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下來,在媒體公司或者說以自媒體身份從事這份工作已經將近八年之久了,盡管曾經遭遇過“莫須有”的誣告,但好在贏得了一紙訴狀,而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所思考的問題就是:媒體人,該不該將“恩怨情仇”放進公眾點評?盡管我只是一個小透明。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回答,我們只要知道媒體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就好。
簡單來說,媒體人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和輿論的引導者,有責任以公正、客觀、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公眾點評中涉及"恩怨情仇"這類私人情感問題時,避免將個人情感色彩帶入到公共討論中,而是應以專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評論;遵守職業道德,不利用公共平臺進行個人攻擊或報復;注意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誹謗、侵犯隱私等違法行為,維護媒體的公信力和專業性。
道理很簡單,但是手機行業也好,汽車行業也罷,近些年來將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眾點評,或者單純因為個人喜好問題就喪失客觀性,盲目抹黑、造謠的事件層出不窮。
以汽車行業為例。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各路新勢力層出不窮,老牌車企加速轉型,各家品牌可謂是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而與此伴隨的汽車媒體/自媒體的極速成長,畢竟互聯網時代品牌也需要更多的發聲渠道。
但是,既定的事實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越激烈,頭部品牌所面臨的黑公關、黑稿問題就會越嚴重,而這類問題通常源自幾類群體,包括競爭對手的合作媒體、有著恩怨情仇的合作媒體,以及合作不到位的媒體,簡單來說就是“未充值媒體”。
作為國產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在過去幾年所遭遇的黑公關、黑稿問題幾乎是鋪天蓋地,比亞迪汽車品關總經理李云飛對此前更是揭露了一些行業的灰色地帶。其表示:某些企業可能采取非正規的手段,如散播不實消息、惡意詆毀對手等,這不僅損害了受害企業的公信力,更擾亂了市場規則,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生態環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比亞迪公開征集關于黑公關的信息,設置了高額的獎勵機制,有效線索及證據提供者獎勵20萬-500萬人民幣。不過比亞迪官方如此強硬的應對似乎并不能讓部分媒體車懸崖勒馬,反而行事愈發猖獗。
日前,日前,有著軒轅之學校長、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等諸多頭銜賈可就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發表觀點,其表示國產新能源汽車行業要“反卷”,并指出自身所認為的六大內卷:卷成本、卷技術、卷資金、卷用戶、卷關系、卷輿論。
該言論一經發表,迅速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在相關視頻下直接表示這是在說比亞迪,畢竟此前比亞迪多次回應過“內卷問題”,比亞迪汽車品關總經理李云飛早在2023年年底就公開發文表示新能源汽車可以“卷”,不管是卷技術、卷產品、卷價格、卷營銷都可以,但如果要開始卷下限,則令人感到不齒。一旦涉及惡意抹黑和口水戰,那么即便再好的技術和產品也能變得“一文不值”,對消費者而言絕非一個好消息。
那么關于賈可的“六大內卷”問題如何看待呢?我在這里簡單拋磚引玉。
第一,卷成本:市面上的確存在部分車企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偷工減料、造假售假的行為,但這并不代表所有車企都在進行這樣的操作。相反頭部車企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是合理且必要的。
第二,卷技術:技術創新是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雖然存在部分車企抄襲技術或哄騙伙伴的行為,但這并不代表整個行業都在進行技術上的“內卷”。事實上,許多車企都在積極投入研發,推動汽車技術的進步。
第三,卷資金:資金是企業運營的重要支撐。在汽車行業,由于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拖欠貨款、代幣伺候等行為并不是行業普遍現象,而且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實錘,所謂的卷資金缺乏有效證據。
第四,卷用戶:用戶是汽車行業的核心。車企為了吸引用戶、提升用戶滿意度,需要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平息事端、連蒙帶騙等行為在行業內的確存在,但一家車企的用戶滿意度、產品與服務滿意度需要有第三方機構的客觀評價。
第五,卷關系: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企業之間建立和維護關系是必要的。但上下騰挪、左右逢源等行為并不是行業普遍現象,也不應被過度解讀為“卷關系”。相反,建立良好的商業關系和合作伙伴關系,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六,卷輿論:輿論環境對于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具有重要影響,但積極的公關策略和有效的溝通渠道,不應被過度解讀為“卷輿論”。
很顯然,這“六大內卷”缺乏足夠的客觀性與中立性,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由企業站出來進行內卷,畢竟包括汽車在內的諸多行業多年來價格虛高,消費者飽受其苦,“內卷”才能打掉其中的水分,真正讓消費者受益。
那么,作為軒轅之學校長、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的賈可為何會對比亞迪指桑罵槐,或許有些東西值得研究。
賈可,原名余勇,2016年因造謠比亞迪“太原出租車司機”引發熱議,后公開致歉;2008年來先后創立中國汽車產業兩大著名論壇,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與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但因缺乏官方背書飽受爭議;后創辦軒轅大學,但被舉報為“野雞大學”,因此更名為軒轅之學,但其高昂的學費和主要面向汽車供應鏈上下游高管招生的模式,引起了外界對其目的和效果的疑問。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賈可背后這么多料!
事實上,近些年來賈可對于比亞迪的各類質疑從未停止,在其主導的"軒轅獎"中比亞迪車型始終缺席,獎項評審工作是否存在個人恩怨情仇也多次引發爭議。
其實回顧整件事來看,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媒體人,該不該將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眾點評】。個人認為,我們點評、質疑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問題,也可以盡情表達自身的觀點,但媒體人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和輿論的引導者,講將個人喜好、恩怨情仇作為行業觀點顯然是不合適、也存在誤導網友的嫌疑。
環顧當下世界,中國新汽車要想真正站穩腳跟,想要更上層樓,需要更多企業站出來,需要中國車企在一起,共同對日韓歐美企業相抗衡,而不是以莫須有的言論內斗,更不需要所謂的“媒體人”和高知挾私仇而大放厥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