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月初,家里的車壞了,啟動不了。打了4S店的電話,保險公司派車來,把車拖走。
檢查完后,4S店的工作人員說,需要預訂配件,維修的話,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半個月,我們要考慮如何出行的問題。
最主要的是我老公,他每天開車上、下班,用車比較多。剩下的,都是其次。
從家到他公司,單次車程一個小時,打車單程需要80多塊錢。
重點是,早上上班的時候,一個是時間比較早,另一方面正是早高峰期時段,打到車的概率很小,除非是加價。
這么一筆賬算下來,他干脆在公司附近的小旅館開了一間房,住幾個晚上。
孩子放學、上學要接送,打車的感受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那么絲滑。
沒車的不方便之處,在實際生活中顯現出來了,這也改變了我對車,這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
以前,我是怎么看到呢?
02
從理財的角度來說,新買的車,但凡開出了4S店,就變成了二手車,是肉眼可見的貶值的存在。
因此,一些親戚在要不要買車這件事上,有所猶豫的時候,我一般會建議,如果車不是出門的必需品,且不是經常用到車的話,打車出行肯定更劃算一些。
一輛車,一年下來,雜七雜八的費用,比如,保險、加油、保養之類的,沒有上萬塊的支出,是搞不定的。這筆錢省下來,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兒。
再一個,開車出行,停車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一般有什么活動的地方,能在附近找到一個停車位,當天就算是被幸運之神光顧了。
有一次,國慶節假期,我們開車去某個景區玩。來來回回轉了三圈,愣是沒找到車位,不得已,又把車開回去了。
如果是打車的話,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停即走,多方便啊。
這段時間的感受將我的上述想法,各個擊破了。
以前偶爾打個車,又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時段,感覺很新鮮,又快又好。
現在,那種打車的優越感沒了,光鮮的外表失去了本屬于它的艷麗顏色。
03
每到放學時段,學校門口的那一段路,幾乎被堵死。手機地圖上顯示,那一段路的顏色是黑紅黑紅的。這表明,那段路已經堵死了,走不了了。
一看到這個,一般的網約車基本不接單了。哪怕是有人接單了,過一會兒不得不放棄,因為進不來。不必去浪費這個時間,也不缺這一單生意。
大熱天等得不耐煩,心情無比焦躁的時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帶著兩個娃,背上沉重的書包,邁開兩條腿,走20分鐘左右的路,繞開擁堵的那一段。找到一個相對好打車的地方,再打車。
到家后,我感覺胃里不舒服,身體軟綿綿的,沒什么力氣。
不確定是心情不好導致的暈車癥狀,還是暈車癥狀導致的不舒服。總之,不暈車的我,體會了一把暈車的感覺。
一個詞描述感受:難受。
04
更氣人的是,前面還有一個小插曲。我本來叫了一輛順風車,司機給我打電話說,半個小時后到。
我想著,我們也沒到目的地,半個小時就半個小時吧,也不差這一會兒。
淅淅瀝瀝的小雨中,看著一輛又一輛車在馬路上飛馳而過,我等的那輛車始終不見蹤影。我們呼吸著夾雜著汽車尾氣的氧氣,在馬路邊等了半個多小時。
結果,你猜怎么著?司機取消訂單了。
這就意味著,我們白等了半個多小時。
那心情,任我一個不說臟話的人,都忍不住想罵幾句臟話。
我們一共打了兩次車,第一次是我暈車,第二次是老二暈車。
快到家的時候,老二說,她頭有點兒疼,昏昏沉沉的,不舒服,想來是暈車了。
她也是一個從不暈車的人,突然出現了暈車癥狀,讓我不得不考慮問題出在哪兒。
這個時候,我終于體會到自己有車的好處了。想去哪兒,開上車就可以去了。不用等人,不用著急,隨時隨地可以出發。
05
我家的車,在一圈親戚當中算是買得比較早的。剛買車那會兒,有好幾個人問了我一個問題:買車干嘛?
當時把我問懵了,買車干嘛?買來開呀!
再多的理由,我說不出來了。
現在,我家的車開了快8年了,再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更有發言權。因為有體驗,有感受了嘛。
第一,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有一個小事兒,我記得特別清楚。
買車的第二年臘月,我們開車回家過年,有一個遠房親戚到家里來做客??吹郊议T前停了一輛車,好奇地問,這車是誰的。
我公公說,是我兒子的。
遠房親戚當即說,你小家伙在外面混得不錯呀,車都買了,這不是一般打工人買得起的。
我在旁邊聽著,驕傲的小尾巴都快翹上天了。
有時候,這也是一種過得好,有實力的側面證明。
06
有一個親戚,買了一輛80多萬的寶馬。過年前特意把車開回去,臘月二十九又急匆匆地把車開回來。
單程近1200公里,全程高速,路上開車的時間最少也得20個小時。
他老婆、孩子過年不回老家,為了讓父老鄉親看看他新買的這輛車,他專程跑了這一趟。
因為他的原生家庭很窮,開這輛車回去,讓他有一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他老婆因為這個事兒,吐槽他很久,他自己卻不甚在意,反而喜滋滋的。
這是一件揚眉吐氣,讓人刮目相看的事兒,更是一種類似打了漂亮翻身仗的喜悅和榮耀。
07
第二,與親戚間有了更多的鏈接和來往。
我家的親戚大部分都在廣東這一塊,但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公共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自己沒車,拖家帶口的來回一趟不容易。
因此,平時的聯系,僅靠電話。
有了車以后,假期或是周末大家有空就一起聚聚,相互串個門。
不僅增加了親情的鏈接,孩子們也可以一起玩,培養一下感情。要不然,明明是有血緣關系的人,見了面,跟陌生人似的。
第三,多了看世界的機會。
有了車以后,周末或是假期,我們都會開車去周邊城市自駕游。看一些想看的風景,開闊眼界,而不是只停留在書本上,或是手機里。
第四,在工作上,有了更好的機會。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我老公身上。
沒車的時候,公交車到不了,或是公交車要轉車的工作機會,他都不考慮。通勤時間過長,不確定性因素也要考慮進去。
有車后,有好的工作邀約,他都去看看。能不能成,是另外一回事兒,但機會,可選擇的范圍明顯擴大了。
這是我家的情況和個人感受,要不要買車,看自家的需求。
車壞了以后,我才明白,車對我們家的重要性。就像是有的人,在的時候,沒啥感覺。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以及他的可貴之處。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