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用說嘛,毫無疑問是我們江蘇啊。
我說過的吧,我之所以沒去更高等的學府就讀,不是因為我分不夠,而是因為我媽硬要把我控在滬寧線上。
不然的話,武大山大華中科技大南開川大西安交大這種學校基本是專業隨便報的。
高考出分之前,我媽看我愁云滿面,她以為我考砸了,于是也變得患得患失起來,每天晚上就坐在那本指導填志愿的小冊子前自言自語——
“要不這所學校吧?不行不行,太貴了太貴了(分太高的意思,她的戲謔之語),分不一定夠。。。
要不就這所吧?不行不行,也好貴也好貴。。。
實在不行就中央民族大學吧(我少數民族,可以降20分)?好歹帶著‘中央’兩個字呢?不行不行,他家沒醫學啊。。。”
如此循環往復。
直到有一天,她終于做出了妥協。仿佛做出了此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她鄭重其事的,用似是勸我嫁給80歲老頭的語氣,試圖說服我說——
“要不咱就報山大吧。山大的醫學也挺好的(她竟然用‘也’這個字來形容山大的醫學,只怪我當年年少無知,要不然定要好好的噴她)。
真的,不騙你!我舅舅就是山大學微生物的,還去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反細菌戰呢,可厲害了。
遠是遠了點,但這不是曲線救國嘛。這也是為了學醫做出的必要犧牲嘛。”
結果分數出來以后,我媽一看考這么高,立馬放飛自我了。什么她舅舅的山大,不認識、不清楚、沒聽說過。還是南京的醫學院香啊。南京賽高!
可,我記得前幾天,她不是這樣的。她前幾天還試圖勸我“嫁”給山大來著。這反差大的我直接愣在原地好久。
我媽的態度,也是江蘇大部分家長的態度。
江蘇有很多家庭,在擇校時,都把離家近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大家都不想離開滬寧線,以留在滬寧線的大學為榮。也因此,當時江蘇的考生考滬寧線的大學,分數節節攀高。反觀外省某些很優秀的985,分數反而不是那么高(以我的高考分數作為參考標準)。
這其實是非常不劃算的。大學的地域確實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因素。但我覺得,如果這塊地域太局限,就有點影響大家的未來發展了。
明明可以有更優秀的大學,和更優秀的專業可以選。沒有必要為了選離家近的大學而放棄。你們說對吧。
不過現在這個問題正在逐漸淡化。一方面,網絡發達。信息差變小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出現了張雪峰老師,能很深刻的幫高考生分析利弊。告訴大家主要矛盾和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是什么。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算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