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幅員遼闊,地理人文的演化催生出不同的地域性稱謂。
在江浙滬,遍地是李總、王總;廣東地區都是靚仔;天津衛一律叫“師傅”;而來到尊師重教的齊魯大地,人人都是“撈什兒”(老師)
我的濟南朋友告訴我:來濟南辦事,喊一聲老師事就成功了一半。
不得不感嘆山東作為孔孟之鄉,真正地做到了一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兄弟李哥第一次報團去濟南玩,逛趵突泉時導游一口一個“各位老師兒,往這兒看”,他還以為自己掉進了一個教師團。
后來他發現這里無論是出租司機還是商販就連警察都喊他“老師”,他問我,是不是濟南人都喜歡cosplay啊?
就像山東習慣把QQ叫丘丘一樣,“老師兒”這個稱謂也是齊魯大地特有的修辭,更是泉城人的人生智慧:尊重但不過分抬高,親切但不過分熟絡。
我的濟南朋友告訴我:在閃動,叫人老板,太資本主義。叫小姐,太輕浮。叫同志,產生歧義容易被打,因為山東沒有0,最次你也得是個0.5。
權衡之下只有“老師”才最安全。
安全就代表安穩,內外方圓,安定四方是很多逐夢公務員的山東人一生之追求。
濟南沒有了老師兒,就如同西方沒有了耶路撒冷,是不完整的。
我和跟著濟南朋友在她老家玩了兩天,最后一天臨走前她說想去拜訪一下以前班主任,送條煙過去。
到了班主任家,對方年事已高,記憶有些模糊了。一開始沒認出來朋友,班主任見到她時第一句:“這位老師您找誰呀?”朋友回道:“哎呀,老師呀,您是我老師呀!”
我站在一旁,仿佛感受到了空間折疊,這倆人擱這各拎各的。
如果你來過濟南,你就能讀懂山東人渤海一樣的胸懷,尊重與體面可以給到你方方面面。
尊師從不論其貴富貧賤,這是每一個濟南人都諳熟的道理。
頻繁使用這個萬流景仰的稱謂更能體現出濟南的熱情好客,外地人在這里感受到了無差別化的尊重。即便是你吃飯比別人吃的快,吃的多,濟南人也會給你豎起大拇指說:“不虧是撈什兒!”
濟南宜家的引導標語寫的都是“老師er”
回去的路上我和朋友討論老師泛化現象,我說這就是漢語言對陌生人敬稱的缺失,本質上就是尊稱的通貨膨脹。
朋友告訴我:你不懂老師,更不懂山東。
濟南的“老師”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沒有兒話音的,它可以泛指理發店的tony,也可以是駕校的教練,甚至可以是三歲的老小,可以是萬物。但字正腔圓的“老師”只能是真正教書育人帶編制的人民教師。
后者在濟南不再是一個稱謂,而是地位的象征,享有優先擇偶權。
一個在北京教書的朋友去了趟濟南。那天他在賓館叫了個外賣,一開門,外賣員直接喊:“老師兒,您的餐到了。”
他說這里不愧是教師地位最高的省份,我啥也不說他們都能知道我是干啥的。
朋友在濟南呆了一周回來后和我感嘆道:
“唉,早知道這么費勁巴累的考編評職干啥,直接去濟南生活就好了。”
作者|保安007
“一生尊師重道的山洞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