有做出的選擇,會在意識深處影響一個人眼中的世界。關于這一點,我之前是沒有充分意識到的。當你離開一座城市,換了一份工作,你會發現與從前那些相談甚歡的朋友漸行漸遠。共同話題的減少只是表面上的原因,還有一點很關鍵,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合理化自己當前的處境。
為了證明自己已經做出了最好的選擇或者不選擇,人會反復調整和修飾自己眼前的世界。那些抱怨而不動彈的人,已經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的每一種美好的事物,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因為沒有足夠多的人愿意為了保衛它而放棄其他的東西。
一個人或一個社會,永遠無法得到自己不是真心想要的東西。這么說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點殘忍,卻接近于真相。
所以對于不想被流沙淹沒的靈魂來說,表達、交流、禪、藝術,都是生活的日需品。隨之而來不都是愉悅,更多是孤獨、痛苦、無力和不安。中平卓馬說:“當我們觀看埃文斯以及與他時空遙遙相距的阿特熱的攝影時,我們被導入語言中最原始意義的不安,這個不安與恐懼沒有關系,而是出自世界與自己關系的動搖、出自某日突然襲擊我們的關系的扭曲。”中平卓馬引用福柯的話來解釋這種不安,“不安是存在的先決條件。”
我從前以為詩與藝術的用途是裝飾眼前不完美的世界,后來才知道,它們主要是用來調整內在的算法,幫我們抵達或回返到,原初而陌生的自己。
我們現在擁有無比便捷的交流工具,但我發現人們是越來越恐懼交流的,我是說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因為人們寧可保持膚淺而舒適的一致,也害怕觸碰到冰冷的理性判斷,因為這種判斷是會要求行動的。
就這樣,瘋狂與理性慢慢地互相置換。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向左向右看齊來判斷何為理性何為瘋狂的。這個時代的大眾傳媒,是要承擔責任的,正如昆德拉早已提出的警告:“傳媒的精神與文化的精神是相悖的,至少對現代歐洲所認可的文化是如此:文化基于個人,而傳媒導向單一化;文化照亮事物的復雜性,而傳媒使事物簡單化;文化只是一種長久的拷問,傳媒則快速回答一切;文化是記憶的守護神,傳媒則是時下新聞的追逐者。”
不過昆德拉的標準是比較嚴格的,在我的記憶中,媒體也可以是文化的朋友,也可以照亮事物的復雜性,做出拷問,傳遞記憶。雖然相對于偌大的沙漠來講,我曾經喜愛和依賴的那些媒體都只是很小的綠洲,但它們對我建立自己的頭腦和目光,居功甚偉,我永遠感激。只不過它們已經消失在時間之海。那么今天,我們的文化變得怎么樣了呢?今天的年輕人又靠什么來判斷自己是理性的還是瘋狂的呢?
其實我自己都會恍惚。有時看到一件事,明明很瘋狂,但依稀感到這里邊似乎有一種理性。但也可能它只是簡單的瘋狂,是我想多了。每當我陷入這樣的困惑,而發現大家只是把這些事當成無關緊要的生活插曲,我都會有點不知所措。這也是我堅持在寫東西的一個原因,時間是忠實的朋友,它可以幫我們區分很多事物。
卡夫卡和一位青年外出散步,回到自己家門口的時候,卡夫卡仰起頭,緩緩地將視線掠過屋前,問道:“您知道上我家要走多少級階梯嗎?”青年說不知道。卡夫卡說:“我也不知道。我從來沒有數過。如果我知道確切的數字,我可能每爬一級都會因害怕而倒吸一口涼氣。不妨用面對自己的方式面對困厄,一分鐘一分鐘將它點亮。”
繼續閱讀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