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所以為的、最優雅的時代之一。彼時的審美,無以類比。我們這個圈子里,慣常使用的定語是,潮流來來回回,周而復始;但那樣的風格,從沒回來過。像《羅馬假日》的結局,戛然而止。不算遺憾罷,但有些東西,從來珍貴,遺失不補。譬如,還有誰會穿三件套、配懷表呢。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身處的時代里,就是如此精致;在那樣的背景下,才有了更為優雅的寶璣。他的作品不僅受到彼時王公貴胄的青睞,甚至許多文豪都曾在字里行間,毫不吝于溢美之詞。我和朋友每次在談論寶璣時,都覺得他是這個行業里,唯一的全才,因為他兼具了感性與理性。感性是,他創造了至今仍為許多品牌沿用的寶璣針,以及標志性的寶璣字;理性是,他發明了寶璣游絲、懷表自動上弦裝置等若干機械結構,以及始于1801年的陀飛輪。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
巴黎鐘表堤岸39號
寶璣制表工坊
寶璣陀飛輪的
水彩構造圖
1801年
寶璣No.1176
陀飛輪懷表
寶璣No.1188
陀飛輪懷表
彼時,寶璣在法國巴黎的鐘表堤岸,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制表工坊。陀飛輪的初衷,來自垂直擺放于西裝的懷表,因為受到重力干擾,會產生走時誤差;而陀飛輪的構造,則是將機芯中的擺輪、游絲和擒縱機構置于同一框架中,通過不斷旋轉,互相抵消來自各個方位的重力影響。當然,它也有一望即知的風格、和異乎尋常的美觀。
同年,寶璣的陀飛輪獲得了法國內政部頒發的專利證明,為期十年。這項發明非但是業內的創舉,且在懷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如今,仍在廣泛沿用,以及被公認為,鐘表史上最復雜的功能之一,并以不同的形態和變化,出現于寶璣的各個系列中。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65
超薄陀飛輪220周年紀念腕表
寶璣Marine航海系列5577
陀飛輪腕表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3358
陀飛輪腕表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95
超薄陀飛輪鏤空腕表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7
雙陀飛輪腕表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67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和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飛輪時間等式表,是寶璣陀飛輪在一簡一繁上的代表。5367,具備寶璣表的所有經典特征,看似簡單的設計里,細節極多。偏心陀飛輪,表盤為大明火琺瑯,指針為寶璣針,時標為寶璣字;刻度在每五分鐘的間隔上,均以抽象的鳶尾花造型為裝飾,表殼周遭,是經典錢幣紋、以及圓頭直表耳。
機芯為純手工雕刻,環形自動擺陀位于機芯邊緣,可一目了然于機芯中的一應細節。超薄設計,即便采用了復雜的陀飛輪,但機芯僅厚3mm;整表厚度也不過7.45mm。它的偏心表盤,其實極不對稱,遠不是尋常意義上,必須上下左右皆要有所呼應的布局。但這看似全不循規蹈矩的設計,卻被許多表迷公認為古雅又傳統、好看之極。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67
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
5887,同樣的偏心式陀飛輪設計,但卻同時搭載了制表史上另外2項復雜功能——時間等式和萬年歷。這樣的手表,寶璣是第一個做出來的。時間等式,源于日常規范的標準時間,其實與太陽真正的運轉時間并不相同,誤差,每年大致在-14到+16分鐘之間,時間等式就是可以同步顯示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并指出其中的誤差。
萬年歷,則可以同步顯示星期、日期、月份,以及識別平年與閏年并自動跳轉。如此復雜的功能疊加,在5887的表盤上卻并不見有絲毫繁復,4根指針、兩個窗口,便已容納這洋洋大觀。鉑金表殼之內,表盤與表背也加以特別修飾。藍色金質表盤采用兩種璣鏤刻花圖案,中央的波浪紋,呼應Marine航海系列的主題;機芯則鐫刻有風玫瑰航海羅盤圖案、法國皇家海軍一級戰艦“路易斯皇家號”則布滿整個主夾板,以示在法王路易十八時代,寶璣被授予“法國皇家海軍御用制表師”稱號的淵源。
寶璣Marine航海系列5887
陀飛輪時間等式腕表
今年的重頭戲,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雙旋轉陀飛輪“鐘表堤岸”18K玫瑰金款,以寶璣工坊為命名的表,無論任何款式,意義都非比尋常。5345,曾在2020年推出過鉑金款式,機芯是588N,2024年新款,則升級為588N2。前者機芯零件總數為738枚,后者為740枚。且在其他細節上,兩者也有不同之處。
雙陀飛輪,在于通過一個中央差動調速器驅動的、兩個具有獨立發條盒的陀飛輪,來更好的平衡速率,讓擺陀夾板可以每12小時完成一次旋轉,走時精度,是1+1大于2。這并非在說,寶璣的單一陀飛輪機芯有何不妥,只是在1801年被發明以來,寶璣一直在嘗試以各種方式,來使這個迄今已歷223年的發明,在精準上更進一步。像588N與588N2,只兩枚零件的增減,便再次做出了微調。以及,5345,其實在機芯上的很多構造,都來自于1801年的原型。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
雙旋轉陀飛輪“鐘表堤岸”腕表
鉑金款5345,機芯的金質主夾板鐫刻圖案為鐘表堤岸的立面外觀;18K玫瑰金款,是鐘表堤岸的俯瞰。不同的描繪,有不同的視角,像版畫一樣,都是歷史的縮影。寶璣品牌的誕生地,以寶璣所擅長的手工雕刻予以復蘇,這精雕細琢,包含多種技法。如淺浮雕鐫刻,先將夾板做鏤空處理,再以描線筆尖描繪出細線,并用黑色和白色鍍銠,營造出具有層次的灰度對比,整個過程,以100個小時為起。
5345正反面皆為鏤空,因此每個零件,無論是否可見,都需要經過極為傳統、且手法各自不同的打磨與修飾,以詮釋表款的盡善盡美。陀飛輪框架,做了鏡面拋光;分鐘刻度,飾以太陽紋;差動器夾板,有蝸形紋;機芯齒輪和發條盒,用環形緞面打磨;表盤則額外涂有清漆,在藍寶石表鏡的映襯之下晶瑩流暢、且光影不定。5345,可能就是寶璣目前技藝的大成之作。當然,寶璣的造詣遠非如此,之后還有什么鬼斧神工,恐怕誰也難以預料。
點擊瀏覽
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
雙旋轉陀飛輪“鐘表堤岸”
鉑金款腕表
去年夏天,表展。住在上海某酒店。等朋友結束工作然后開飯。樓下對面是寶璣的店鋪。差不多半夜了。我看著那很大的液晶屏,亮了又閃;幾只不同系列的手表,交替出現。
我這人,心事很重,站著看了很久,直到朋友來敲門。她問我,你干嘛呢?我說,你看樓下的寶璣,現在所有做陀飛輪的品牌,新聞稿里天花亂墜,如何與眾不同、如何修飾、如何更改造型,可陀飛輪是寶璣發明的,甚至還有品牌用寶璣的陀飛輪開宗立派,但它們只字不提。
朋友說,你又喝酒了罷。
沒有。只是有些被忘記和忽略的事,偏偏我還記得。唔。我就是個既念舊、也懂點歷史又很碎碎念的鐘表編輯。
2024、1801,我隔了223年的距離,獨自揣測鐘表堤岸的情景。它們都寫在5345里。無論堤岸或手表,至今仍立此存照;它們都是那個時代里,影響至深的備注。
法國共和九年獲月七日,寶璣陀飛輪獲得專利認證的日子,公歷,1801年6月26日,就是今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