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游說齊王這段內容很短,但信息量很大。表面上看,他是在游說齊王歸順。實際上,他說出劉邦得天下的原因。創業中者必讀,讀懂終身受益!
當時劉邦已經取得燕趙之地,而齊國,這塊硬骨頭,地域遼闊,有七十多座城池,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也驚人,僅田間就能拉出二十萬大軍。
而且老田家的人,個個不是吃素的,他們有權有勢,宗族力量強大,眾虎同心。
更糟心的是齊國地形,背靠大海,又有黃河、濟水天然屏障,南邊還挨著楚國,簡直就是進退有據。
再說齊國人,他們從姜太公那會兒就開始經商搞貿易,做事滴水不漏,奸詐無常。想跟他們打交道,那可得謹慎再謹慎。
劉邦此時雖能派出十幾萬大軍壓境,又有敖倉之粟做補給,但想在幾個月甚至一年內拿下齊國,談何容易。
劉邦不愿勞民傷財,血流成河。于是,劉邦采納派酈食建議,派他出使齊國,尋求和平解決之道。
見到齊王,酈食其恭敬地問“大王,你知道天下人心所向嗎?”
齊王坦誠地說“我尚未能洞察。”
酈食其喟然長嘆:“大王若明天下人心所向,齊國或許能保全。若對此一無所知,恐齊國難逃滅頂之災?!?/p>
齊王聽后,眉頭緊鎖,許久追問:“那么,依先生之見,天下究竟歸誰所有?”
酈食其直截了當地說:“歸漢王劉邦所有。”
齊王疑惑不解,繼續追問:“先生何以如此斷言?”
酈食其答:
其一,項羽不仁不義,劉邦正義仁義
當初,楚懷王與劉邦、項羽約定,先入漢中者為王。事實上劉邦先入漢中,名正言順為天下人的王。但是,項羽背棄誓言,強行把漢王趕到偏遠蜀地,還讓章邯堵住東出路口。
更過分的是,項羽把義帝(楚懷王)流放到長沙郡,并指使黥布刺殺義帝。
項羽此舉,是背信棄義,不仁不義。天下人討項之聲不覺悅耳,但真正行動的卻寥寥無幾。
然而,當漢王聞悉義帝遭遇不測之后,他排除萬難,不畏艱險,出兵函谷關,誓要討伐項羽。這不僅是為義帝報仇,更是匡扶天下正義,還世間一個公道。
其二,項羽吝嗇自私,劉邦慷慨大方
劉邦深得天下人心,共享勝利之果。每當攻克城池,他公正無私,獎罰分明,從不吝惜財物、權力。對應封侯的將領,他慷慨大方,賜予爵位;繳獲的財寶,他則毫不吝嗇,分給士兵。
正因如此,天下英雄豪杰紛紛慕名而來,競相投奔漢王,樂為其用。
反觀項羽,他吝嗇而心胸狹隘,只有嘴上功夫,沒有實際行動。眼中只有項氏族人,非項氏之人難以得到他的重用。對他人的功勞視而不見,卻對別人的過錯斤斤計較,耿耿于懷。
將士們立下赫赫戰功,他從不封賞,只是畫餅;攻下城池,他也從不封爵。所得寶物都是鎖在自己小金庫。
更令人不恥的是,即使項羽偶爾為有功之人刻下侯印,也會在手中反復把玩,遲遲不愿授予。這種吝嗇和不公使得將士們心生不滿,最終紛紛背叛項羽。
單搶匹馬,肯定干不過群狼。項羽注定失敗,天下歸漢。
楚漢之爭,就好比兩家風格迥異的創業公司。項氏集團,老板高且帥,溫文爾雅,待人熱忱,外界一致好評。
然而,他熱衷于畫餅,一個餅比一個餅好看,空有色無味,還不能解決生存問題。
在項老板眼里,自己提供平臺,你提供價值。你談下的合作,都是自己的功勞。你能有面包,還要感恩他提供的平臺。于是,他悠閑地端起咖啡,卻告訴你面包有了,牛奶也會有,再加把油。
此外,對于員工的辛勤付出不珍惜,晚上加班是常態,但若員工早上稍有遲到,便會毫不留情地扣除全勤獎金。
而漢集團的老板,截然不同,矮矬窮,時髦與他無緣,情商似乎為零,但他的公司是蒸蒸日上。
員工為公司創收,發獎金。員工拿下新市場,發獎金。他毫不吝嗇地給員工升職加薪,搞福利。
似乎家里開著印鈔機,一點兒也不心疼錢。
不久,漢集團賺得盆滿缽滿,成功上市。
最后,酈食其告訴齊王,劉邦已占據主要形勢,拿下三秦之地,占領西河外的大片土地,攻下井陘,得魏豹32城池。如同蚩尤的部隊,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老天的保佑。
酈食其向齊王陳明形勢,言劉邦已得大勢,盡收三秦之地,拓土西河之外,攻克井陘,得魏豹三十二城。劉邦之師,非僅依仗人力,更有天命所歸。
如今,水陸兩地重要隘口都在漢王手中,扼守成皋之險,把守白馬渡口,封鎖太行要道,扼制蜚狐口。敖倉之糧,亦在其掌控之中。
天下諸侯,若遲疑不決,待其兵臨城下再行歸順,則悔之晚矣,恐難逃覆滅之禍。齊王若明智,宜速降漢王,則齊國百姓可免遭戰火蹂躪,社稷得以保全。
齊王聽完酈食其的話,撤走歷下守城士兵,與酈食其等待漢王的好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