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說:“讀書改變命運。”
拿現在的高考來說,尤其是一名高考狀元,幾乎注定了他會有一片光明的未來和前途。
可是有這樣一位高考狀元,說起他的故事,能讓人驚嘆連連。
2021年的一個冬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悄然走紅。
視頻中,一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面目臟亂,卻眼神清澈,面帶微笑。
拍攝者好奇地將鏡頭對準了他。
“你在干什么呢?”拍攝者問。
“尋找快樂。”流浪漢聲音平靜回答著。
面對鏡頭時,他竟然流利地背誦起《左傳》。
這一幕,與他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不禁懷疑,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01
流浪漢背古文?這則具有矛盾感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流傳開來。
在網絡上的常學福,他頭發和胡子亂蓬蓬,但是衣著還算整齊,與街頭的流浪漢是有所不同的。
此時在河南省汝南縣的高級中學的辦公室里,一位老師盯著屏幕,眉頭緊鎖。
“這人看起來好面熟。”
“是啊,我也覺得。”旁邊另一位老師附和著。
突然,歷史老師眼前一亮:“這不是常學福嗎?97年的文科狀元,我教過他!”
常學福,一個曾讓全校師生驕傲的名字,如今卻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
“他怎么會...”老師們面面相覷,難以置信。
“我記得他大學時成績優異,畢業后工作也很順利。”一位老師回憶。
“是的,他曾在山東一家大企業工作,后來又去北京發展。”另一位老師補充。
“那他怎么會變成流浪漢?”
常學福從高考狀元到流浪漢,他的人生軌跡,讓人不禁想問:“這中間發生了什么?”
而他面對鏡頭時的淡定,更是讓人好奇,他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身份和境遇。
02
常學福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條件雖不富裕,但他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好學卻讓他在學術上脫穎而出。
自1994年入讀高中起,他就以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渴望,穩居年級第一的寶座。
這個看起來乖巧可愛的孩子,成為了全縣人的希望,“加油,考個大學生回來!”父母和老師對常學福期望地說。
常學福也果然不負眾望,他不僅在文科天賦極高,理科成績同樣優秀。
然而,在分科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科,因為他相信自己在文科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遠。
1997年的高考,常學福以839分的成績,成為了當地的文科狀元。
在面對紛至沓來的夸獎,常學福并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激動,他只是單純地在獲得狀元這件事上得到了快樂。
隨之而來的是,常學福帶著自己的夢想,踏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園。
在這里,他并沒有沉溺于狀元的光環,而是繼續保持著學習的熱情和對生活的好奇心。
在大學里,他選擇了哲學系,沉浸在四書五經、文史哲理的知識海洋中。
圖書館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他渴望的知識和智慧。
常學福喜歡思考,喜歡研究,他常常在書間尋找人生的答案。
他的個性和追求,讓他在同學中獨樹一幟。
他不追求表面的榮耀,而是追求內心的充實和智慧。
在大學的日子里,他的生活并不單調,除了學習,他還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與同學們交流思想,分享見解。
03
2001年,常學福大學畢業,他帶著滿腔的熱忱來到了山東的一家企業,開啟了他的職業生涯。
在公司里,常學福的聰明才智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認可。
他的工作日益繁重,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事務,個人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
幾年后,常學福感到了一種單調和重復的疲憊。
他開始思考,這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嗎?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辭職。
他回到了北京,希望在這個他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找到新的生活方向。
在北京,常學福并沒有找到他想要的變化。于是,他再次出發,來到了上海。
這一次,他選擇了創業。他用自己的積蓄,開辦了一家計算機服務公司。
他將自己的熱愛投入了進去,這或許是對他最好的選擇,自由又自在。
他的聰明才智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讓他的公司很快就在行業中站穩了腳跟。
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還開起了自己的小車,沒過多久,常學福斥資在上海買下一套房子作為自己的家。
隨著常學福事業之路的穩,他的情感世界也迎來了春天。
在上海這座繁華都市,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女孩,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04
2010年,他倆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不久后,可愛的女兒也來到了他們的世界。
“學福,你看咱們的孩子,多像你啊。”妻子抱著嬰兒,眼中滿是愛意。
“是啊,看著她,我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了。”常學福輕撫著孩子的小臉,心中充滿了幸福。
然而,他們的甜蜜生活并沒有持續太久。
都說婚姻有“七年之癢”,可是有些人的婚姻還沒熬到七年,就“癢”了。
常學福的婚姻就是如此。
常學福的婚姻在第4年里,自己的公司正面臨著危機的時刻,他和妻子的感情也迎來冰點。
妻子的無理取鬧,和不夠理解,使得常學福感到厭煩。
加上常學福忙于工作,兩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逐漸減少,最終演變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你眼里只有工作,根本就沒有這個家!”妻子在一次爭吵中爆發了。
常學福沉默了,他知道妻子的話里有太多的不滿和委屈。
“我...我只是想要給你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他試圖解釋,但言語顯得那么的無力。
在妻子的埋怨里,加上他的不善表達,本來是一場十分平常的爭吵,卻漸漸地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隨著矛盾的激化,兩人的關系。最終在一次平靜的對話中,妻子提出了離婚。
“我們離婚吧,這樣對誰都好。”
常學福沒有反駁,他知道這段關系已經無法挽回。
“好吧,如果你覺得這樣更好。”他同意了,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離婚后,妻子帶著女兒離開了上海,常學福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妻子將女兒的撫養權帶走對常學福的打擊很大,心灰意冷的他將公司全部賣掉,然后將大部分的錢財全部留給了前妻,希望能夠照顧好兩人的女兒。
他關掉了公司,回到了老家,用積蓄開了一家水果店。
“我想過些簡單的日子。”他這樣告訴父母。
而父母給予的只有支持,只是惋惜了他的高文憑,屈尊在家開水果店。
他發現,小縣城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但是工作和生活節奏很慢,正是他想要的。
而且他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看喜歡的書籍,可以從容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鄰里鄰居的看到常學福如今“落魄”的模樣,路過他水果攤的人們都一邊搖頭、一邊指指點點,大家都對他的行為感到詫異和不理解。
不禁感慨:昔日的“狀元郎”,如今的“賣水果郎”,人生際遇可謂天壤之別。
不過,常學福并不理會鄉親們的言語和看法,因為他們根本走不進他的內心世界,他也不需要任何人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他每天除了賣水果,就是沉默地埋頭看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常學福每天早早地起床,去市場挑選新鮮的水果,然后回到店里,擺放得整整齊齊。
他喜歡這種生活,簡單而又充實。
05
在小鎮的寧靜生活中,常學福漸漸覺得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空虛。
水果店的日常帶給他的不再是滿足,而是重復。
他的內心在渴望著某種變化。
一天傍晚,常學福坐在店門口,望著天邊的晚霞,心中涌起了一股沖動。
“爸、媽,我想出去走走。”他輕聲說。
“出去走走?店里怎么辦?”母親擔憂地問。
“店我可以關了,我想去看看不一樣的生活。”常學福的眼神堅定。
家里人對常學福現在的變化也是十分擔心,還以為他要去旅游。
他哥哥便說道:“出去玩玩也挺好,散散心,想想干點什么正事。”
常學福卻笑了笑,又說道:“我想過一過流浪的生活。”
此言一出,家庭的熱鬧氛圍頓時冷了下來,他的父母十分生氣,一度罵他對不起家人。
2017年,常學福關掉水果攤,扔掉手機,拋棄掉過往種種,背著行囊踏上了旅途。
父母在后面百般勸阻,他只回了一句“我找到了就回來”。
找什么?當大眾在網絡視頻里發現衣衫襤褸,卻笑容滿面的常學福時,他似乎就已經找到了一直在追尋的東西,“心向往出,便是出處”。
就這樣,常學福沒有設定目的地,沒有具體的計劃,只有一顆渴望自由和快樂的心。
在他的流浪生活里,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只有一雙眼睛和一顆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他在街頭巷尾觀察人生百態,在田野山川間體會自然之美。
常學福像一股清流,沖刷著現代社會的浮躁與喧囂。
在這看似繁榮的世界里,人們常常忘記了內心的聲音,被物質和欲望所裹挾。
然而常學福的生活,雖然簡樸,卻充滿了詩意和真實。
他的腳步,雖然漫無目的,卻堅定而自由。
“或許,我們應該慢下來,聽聽內心的聲音。“一位被感動的網友說。
常學福的流浪,不僅是對身體的放逐,更是對靈魂的追尋。
他讓我們看到,生活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幸福可以有不同的定義。
“也許,我們應該勇敢一點,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少網友在論壇上留言。
結語
常學福的經歷,雖然與眾不同,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他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他沒有被物質所束縛,沒有被名利所迷惑,而是選擇了追隨內心的聲音,去追尋屬于自己的幸福和人生。
“生活不在于擁有多少,而在于你能否感受到它的美好。”這是常學福的話,它簡單而深刻。
每個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選擇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高樓大廈,還是田野鄉間,都可以成為我們追求夢想的舞臺。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常學福用他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詩的真正含義。
他的生活,雖然平凡,卻充滿了詩意和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
對于常學福的選擇,可能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
因為他的想法和做法,早已超越了凡夫俗子。
對這樣的選擇,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和不打擾。
愿你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不管它是什么樣子,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