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感謝諸位掛念,今天為止三天的休假期限到了,開始更新了,休假三天也沒閑著,其中第二天更累,只睡了兩個小時,因為搞不定會員發文號,心急如焚,好在終于解決了,在此致謝諸位讀友和“獨行獸”的朋友,接下來開始今天的正文。
已經有不少朋友讓我寫寫姜萍的事,坦白說,我毫無興趣,因為姜萍的出現不能改變我國的教育現狀,也不會改變人才沒有女又才受歡迎的環境,相比姜萍這件事,我更關心關于稅務方面的新聞,但是我寫稅務的那篇已經不見了,我本人也受到了特別關心,所以對接下來那些關于倒查多少年的信息,我就不寫了,還請諸位原諒,今兒單純就說說姜萍這件事。
姜萍這件事,目前吵得比較厲害的兩種觀點,一種是說姜萍配合阿里的團隊涉嫌造假,另一種觀點是說姜萍沒有造假,全憑真才實學拿到名次。
我看了挺多關于這件事的敘述,說姜萍造假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是數學專業人士,他們說得那些話我看不懂,因為太專業了,但是從他們的不涉及專業部份的文字里我沒有看出來嫉妒或者有失風度的表述,39名2024年阿里數學賽入圍者發給大賽組織者的公開信,字里行間體現了禮貌理智和冷靜客觀,他們沒有任何謾罵,他們冒著被網暴的風險請求組委會公開姜萍和王閏秋(姜萍的老師)的預賽答卷,并展開獨立調查。
我認為他們的行為最多是質疑,不是造謠,因為他們并沒有一口咬定姜萍抄襲或者阿里團隊協同造假,所以很多自媒體說質疑姜萍的人是造謠、抹黑,其實只是在利用出身草根的姜萍被太多普通人當成草根英雄的心理,然后給姜萍樹一個敵人,通過攻擊這個敵人的目的,完成流量作業罷了。
坦白地說,質疑姜萍事件是否造假,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能力,因為數學不是其他東西,你要是不懂的話,完全沒有質疑的資格,而那些質疑姜萍的人,他們提出來的很多證據,是咱們普通人完全看不明白的,而普通人相信姜萍沒有造假,也沒有能力“證真”,除了無條件無原則相信,我們沒辦法拿出證據。
那么多人即使不懂數學,即使拿不出姜萍獨立完賽的證據,但依然愿意相信姜萍是天才,是憑真本事取得好成績,其實心理活動也很簡單:在這個普通人活得憋屈的時代,姜萍以一個草根的頑強塑造了自由生命的形象,以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人的身份,創造了一個正在跨越階層的典型案例——大家不是因為姜萍熱愛數學而感動,而是沉迷于普通人通過拼搏終于可以逆襲改命的勵志故事。
其實姜萍這個故事,換個地方可能結果會完全不一樣——今天我問阿may和其他幾個人一個同樣的問題:如果姜萍是出國參加國外組織的比賽,并且評委全是外國人,然后拿了大獎,請問還會有人質疑嗎?
大家的答案出奇地一致:那我就不懷疑了。
還有個奇葩讀友,也是我的老伙計,他追加了一句:如果是換成梅貽琦他們那幫人組織這次比賽,那不管誰得第一我都絕對心服口服。他指的是曾經的清華校長梅貽琦的小女兒梅祖芬沒考上清華,最后只能去了其他學校上學一事。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365/81399.htm
以上為清華大學網站資料。
那這里就有問題了,為什么梅貽琦他們組織比賽或者外國人組織比賽,這些人就不質疑了?
我想這里的原因是不說自明的,那就是我們這片土地上這么多年來發生的那些事,早已經把人們的信任透支干凈了。
盡管自己拿不出證據,但是愿意相信阿里達摩院,也相信姜萍是真本事,這種現象的背后就是我剛說的:沉迷草根逆襲的勵志神話;而不相信的人,卻有更深層的原因:他們太了解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情了,而且他們的專業背景讓他們堅信在任何不能彎道超車的領域,必須只能憑扎實的功底和經年累月的訓練才能出好成績——天才也不例外,關于這一點,也是本次事件里數學專業人士和非數學專業的自媒體圈子觀點沖突的重要原因:數學專業人士認為姜萍在兩年的時間里把高中三年和大學四年的數學課程壓縮到兩年之內完成并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太不可思議,而自媒體圈子則認為姜萍是天才,沒什么不可能的,一個是憑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一個是憑情緒無條件相信,當然說不到一起。
(同樣也是初中畢業的華羅庚用了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數學課程,比姜萍多用了三年)。
我不懂數學,不敢置評,我能說的就是:我希望這件事經得起推敲,因為這么高規格的數學競賽要是都敢玩兒貓膩,我艸,那就真完犢子了!——數學是什么?數學是真理,是幾乎是僅次于上帝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萬物最核心的內核,容不得一點兒的虛假和褻瀆。
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數學和醫學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醫學之所以不是科學,作者的意思是因為每個病人的身體素質、得病原因都不一樣,經常出現相同的病不同的人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的局面,人類其實無法從治療上總結出來規律,至于說數學不是科學,那是因為數學表述出來的任何結果都有唯一性、不可推翻,數學無法被證偽,而科學可以被證偽,數學是科學的載體,是表述工具,更是科學大廈的一磚一瓦,數學是人類目前為止發明的最偉大的真理,不容置疑(科學還有一個載體,那就是邏輯,這方面我國是極為匱乏的,所以我國的科技進步也受到了這一基礎教育缺失的巨大影響)。
數學和邏輯都能用來證偽,都能用來戳破謊言,但是數學的門檻非常高,而且主要應用在普通人難以觸及的科學領域,但是邏輯不一樣,邏輯也可以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里,以及文學作品里,歷史描述里,現實生活里,所以邏輯學的命運可想而知。
綜上,數學這東西,真的不容褻瀆——李森科那么牛的人,當年都沒敢把手伸到數理化的領域里來。
雖然我很確信再有幾個韋神或者姜萍這樣的人也無濟于事,但我還是祝福他們能保持自己的熱愛,能有更高的學術成就當然最好,即使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能度過平安幸福的一生也是極好的。
現在說個延伸話題,那就是隨著姜萍事件,又有很多人提出“高手在民間”這個觀點,并指出只要好好發掘、培養民間的好苗子,國家的科技事業就能取得突飛猛進,對此我有點兒自己的看法。
“高手在民間”有道理,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領域,在文學藝術、繪畫音樂、烹飪、武術運動等強調個人天賦的范圍內確實在民間隱藏著很多高手,但是放到理工類領域,無一不是專業人士才能勝任,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只是知道部份知識的民間高手,在理工類領域完全沒有影響力。
我們可以看到民間有踢毽子高手、毛筆字高手、烹飪高手、太極拳高手,個人發明高手,甚至能誕生大作家,但是最高精尖的芯片行業,AI行業,制藥行業……這些需要大量數據和大量實驗室以及大量高端設備,最重要的是更需要大量專業人才的領域,這里并沒有民間高手的影子。
所以我的意思很明確:民間確實存在高手,但在能改變、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科學進步的重要領域里,我們還是必須依靠成體系的教育系統,人才培養系統,以及更重要的:一個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天才和人才成長的環境。
曾經看過一位國內科學家的訪談錄,在談到中國不可能出現馬斯克的時候他說:馬斯克這樣的人出現在中國,那就是騙子,必須要坐牢的,怎么可能給他靠近火箭的機會?
想起了南德集團的牟其中,還有英年早逝的楊小凱,一聲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