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侵略者,真是可惡!”,1938年,道士畢云將菜刀打磨成匕首,并在晚上干掉了2名日軍哨兵。后來,加入了抗日大隊,并屢建奇功。
在山東威海,1915年的早春,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畢云。家境貧寒的父母無力撫養,將他送至威海城北的天后宮。
“掌門,這孩子就托付給您了。”母親含淚說道。
老道士接過襁褓中的畢云,輕聲答道:“放心,我會好好照顧他。”
畢云在天后宮度過了他的童年。七歲時,他正式成為老道士的徒弟,開始了修行之路。
“師父,這是什么經書?”小畢云好奇地問。
“這是《道德經》,你要好好誦讀,領悟其中的道理。”老道士溫和地解釋。
在平時的修行中,老道士發現畢云不止是對經書,還對武術的興趣頗厚,而且他的天賦也不差。因此,專門找了個武師來教他習武。
“看招!”畢云揮劍向武師攻去,動作迅猛而準確。
“好!有進步!”武師贊許地點頭。
隨著歲月的流逝,老道士仙逝,畢云接任了天后宮掌門。
1938年的春天,日軍的鐵蹄踏破了威海的寧靜。
“師父,日軍占領了威海。”徒弟李文慌慌張張地跑來報告。
畢云眼中閃過一絲憤怒:“這些侵略者,真是可惡!”
不久后,李文因拒絕向日軍脫帽鞠躬而遭到毒打。畢云聽聞后,怒火中燒,沖向城門。
“你們為何打人?”畢云質問日軍。
“不服從命令的就該打!”日軍軍官囂張地回答。
一場沖突后,畢云被日軍吊打,仇恨的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我要為他們報仇!”畢云咬牙切齒地說。
他取來一把菜刀,精心打磨成鋒利的匕首,準備刺殺日軍。
一天晚上,機會終于來了。“就是那兩個日本兵。”畢云潛伏在暗處,靜靜等待機會。
當這兩個哨兵巡邏落單的時候,畢云迅速接近并解決了他們。接著,他又在日軍據點附近潛伏,等待下一次機會繼續殺敵。
“終于等到你們了。”畢云看著三名日軍離開據點,心中暗自盤算。
他利用地形和智謀,成功誘殺了這三名日軍,其中包括一名警惕性極高的伍長。
“五個了,還不夠!”畢云心中默念,他決定投身抗日隊伍,為國家和民族盡忠。
畢云先加入了國民黨鄭維屏部,但鄭維屏的消極抗日讓他失望透頂。一次戰斗中受傷后,他被共產黨領導的威海抗日大隊所救。
“你們是誰?為什么要救我?”畢云疑惑地問。
“我們是威海抗日大隊,為了國家和民族而戰!”一名戰士慷慨激昂地回答。
畢云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毅然加入了抗日大隊。他帶領部隊屢建奇功,很快升任為威海一區區中隊長。
“隊長,有日軍大掃蕩的消息。”一名偵查員緊急報告。
“快,命令部隊化整為零,分散轉移!”畢云果斷下令。
然而,在轉移途中,他的掩護部隊被日軍包圍。戰斗愈發激烈,畢云為了掩護戰友突圍,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隊長!”戰友們悲痛地呼喊。
畢云,這位從道士成長為抗日英烈的英雄,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他的事跡將永遠被銘記在人們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