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刷視頻,發現張雪峰不知道在猴年馬月的直播中曾經推薦文科生大家報考法學,但是他頓了頓又說,法學是個大后期專業。
“大后期”三個字,勾起了我很多回憶。上本科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玩一款MOBA游戲,叫DOTA。在游戲里,所謂的“大后期”英雄,往往都是出生時陣營里最弱的那部分,需要在隊友的保護下,前期不斷打怪練級,后期才能出山決定戰場走勢。
似乎足以影射當下法律行業大環境一點的是,隨著后期游戲節奏的逐漸加快,“大后期”在前中期生存困難,如果沒有靠譜的隊友,如果沒有足夠長的發育場景和條件,他們根本沒有出山的機會,整場游戲就已經結束了。
這其實是大多數青年律師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很遠處有一抹亮色,但望山跑死馬,這條路還長著呢。
相較于大量文科專業,法學面臨的從來不是學科實還是虛的問題。比起新聞學和傳播學,在文科賽道,法學已經算特別貼近實務的學科了。法海本就浩瀚,結合社會運轉,個體操行,落到紙面上,普通人哪怕畢生研習也難以窮盡。
更何況很多學校的教授本身即律師,學長學姐遍布公檢法和紅圈所,實操層面機會太多,大可早點脫離校園錘煉技藝。只要學校不脫離五院四系,踏進法律圈的門檻,遠比想象中更低。
但這行業確實也最苦,看起來有一道司法考試攔路,可通過考試,已經是這個圈子里最簡單的一件事了。
當你實習的時候,會被定向送到法院整理材料,熬得沒日沒夜,畢業以后進入基層院,每天醒來就是無數積壓的案件,解不開的糾紛,惦記著拼搶入額機會。即便如此,以普通檢察官和法官的薪資,在大城市生存依然壓力巨大。月薪一萬,每天都在審一千萬的案子,怎么看都有人間的參差感。
如果選擇踏進律所,那接觸的則是社會的另一面。律所選擇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樓宇,每天開門就在燒錢,進賬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委托人。而大多數沒有門閥背景的普通人,從象牙塔出來就扎進圈子,根本沒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甚至經驗實操都沒法落地,兩手空空,找誰要錢?
這其實是巨大的兩難選擇。在體系內,只能安安穩穩清貧樂道,在體系外,每天面對的則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加之以我國律師行業市場化的時間來看,這個行業的真正的好日子其實并沒十來年。遑論著司法考試下調門檻,不少行業凋敝后,從業者涌入法律賽道,讓法律服務市場一下子供大于求。
所以于更多希望報考的學生來說,建議先判斷自己是否喜歡,再次判斷自己家世如何,是否熱愛學習,同時可以參考一下邏輯和思辨能力,然后盡可能地挑選五院四系,客觀了解國家法治現狀,去掉電視劇濾鏡,壓低預期,再考慮報考法學這個專業。
法學不是一門無用之學,但也請相信我,你以為的叱咤風云,是日常光鮮亮麗出入高級商務場所,臨了在法庭上舌戰群儒,語驚四座,迎來陣陣掌聲的故事。這些場景,很可能只存在于電視劇和電影里。你即將踏進的,很可能是無限加班,和需要終身學習的一份“大后期”行業,期間你不止需要積極社交,自我包裝,還需要提升技能,不斷夸賽道攻克CPA等一系列垂類行業證書。
作為一個本科新聞,二碩才踏進法律行業賽道的后來者來說,本不該說這么多。這不是一封勸退書,這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什么絕對優秀的專業,絕對領先的行業,在任何一個賽道,都可能是明確的二八分——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說點去掉濾鏡以后的行業剪影:第一件是辦公室門前的那位律師小姑娘,前一陣看她嗷嗷叫加班每天到半夜,感覺整個人臉色蒼白。我說不行就別這么累了,她說,不這么累有什么辦法呢?
第二件是前天和一位95年的青年律師,一起坐地鐵回所。他嘆了一口氣,說要知道現在市場這么難,當年畢業心氣高,其實還不如留在法院呢。
還有一件是昨天去一家律所交流,碰上一個做市場和一個做人力的,雙雙通過了司法考試,就是不做律師。我問,為什么不轉律師呢?她說,轉了還不如現在呢。
“要知道”“還不如”……想想,人生無非是這山望著那山,井里望著井外,各自都難過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