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海天雄鷹》在央視多個頻道開播,也引起了諸多網友的熱議。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航母艦載機試飛員發生的故事,他們不惜用生命做賭注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試飛,才換來了如今我國航母的成就。
而隨著電視劇的熱播,12年前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艦載機試飛的訓練得以重現,當時在沒有任何經驗,更別說教案的情況下,我國五位試飛員硬是用生命闖出了一片天地。
那么,如今已經這么多年過去,這五位試飛員現在怎么樣了?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戴明盟
戴明盟作為我國艦載機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成長歷程與我國航母事業的發展緊密相連。
2005年,我國開始研制固定翼艦載機,次年9月便啟動了艦載機試飛員的選拔工作。1971年出生的戴明盟憑借出色的飛行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成功入選首批試飛員。
他曾擔任海空雄鷹團一大隊大隊長,主飛蘇-30戰機,是海軍特級飛行員。為了掌握艦載機著艦技術,戴明盟被選派赴俄羅斯學習。
回國后,他在試飛組中表現突出,以優秀的飛行技術、強大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脫穎而出,常常第一個挑戰最困難的科目。
2011年7月,戴明盟駕駛殲-15在模擬甲板上完成滑躍起飛,開創了我國艦載機發展的新紀元。
次年,他又在遼寧艦上首次完成著艦和滑躍起飛,成為我軍航母著艦、起飛第一人,為我國航母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后,戴明盟的職業生涯不斷攀升。
2013年,他擔任我軍第一支航母艦載機部隊副部隊長。2014年,他獲得“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稱號,并被提名為“八一勛章”候選人。
2019年,他晉升為少將,任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如今,他已成為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部隊司令員。
戴明盟不僅是出色的飛行員,還致力于人才培養,為我國培養了眾多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他的飛行生涯持續到近50歲,體現了對航空事業的無限熱愛。
時至今日,戴明盟仍然奮戰在航空領域的第一線,為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做出持續貢獻。他的事跡不僅是個人的成長歷程,更是我國航母事業發展的縮影,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
徐匯軍
徐匯軍,1973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1991年招飛入伍,是我國艦載機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作為海空雄鷹團的一員,他與戴明盟共同為我國航母艦載機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2012年11月23日,是中國航母艦載機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戴明盟成功實現首次著艦后,徐漢軍緊隨其后,成為第二個成功著艦并滑躍起飛的飛行員。
雖然在技術水平上略遜于戴明盟,但徐漢軍的表現同樣令人贊嘆。2016年4月,一起不幸事故震驚了整個艦載機部隊。
新一批艦載機學員張超在訓練中因操縱系統突然失靈而犧牲。這一事件給試飛員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整個團隊士氣低落。
面對這一困境,時任副部隊長的徐漢軍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他親自駕機沖上云霄,以實際行動致敬犧牲的戰友,同時也鼓舞了團隊士氣。
徐漢軍的舉動不僅幫助隊員們走出陰霾,還讓他們更加正視試飛員工作的重要性和風險,端正了工作態度。
徐匯軍的領導風格可以用“身先士卒”來形容。他注重團隊凝聚力,善于用實際行動帶領部隊。這種領導方式贏得了隊員們的尊重和信任。
2018年,在戴明盟離任后,徐匯軍接任部隊長職位。他繼續在艦載機部隊服役,為我國航母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徐匯軍的經歷生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責任與擔當,他的故事值得我們銘記和傳頌。
魏紅偉
魏紅偉,一位來自空軍試飛團的杰出飛行員,是我國首批科班出身的試飛員之一。他由西北工業大學與空軍飛行研究院聯合培養,不僅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在實踐中展現出卓越的能力。
這樣的教育背景為他成為一名專業試飛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培養了他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和過硬的專業素養。
憑借出色的表現,魏紅偉作為尖子生被選入艦載機試飛員隊伍。
在這個崗位上,他默默無聞地為我國海軍航空力量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努力終于在艦載機試飛中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首批成功著艦的五名試飛員之一。
隨后的一年里,他更進一步取得了航母上艦資質,為我國航母戰斗力的提升添磚加瓦。
完成艦載機試飛任務后,魏紅偉的職業生涯迎來了新的轉折。
他離開了艦載機部隊,調回空軍試飛團繼續他的試飛事業。這一決定體現了他對試飛工作的熱愛和執著。
如今,魏紅偉仍然活躍在試飛員的崗位上,持續為國家航空事業做出貢獻。他可能正參與著新型飛機的試飛工作,為我國空軍裝備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魏紅偉的職業生涯展現了一名優秀試飛員的成長軌跡,他的專業精神和默默奉獻的態度,無疑為后輩樹立了榜樣,也為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盧志永
盧志永,一個令人敬佩又讓人心痛的名字。作為首批五名成功完成航母著艦的試飛員之一,他的結局是最令人痛心的。
1976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縣的盧志永,18歲時響應國家號召入伍,開啟了他傳奇又短暫的軍旅生涯。
從新疆空軍110團的普通飛行員到大隊長,再到被選拔進入空軍試飛團,盧志永的每一步都展現了他過人的能力和堅韌的意志。
尤其是在調入海軍殲-15試飛組后,他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完成了艦載機著艦任務,為我國航母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命運弄人。
2014年12月,已調回空軍試飛團的盧志永與戰友溫智平執行殲轟-7A的試飛任務時遭遇不幸。
當時,飛機在渭南經開區上空突發故障,面對危急情況,兩位英雄沒有選擇立即棄機跳傘,而是為了避開下方密集的工廠區,將飛機調向西側空曠地帶。
正是這個英勇的決定,讓他們錯過了最佳逃生時機,最終與飛機一同墜毀。
盧志永的犧牲,再次印證了試飛員這個職業的危險性。他們如同在刀尖上起舞,每一次飛行都可能是生命的考驗。
而盧志永,這位曾經克服重重困難完成航母著艦的英雄,卻最終成為五名首批著艦試飛員中唯一一位在空中遇難的烈士。
孫政雄
孫政雄的職業生涯是中國艦載機發展史上的一個縮影。2002年,他成為一名試飛員,為國家航空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2年11月23日,孫政雄成功駕駛殲-15完成著艦,成為中國第三位實現這一壯舉的試飛員。
然而,就在這個輝煌時刻,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卻又充滿遠見的決定:從試飛員轉型為飛行教練。
這一選擇背后,是國家對艦載機人才的迫切需求。培養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經驗豐富的教練來完成。
孫政雄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毅然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作為首批教官之一,孫政雄面臨著從無到有的艱辛。
他與其他轉型教官一起,開始探索如何培養艦載機飛行員,制定訓練大綱,編寫飛行手冊。這個過程充滿了困難,但他們堅持不懈,最終建立起了科學、規范的培訓體系。
孫政雄的努力得到了認可,他后來擔任了艦載機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在他的帶領下,飛行教官團隊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彰顯了他們對國家航空事業的卓越貢獻。
從優秀的試飛員到杰出的飛行教練,孫政雄用自己的選擇詮釋了什么是責任與擔當。他不僅為中國艦載機事業貢獻了自己的飛行技術,更為未來艦載機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故事,是中國航空力量不斷壯大的生動寫照。
參考資料:
央廣網:“改革先鋒”戴明盟: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
陜西網渭南站:王牌試飛員犧牲 渭南群眾獻花詩人頌詩悼念英雄(組圖)
中國新聞網:殲15觸艦復飛全程曝光 飛行員選拔堪比航天員
環球網:殲15著艦第一人離任艦載機部隊 一等功臣徐漢軍繼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