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過渡邊淳一的小說《不分手的理由》(有空再放上來),由于“婚外情”太過寫實,引發很多爭議,編輯部還收到很多抗議電話。
渡邊淳一以前是醫生,寫性愛、寫人的本性就像手術刀一樣鋒利。
《分手的理由》是隨筆,由他在1996年6月到1997年12月發表在《周刊現代》上的隨筆匯集而成的。當時他的代表作《失樂園》引發社會強烈反響,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上映后也掀起熱潮,“失樂園”一詞還獲得“流行語大獎”。
渡邊淳一有趣又“不裝”,隨筆集短小精悍,輕松易讀。
每天按時回家,離婚了
他朋友的女兒無法忍受丈夫每天下午六點按時回家,堅持要離婚。丈夫是高中老師,是個認真、禮貌的人,他朋友都無法接受女兒這個離婚理由。
結婚七年,每天下午六點,丈夫準時回家。剛開始,她是高興的;漸漸,這成了她的煩惱和負擔;到了“七年之癢”,她忍無可忍了。
跟這樣的丈夫在一起生活,想到了冬夜的漫長和無聊,也許分手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這也可能是筆者有點過慮了。不管怎樣,和每天下午六點按時回家的固執男性生活一輩子,還是難以忍受的。
渡邊淳一認為,這個丈夫的靈活性出了問題,認真過頭、固執過頭,一周有一兩天晚歸也不至于鬧分手嘛。
日復一日的按時回家讓人愛而生恨。離婚理由的最有趣之處看似細微而無聊,實則非常具有現實感。
▲ 渡邊淳一(1933-2014)。
商量商量就離婚了
雜志說,松田圣子和神田正輝離婚了。
正月里,松田圣子患了感冒,在家待了很久,夫妻有了更多相處機會。兩人好好商量后,一致同意離婚。
究其原因,根本問題是兩性不同。男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男女之間的關系需要反復妥協才能維系。一旦深入探討,反而有時會加快分手速度。
一般認為,夫妻或戀人只要兩人坐下來慢慢地促膝長談,就能互相明白對方的心思。當然,這種互相明白一般具有朝好的方向發展的積極意義。然而,有時卻事與愿違,促膝長談后結局往往會變壞。
▲ 結婚典禮上的松田圣子和神田正輝。
不如在銀座建養老院?
渡邊淳一經常受邀去演講。有一次,他的演講對象是高齡者,老人反應冷淡。他在中途故意說個笑話,結果大家毫無反應。
怪不得人家說人老了會惹人討厭呢,看來人上了年紀確實不怎么愿意笑。當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閱歷深、感受性差、笑點高,聽到耳熟能詳的常用話語,當然會無動于衷。
渡邊淳一有點窩火,于是轉了話題,講“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言談舉止和年齡不相符的老人”。他奉勸大家越老越要當“流氓”,讓社會變得更有活力。下面的老頭有點反應了,微笑起來。
他又暢談養老院的發展和理想狀態。
他說,養老院選址總是海濱或幽靜的地方,使得本來就寂寞的老人更加寂寞,這些地方還不如改為大學,讓年輕人靜心讀書。養老院最好建在城市中央相對僻靜的角落,比如銀座內外。
為什么呢?渡邊淳一舉了幾個理由:銀座交通便利,子女或孫輩可以便利往返,經常探望老人;既然建在銀座就要熱鬧非凡,外觀要華麗,晚上要燈火輝煌,整天播放歡快音樂,還要建造舞廳、為孤寂老人舉辦集體相親活動……觀眾聽得露出舒心的笑容了。
▲ 東京銀座很繁華,被稱為“大人的游樂場”。
為什么總寫婚外戀?
他在一次演講中有觀眾提問:“您為什么總寫婚外戀呢?”
想寫激情燃燒的愛,而最后往往寫成婚外戀的原因背后,掩藏著很重要的現實。
可能您也會想到,對經年的夫妻來說,彼此之間已經不存在激情燃燒的愛了。
也許有人說不是那回事,有的夫妻之間就存在激情燃燒的愛。但我認為那只是轉瞬即逝的現象,既不熾烈,也不會持久。
兩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整日柴米油鹽醬醋茶,讓了如指掌的彼此激情猛烈地燃燒,就好比強迫已經吃飽的人再吃東西。
要安定生活就意味著結婚;要激情就像婚外戀宣言;要同時追求安定生活和激情燃燒就暗示著不久后的別離。無論多么努力都只能得到其中一種,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 《失樂園》電影海報(1997年)。
“不義密通”
分開的理由有很多,但堅持不分開也有很多。從過去到現在,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科學和文化如何發達,男女情事基本不變。
江戶時期存在很多“不義密通”的現象,也就是男女秘密幽會、拼命交歡。當時有通奸罪,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的丈夫明知妻子有地下情,也不去追究。
很多丈夫明知妻子有地下情,也會忍氣吞聲,佯裝不知。充其量會在自己家中嚴厲斥責或體罰妻子。頂多也是私下里分手。
然而,妻子本來就是因為討厭丈夫才搞婚外戀的,所以就算被休也不爭不吵。這樣反倒還能換得自由之身。
丈夫讓妻子獲得通奸罪的罪名,在現實中沒有意義,反倒還會成為讓自己顏面盡失的助推劑。
故而在武士成群的社會里,雖然明知妻子搞婚外戀,但提出分手的丈夫卻不多。
▲ 江戶時期的日本木版畫。
“習慣不做”
渡邊淳一說,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習慣。有“習慣做”,就有“習慣不做”。就像熱情追求女性,失敗一兩次后就感到沮喪,不再主動出擊,有沒有女朋友也不在乎了。
這種“不積極追求女性的習慣”也包括不積極追求性愛在內,現在亦有不少這樣的年輕人。
也許有人會說:“不,性愛與之不同,因為這是人的本能。”盡管是本能,但它受人的思想支配,慢慢也會養成不做這一習慣。
▲ 《失樂園》電影劇照(1997年)。
禁映反作用
《失樂園》改編成電影,在群馬縣澀川市被禁映了,理由是“對青少年教育方面不好”。盡管投訴的市民不多,但官員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宗旨,干脆停映。
渡邊初一覺得,沒有好好看過小說或電影就胡亂評價、信口開河者大有人在;
那些要求停映的人可能搞不懂現在的青少年在看什么東西,形形色色的過激的東西充斥大街小巷呢;
突然停映更加會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他們可能去其他城市看,看完也不會大驚小怪。
那些要求停映的大嬸們對孩子秉持的是“不看、不聽、不說”的“三不”教育方式,假如這樣的方式占了上風并一以貫之,這座城市可能只會培養出心理陰暗、性格內向、處事別扭、模樣怪誕的青少年吧。
▲ 《失樂園》電影劇照(1997年)。
失控的流行語
“失樂園”當年拿了流行語大獎,渡邊淳一覺得這個詞語已經超越了原本的意思。
對于我們人來說,都背負著享受性快樂這種“原罪”。受此啟發,我開始描寫一對沉迷于性、相愛得簡直要發瘋的男女情侶,并以“失樂園”來命名,這便是我創作的初衷。
換一種觀點看,這是對自然活著的人唱贊歌,但它必須是激烈燃燒的、死也不怕的、絕對的愛。
令人遺憾的是,“失樂園”這個詞最近正在被濫用,連一些婚外情和輕微的偷情也被冠以“失樂園”,難免使人厭煩。
▲ 《失樂園》電影劇照(1997年)。
總的來說,這本隨筆集題材豐富,涉及養老、醫療、婚姻、戀愛、教育、犯罪等問題,渡邊淳一都有他獨到的觀察和詮釋。
他從容不迫去表達他對大千世界的理解,尤其是對情感的洞察與思考。就像他說,寫《失樂園》是想講述人在性愛里的雙重矛盾:罪惡感和快樂感,這種矛盾是極致的,埋藏在人的心靈和身體的深層。
渡邊淳一享年八十歲,他最不喜歡用年齡來規劃人生,77歲還在寫書,還像個“老青年”渴望異性和戀愛。
他說,要深層理解人是什么東西。他舉了兩個例子。
他當醫生的時候,有個八十多歲的老校長住院,總是借著量體溫抓住護士的手、偷看她的胸部。
有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腿不好,經常到醫院理療,她總是叫一個25歲的年輕小伙子給她按腿。“這種肢體的接觸讓老太太每天都過得很快樂,成了延長她壽命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管我是醫生也好、作家也好,我最大的關注點就是要抓住人的真實性。人活到老、直到死都能夠對異性有感覺的話,那才有生命力。對異性沒有好奇心的老人生命也會很快走到盡頭。(渡邊淳一)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